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因嫌弃他的名字,慈禧一笔划掉状元,却亲手埋下大清覆灭的导火索

0
分享至

你敢信?慈禧就因为一个“谭”字,把本该戴状元的才子一脚踹下神坛,让慈禧没有料到的是,被他踹下来的那名才子,却成为大清王朝覆灭的导火索。



1904年,紫禁城举行最后一次放榜。那天,整个京城翘首以盼,众人皆在等待一个名字,谭延闿。

这位湖南伢子可不是靠关系上位的“关系户”,他五岁启蒙,十一岁写诗就能让私塾先生激动得拍大腿。后来谭延闿参加科举,乡试第一、会试头名,殿试策论更是被所有阅卷大臣一致推为榜首,你看看这就是谭延闿的实力。就连光绪帝的老师翁同龢都忍不住夸谭延闿:“此子笔力千钧,将来必成大器,方才确实是牛。” 按常理来说,只差一声“传胪”,谭延闿就能披红挂彩、骑马游街,成为大清最后一任状元,然而现实却跟他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

原来,当时慈禧翻到谭延闿的卷子,并且还看到“谭延闿”三个字,她眉头一皱,嘀咕道:“姓谭?这可不得了,并且他还是湖南人?莫非跟谭嗣同那帮乱党有瓜葛?”



其实,他们两人根本是八竿子打不着,连祖籍都不在一个县,只不过慈禧可不管这么多。就这样,慈禧心里早把“谭”字打上了“危险分子”的标签。于是,慈禧连文章都没细看,手一挥,直接把这份头名卷子扔到了第三十五名,你说说,这算什么事情?只不过,这种事情在古代来说,也算是家常便饭了。

当时慈禧以为自己是在“防患于未然”,殊不知,这一脚踢出去的不是麻烦,而是火种!

原来,在谭延闿得知结果后,没哭天抢地,也没跪求复审。他在京城小院里枯坐三夜,茶凉了又续,烟抽了一缸又一缸。最后,他提笔写下八个字:“弃文从武,另觅山河。”

谭延闿不是少年意气,而是一种彻骨的清醒,因为他已经看透了当时的清政府。他终于明白:这个朝廷选的不是人才,是“听话的人”;要的不是治国之策,是顺眼的奴才。既然规则早已腐烂,还守它作甚?



不久之后,谭延闿的父亲病逝,他扶柩南归。朝廷象征性给了个翰林院编修的职位,他看都没看一眼,直接辞了。后来他回到长沙,干了件让老学究们直摇头的事,那就是办新式学堂。

这所明德学堂,不教四书五经,不背圣贤语录,课堂上讲的是宪政、民权、实业救国,甚至悄悄传阅《民报》《新民丛报》这类“禁书”。虽然当时谭延闿办的学校不被人看好,但是后来、黄兴、陈天华这些革命先锋,都是从这里走出去的。就连青年毛泽东,也曾受其风气熏陶,你就说说影响到底大不大?可以说,这间学堂就像一颗埋在清廷脚下的思想炸弹,而谭延闿,亲手拧开了引线,他的影响力绝对不容小视。

1909年,晚清朝廷推行“预备立宪”之举,旨在仿行宪政以图革新。于是各省份纷纷设立咨议局,作为地方议政与民意表达之机构。湖南人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他,既有声望,又有胆识,还能镇得住场子。谭延闿果然当选议长,立马带队三次进京请愿,要求速开国会,结束专制,这一点,恐怕慈禧当年也没有料到。



结果呢?摄政王载沣冷冷一句“毋庸议”,就把他们打发回去了。1911年清廷竟搞出个“皇族内阁” 13个阁员里9个是皇亲国戚,连遮羞布都懒得盖了,你说说,这样的朝廷的意义在哪里?

谭延闿彻底心死,他在日记里写道:“改良已死,非革命不能救中国。” 这话不是口号,是行动令。1911年10月10日,武昌枪响。仅仅在12天之后,也就是10月22日的清晨,谭延闿亲自联合新军、学生和立宪派,在长沙小吴门集结。没人想到,这场起义几乎兵不血刃,城内清军早已厌战,百姓更是盼着改天换地。当天下午,湖南宣布独立,成为全国第二个脱离清廷的省份。

要知道,当时的湖南可不简单,乃是清廷的粮仓、税源重地,一断供,北方军饷立马吃紧。十四省接连响应,紫禁城瞬间成了孤岛。1912年2月12日,六岁的溥仪被迫退位,延续268年的大清王朝,就此倒塌,恐怕连慈禧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当年亲手划掉的谭延闿,竟然成了清朝灭亡的导火索。



而此时的谭延闿,已经担当湘军都督,在南京临时政府履职,此时的他,根本不需要再看清朝的脸色。那个曾被慈禧嫌弃“名字不吉利”的落榜生,如今站在了新时代的中心。

再看那位“捡漏”当上状元的刘春霖,名字确实讨喜,“春霖”听着就吉祥,慈禧一听就乐了。可历史从不看名字吉利与否,只看人在关键时刻怎么选。在民国成立之后,日本人多次拉他出任伪满洲国内务府大臣,他坚决不从,晚年靠卖字为生,以遗老身份终老。

而谭延闿呢?他可就不一样了,不但三任湖南都督,一度主政一方,而且后来还当上国民政府主席,成为民国政坛举足轻重的人物,受到万民的敬仰。

你说这事儿讽刺不?慈禧防了一个“谭”字,却没防住整个时代的怒火。她以为打压的是一个人,实则却推开的是一股新的潮流与世界。



谭延闿原本可以做个安稳的翰林,写写奏章,熬熬资历,一辈子体面风光。但是却因为有慈禧在背后搞事情,这才改变了谭延闿一生的轨迹,这或许就是注定的事情,对于此,您怎么看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吴亦凡现状曝光!在监狱度过14年自由时光,出狱后将面临化学阉割

