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福建舰的电磁弹射高清视频刷屏全球时,华盛顿智库专家们正上演着荒诞的双簧戏。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的布莱恩·哈特刚强调"中国航母实现巨大飞跃",转眼就有美媒发文称"现代战争中航母只是活靶子"。这种精神分裂式的话术,恰似当年炒作"中国威胁论"与"中国崩溃论"的复合体。
细看美方话术的精妙设计:CSIS专家强调福建舰能部署第二岛链时,刻意忽略美军11艘航母常年控制三大洋的事实;当中国军迷讨论电磁弹射技术细节时,西方媒体立刻将话题扭曲为"中国要挑战海洋霸权"。这种双重标准在航母领域尤为赤裸——美国海军学会报告显示,美军现有航母可随时部署率不足30%,却无人质疑其存在价值。
中国网友的讨论画风截然不同。知乎高赞回答将福建舰的进步量化得清清楚楚:电磁弹射使日均起降架次提升至300架,但同时也标注出"福特级日均330架"的客观差距。这种既肯定中压直流供电技术超越福特号,又承认核动力系统代差的理性态度,与美方非黑即白的叙事形成鲜明对比。
![]()
打开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耐人寻味的是,当福建舰展示歼-15T弹射起飞时,美媒集体聚焦"未挂载武器"的细节;却选择性遗忘自家福特号至今仍在调试电磁弹射器的窘境。这种"显微镜看中国,滤镜看美国"的报道方式,暴露出更深层的焦虑——正如南洋理工大学专家柯林·科赫所言,福建舰配套的空警-600预警机,意味着中国首次构建起完整的航母作战体系。
五角大楼2023年《中国军力报告》自相矛盾的表述堪称经典:第78页警告"中国航母将改变西太力量平衡",第203页又断言"航母在导弹时代生存能力存疑"。这种逻辑闭环式的恐吓话术,本质上是为了维持其海军预算的正当性。毕竟当美军能战航母仅剩2艘时,渲染"中国航母威胁"就成了争取拨款的最佳话术。
德国防务分析师亚历克斯·拉克的观察点破了本质:"航母对中国是防御性力量,对美国却是全球干涉工具。"这个判断在南海态势中尤为明显——福建舰与山东舰双航母部署时,外媒立即炒作"区域威慑";却绝口不提美军卡尔·文森号与里根号常年游弋亚太的事实。
![]()
在CSIS报告强调中国"快速追赶进度"的同时,美国海军学会曝出更尴尬的现实:尼米兹级航母平均维修周期已延长至6年,比新建时间还长。这解释了为何美媒对福建舰入列如此敏感——当中国形成"维修-待命-部署"的航母轮换节奏时,美军11艘航母的纸面优势正在蒸发。
这场认知战的荒诞高潮,是某美媒专栏作家在同一篇文章中先后抛出两个暴论:先称"中国航母不足为惧",结尾又警告"必须增加航母应对中国挑战"。这种精神分裂式的话术,恰似当年苏联解体前西方同时鼓吹"北极熊威胁论"与"北极熊纸老虎论"的复刻。
当中国军迷认真计算福建舰吨位与舰载机组合时,西方智库却忙着修改评估标准。CSIS去年还将航母数量作为海军实力核心指标,今年突然增加"海外基地数量"的新权重。这种移动球门式的评判,暴露了话语权争夺背后的真正较量——不是航母数量的竞争,而是定义权之争。
福建舰甲板上的三条电磁弹射轨道,或许比任何外交辞令都更清晰地宣告:中国正在打破的不仅是技术垄断,更是西方长期把持的海洋话语体系。就像网友那句神评论:"当我们讨论弹射效率时,他们却在讨论航母该不该存在——这大概就是代差。"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