![]()
11月1日,第八届福田区琵鹭节暨福田红树林生态公园十周年活动成功举办。活动现场,福田区教育局、福田区水务局、平安集团、红树林基金会(MCF)四家单位携手,共同启动“福田区2025-2026年中小学生红树林科普教育项目”。未来一年,在平安集团和福田教育发展基金会的共同支持下,福田区约200个班级的中小学生将走进红树林湿地,开展丰富多彩的自然教育教学活动。
本次进行十周年庆祝活动的福田红树林生态公园将是该项目的重要开展场地之一,而教学内容也将以红树林湿地以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相关议题为主轴,让中小学生通过亲身探访和体验,在一手经验中学习到红树林湿地以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知识,并在课程活动中通过自身行动为这些保护工作作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
▲“福田区2025-2026年中小学生红树林科普教育项目”启动仪式照片
自2019年起,福田区教育局联合相关单位已开展3期“福田区中小学生红树林科普教育项目”,共组织274场活动,惠及100所学校的12838名师生。同时,本项目围绕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开发了红树林湿地修复、黑脸琵鹭及鸟类保护、水生态环境保护、水獭及兽类保护、生物多样性设施5大主题近10门校外实践课程,让学生以户外探究的形式感知现场环境,通过任务引导为学生创造有魔力的学习体验,让学生在体验的同时进行技能的学习,为生态保护行动打下有力的基础。如今,项目运行机制已趋于稳定,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例如在“走进海上森林”课程中,学生们通过走进红树林湿地,亲身体验了红树林所生长的复杂多变的海岸潮间带,了解到这些红树植物令人惊叹的生存智慧(发达的根系,特殊的繁殖能力,超强的抗盐和耐腐蚀本领等等),并讨论分享各自在生活中可以做些什么,为红树林湿地的保护作出自己的贡献。
![]()
![]()
▲学生们走进海上森林,实地观察了解红树林
在“鸟儿调查员”课程中,学生们化身调查员,体验真实的鸟类调查,学会使用望远镜,认识深圳的鸟类,以团队的形式参与到鸟类调查和观察记录中。通过亲身实践,他们还体会到人与鸟类、人与自然之间相处应该遵循的友好原则,培养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行为习惯。
![]()
![]()
▲学生们练习观察和记录鸟类,遵循“不投喂、不伤害、不惊扰”的鸟类友好原则
在“水獭游戏家”课程中,学生们了解了水獭在深圳的状况,认识了水獭的特征和习性,以及它们喜欢的环境和面临的挑战;然后化身游戏设计师,小组合作设计水獭游戏,组织公园里的游客玩游戏,让他们通过游戏更了解和喜爱水獭,支持水獭回到深圳安家。
![]()
![]()
▲学生们分组设计水獭游戏,邀请公园里的游客体验他们设计的游戏,不仅通过游戏向公众传达了水獭保护的知识和理念,也通过沟通交流从公众那儿获得游戏优化建议
在“水侦探”课程中,学生们先了解了水中发生的一个谜案和生态故事;然后,在公园里化身侦探,通过户外探索,亲身侦查发生在公园湖水中的谜案,了解到那里的水生态面临的问题以及问题的成因。最后,他们还通过自己的行动,为应对这样的问题出了一份力。
![]()
![]()
▲学生通过寻宝游戏了解公园水生态以及投喂和放生对水生态的危害,并设计劝阻“投喂放生”的海报,他们的海报后来被展示在了公园的解说牌上,向更多人传达水生态保护理念和行为建议
在“公园设计师”课程中,学生们实地考察,寻找和记录公园或保护区里为其他生命考虑而设计的生物多样性友好设施,然后分组讨论,结合各自所在小区或校园的特点,设计了各具特色的生物多样性友好设施。
![]()
![]()
▲学生们实地考察了解公园里的生物多样性设施,比如本杰士堆和鸟类友好灯柱等,从中吸取经验,为分组设计适合各自小区或校园的生物多样性友好设施做好准备
在接下来的200个班级的教育课程活动中,项目将继续优化和更新课程实施流,让更多中小学生走进红树林,了解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提升他们的生态素养,为湿地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培养更多未来力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