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一则来自《金融时报》的报道引起了欧洲政坛的震动,文章透露,德国总理默茨公开表达了对欧盟新增对中国钢铁产品进口关税的支持态度,还要提高对中国钢材的关税。
这一表态,在外界看来是德国对外经济政策的“突然转向”,因为就在不久前,德国政府还在强调与中国的多边合作,主张“去风险”而非“脱钩”。
这次的立场变化可谓是“180度大转弯”,而德国一向以自由贸易的维护者自居,为何突然摆出对抗姿态?
![]()
朔尔茨的“政策掉头”
默茨并非一直都是强硬派,回顾他上任以来的对华言论,早期他主张中德之间应保持稳定的经贸合作关系,尤其在全球供应链紧张、能源成本高企的大背景下,德国制造业仍倚重中国的原材料、组件和市场。
2022年他曾率团访华,明确表示希望深化现有合作,但到了2025年,他的立场却出现明显变化。
此次支持对中国钢铁产品加征关税,和他过去的态度形成鲜明反差,但这种“转身”并非源于朔尔茨个人的政策理念,而是德国国内政治与经济多重压力之下的被动选择。
![]()
德国目前面临的难题远不止钢铁行业生存困难,整个工业体系都受到高能源价格、劳动力短缺以及全球市场不确定性的冲击。
钢铁行业的困境,只是整个经济问题的一个缩影,在这种背景下,默茨的“掉头”更像是一种政治回应。他试图通过对外展示强硬立场,为国内钢铁等传统产业争取政策空间。
德国政府内部也尝试将这项关税政策包装为“绿色转型”的一部分,通过碳边境调节机制,限制那些未达欧盟环保标准的进口商品流入市场。
![]()
然而,这类说法并未完全打动批评者,因为这套逻辑也可以适用于其他国家,为何重点针对中国?
从表面上看,默茨似乎是为了“公平竞争”而采取行动,但结合此前德国对中国一贯的合作基调来看,这更像是一种策略性转向,而非价值观的彻底重塑。
德国真正的压力来自哪里?
如果把矛盾放大,看清楚全球贸易格局的变化,就会发现德国这次“对中国动手”其实有点错位。
![]()
真正让德国钢铁企业感到窒息的,并不是中国的低价产品,而是美国的贸易政策再度收紧。
自特朗普于2025年重新执政后,美国不仅没有放松前一轮关税政策,反而在多个领域加码关税,继续向欧洲出口施加压力。德国钢铁出口美国的渠道因此受阻,原本依赖的市场份额迅速萎缩。
与此同时,全球其他钢铁出口国也开始寻找新的市场,失去了美国这一大买家,很多亚洲的钢铁企业将目光转向欧洲。
![]()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的钢铁产品因为价格和规模优势,更容易被聚焦和放大,成为欧盟内部产业焦虑的“替代目标”。
但事实上,中国近年来的钢铁出口策略已经明显转型。
一方面,中国正积极推动高质量发展,不再倾向于输出低附加值的大宗原料;另一方面,在国内市场需求稳定增长的背景下,中国钢铁行业的依存方向正在回归内需主导。
![]()
这意味着德国即使在关税上“打压”中国,也未必能真正改变市场竞争格局,此外,德国钢铁行业自身的问题也不能忽视。
欧洲能源价格居高不下,环保法规日趋严格,再加上本地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这些结构性因素才是限制德国钢铁行业竞争力的根本原因。
将问题归咎于外部竞争,尤其是将中国当作“替罪羊”,可能只是一种短期的政治操作,而非真正解决问题的办法。
![]()
德国可能伤敌八百,自损一千
默茨此举看似是为了保护德国钢铁,但实际上可能对整个德国制造业产生更大的负面影响。
德国引以为傲的产业优势,在于其复杂的工业链条和高度协同的生产体系,钢铁只是这条链条上的一环,一旦原材料成本因关税而上升,汽车、机械、家电等下游行业的成本也会被推高。
尤其是德国的汽车产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已经越来越激烈,面对中国、韩国、新兴市场品牌的快速崛起,如果再增加生产成本,德国车企将更难维持价格优势。
![]()
在当前全球消费趋于保守、订单缩减的大环境下,这种成本上升无疑会成为企业发展的沉重负担。
更令人担忧的是中德关系的变动可能带来的连锁反应,近年来,德国外长瓦德富尔在外交场合频频发表对华强硬言论,中方对此已有明显反应。
默茨此次站在贸易摩擦前沿,不仅可能引发中方的反制,还可能令中国企业对德国市场产生戒备,转而投资其他更稳定的欧洲国家。
![]()
反观中国钢铁行业,虽然面临国际市场调整,但其内部改革步伐加快,绿色低碳技术逐步推广,整体弹性和适应能力增强。
德国若以为通过关税可以“逼退”中国竞争者,可能低估了对方的应变能力和市场布局。
其实德国真正需要思考的,不是如何封锁外部竞争,而是如何在全球竞争中找到自己的新优势。如果把时间、资源都用在“筑墙”上,而不是“升级”上,那损失的可能不仅是市场份额,还有德国制造的未来信誉。
![]()
结语
德国这次对中国钢铁产品的态度转变,表面上是一次政策调整,但从深层来看,它更多反映出德国对自身经济困境的焦虑。
在美国重新走上贸易保护主义道路、欧洲产业结构面临变革压力、中国高质量发展逐步推进的多重背景下,德国不得不做出选择。
而默茨的“180度转弯”,就是这样一种压力下的政治反应。
![]()
但短期政策未必能换来长期红利,真正决定德国未来走向的,仍然是它是否能在保持开放与合作的同时,加快自身产业转型步伐。
如果一味通过设限、加税的方式来应对外部竞争,只会让德国错失全球市场的变化节奏。
参考资料
“德国总理变了,想当年可是反对对华加税” 观察者网 2025-11-07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