吴亦凡现状曝光!在监狱度过14年自由时光,出狱后将面临化学阉割

八星人
2025-11-10 15:30:59
关于杨兰兰,终于破解出几条她的关键信息

关于杨兰兰,终于破解出几条她的关键信息

热点菌本君
2025-10-01 17:24:05
塞尔:巴列卡诺主场在欧协联时缩小尺寸,但对皇马时并未恢复

塞尔:巴列卡诺主场在欧协联时缩小尺寸,但对皇马时并未恢复

懂球帝
2025-11-10 16:52:05
宗庆后再被曝猛料,魔爪伸向多名女员工,还有浙大高材生为他生子

宗庆后再被曝猛料,魔爪伸向多名女员工,还有浙大高材生为他生子

八斗小先生
2025-07-17 15:12:37
乌军士兵在哈尔科夫州大规模投降

乌军士兵在哈尔科夫州大规模投降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2025-11-10 15:11:02
广东晋级四强采访!杜锋重提团队压力山大,王睿泽听从赵睿建议!

广东晋级四强采访!杜锋重提团队压力山大,王睿泽听从赵睿建议!

篮球资讯达人
2025-11-10 23:33:44
史上最难回答的27个问题,个个长见识!

史上最难回答的27个问题,个个长见识!

深度报
2025-11-06 22:42:21
北美夺冠,耗资5.7亿,中国观众不买账,上映9小时票房仅255万

北美夺冠,耗资5.7亿,中国观众不买账,上映9小时票房仅255万

喜欢历史的阿繁
2025-11-08 10:04:28
深夜,全线大涨!中国资产爆发,小鹏汽车涨超11%,金价也在猛涨

深夜,全线大涨!中国资产爆发,小鹏汽车涨超11%,金价也在猛涨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1-11 00:25:06
6 岁儿子正面照曝光,一个细节击碎外籍生父传言

6 岁儿子正面照曝光,一个细节击碎外籍生父传言

七阿姨爱八卦
2025-11-10 17:22:00
学生刚下火车,八千块没了,火车站成“人肉提款机”

学生刚下火车,八千块没了,火车站成“人肉提款机”

好笑娱乐君每一天
2025-11-11 02:37:17
黄金税新政下购金成本激增,商家以“现金免税”揽客,消费者买金条打金饰|封面深镜

黄金税新政下购金成本激增,商家以“现金免税”揽客,消费者买金条打金饰|封面深镜

封面新闻
2025-11-10 09:13:04
德专家:歼-20S伴飞歼-36;歼-20挂军团吊舱,这是在演练打六代?

德专家:歼-20S伴飞歼-36;歼-20挂军团吊舱,这是在演练打六代?

啸鹰评
2025-11-09 23:15:22
快船消息:哈登失常原因曝光,祖巴茨宣布喜讯,战老鹰出场更新

快船消息:哈登失常原因曝光,祖巴茨宣布喜讯,战老鹰出场更新

冷月小风风
2025-11-10 10:00:14
意媒:本托想离开沙特转会欧洲,国米和米兰对其感兴趣

意媒:本托想离开沙特转会欧洲,国米和米兰对其感兴趣

懂球帝
2025-11-10 21:29:06
菲律宾泥水困三天,救命粮迟迟未到,中国援助为何失约?

菲律宾泥水困三天,救命粮迟迟未到,中国援助为何失约?

起喜电影
2025-11-11 01:31:33
特朗普这回拼了

特朗普这回拼了

陆弃
2025-11-11 08:25:03
“青云租”爆雷员工揭内幕:每个员工每月需投资30台手机,11万台集中流向两个村庄 丨封面头条

“青云租”爆雷员工揭内幕:每个员工每月需投资30台手机,11万台集中流向两个村庄 丨封面头条

封面新闻
2025-11-09 18:45:20
会去哪呢?齐达内:我很快就会重新坐上教练席

会去哪呢?齐达内:我很快就会重新坐上教练席

懂球帝
2025-11-11 05:06:04
比中超还野?土耳其惊天赌球丑闻:1024名球员停赛 150名裁判停哨

比中超还野?土耳其惊天赌球丑闻:1024名球员停赛 150名裁判停哨

风过乡
2025-11-11 07:07:37
2025-11-11 09:00:49
凡人侃史 incentive-icons
凡人侃史
平凡之人也能侃古代历史。
1617文章数 7763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头条要闻

牛弹琴:高市早苗创了纪录 上台20天中方两次强烈抗议

头条要闻

牛弹琴:高市早苗创了纪录 上台20天中方两次强烈抗议

体育要闻

重返诺坎普!梅西:希望有一天能回来

娱乐要闻

51岁周迅的现状 给中年女性提了个醒?

财经要闻

巴菲特谢幕信:感叹活到95岁是幸运

科技要闻

买得到芯片的美国科技巨头,买不到电了

汽车要闻

智能又务实 奇瑞瑞虎9X不只有性价比

态度原创

游戏
教育
本地
手机
家居

为什么我感觉CF没有当初的味道了?连队友都很少见到说话了

教育要闻

为中小学教师减负!教育部严禁与教学无关活动

本地新闻

这届干饭人,已经把博物馆吃成了食堂

手机要闻

苹果 iPhone Air 2 被曝大幅推迟:富士康已拆除大部分生产线

家居要闻

四方食事 不过人间烟火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