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比战争更难打的,是不让你知道任何消息的战争。
一边,是你在手机导航里听到“请在前方左转”,语音清晰、发音准确;另一边,是科研人员在地下实验室连续70天不间断攻坚,只为让卫星抗住来自境外的电磁干扰。
这是真实发生在我们头顶上的故事。
很多人不知道,在我们日常使用的北斗导航系统背后,曾有一场几乎被彻底封锁信息的电磁战。而我们今天能在地图上精准看到每一条街道,甚至连红绿灯、车道线都能导航到位,是因为那场战斗赢了。
![]()
但讽刺的是,这场胜利并不是靠导弹,不是靠战舰,而是靠一个36岁的科研人员和他的团队——他们用70天时间,把系统抗干扰能力提升了整整1000倍。
技术的突破不是“开通服务”那么简单
日前,台湾艺人黄安在微博上发了一条看似随意的动态:他说自己在台湾开车,突然发现高德地图不仅能用,而且语音播报非常标准,连“重庆北路”都不再被念成“众庆北路”。
这条动态引起了不小的热度,因为对于很多人来说,这是第一次意识到,大陆的导航软件,已经完全覆盖了台湾,而且不仅能用,还用得很好。
有人可能会觉得,这只是软件公司技术进步的体现,没什么大不了。但实际上,导航软件背后的定位能力,依赖的是卫星系统的精度。尤其是车道级导航、实时交通、精准语音这些功能,必须要有高精度的卫星支持才行。
![]()
而这些,正是北斗系统的核心能力。更确切地说,是经过一次极端考验之后,北斗才拥有了今天这样的能力。
早在2016年之前,去台湾的人用高德地图,地图上很多区域还是空白。即使到了2022年,虽然高德和百度已经实现了台湾街道级标注,但导航服务并未“实装”。直到今年,高德地图才真正上线台湾全域导航。
这一“通车”,背后是北斗系统的技术成熟。而北斗的抗干扰能力提升1000倍,则是这场技术成熟的分水岭。
北斗最惊险一战,70天硬刚全球最强电磁压制
北斗为什么一定要自己做?GPS用得好好的,谷歌地图也不差。
![]()
这个问题在2000年以前或许还有争议,但在那之后,一切都变得非常现实:你不自己做,别人随时可以掐断你的导航信号。
具体怎么掐?最直接的方法之一就是电磁干扰。
北斗二号刚发射第一颗卫星时,情况就不妙。卫星从太空传回的信号,地面能接收到的成功率居然不到50%。这不是卫星坏了,也不是地面站出问题了,而是——遭到了境外的强力电磁干扰。
更糟的是,这种干扰并不是一次性的,而是持续性的、精准的。这意味着对方不仅知道我们在哪个频段工作,还能持续盯住并压制。
电磁干扰在航天领域是个老大难问题,一般靠“硬抗”是没用的。但当时北斗团队里有个年轻人站了出来,他叫王飞雪,年仅36岁,却已经是系统抗干扰领域的骨干专家。
![]()
他接下这个任务时说:“三个月内解决。”
说实话,很多同行都不信。因为这种级别的干扰,解决起来不是加几个滤波器那么简单,涉及到整个链路的信号处理、抗干扰编码、接收机算法优化,几乎是要从底层架构重做一遍。
但王飞雪就是干了。他和他的团队用70天,把北斗卫星的信号抗干扰能力提升到了原来的1000倍。接收指令的成功率也从不到50%提升到了100%。
没有开发布会,没有刷存在感,甚至连名字都没几个人知道。但今天我们能在高德地图上顺利导航,背后就是他和他团队的那场无声胜利。
国际大会的“频率围剿”与俄罗斯的关键一票:中国当年差点被清出局
![]()
其实,北斗一路走来,从来不是技术问题,而是生存问题。
2000年,世界无线电通信大会上,中国提交了北斗系统的频率使用方案。没成想,这份频率规划和欧洲的伽利略系统“撞车”了。
于是,有国家立刻提出动议:要删除北斗占用的频率。这不是简单的技术分歧,而是赤裸裸的技术排挤。
如果这个提议通过,北斗整个系统就得重头来,前期投入的几十亿打水漂不说,时间窗口也会被彻底错过。
中国代表团不得不在会上不断解释、论证,力证北斗的频率不会对其他系统产生干扰,完全可以共存。可问题是,这种大会上的技术争论,背后都藏着国家利益,没有国家会轻易妥协。
关键时刻,是俄罗斯站了出来,支持中国。最终,这一删除提议没能通过,北斗系统才得以继续推进。
![]()
表面上看是一次国际会议上的技术博弈,实质上是对中国自主太空能力的一次封锁尝试。而这,也再次印证了一个道理:你不掌握自己的频率,别人就能决定你有没有资格上天。
早已不是“生活服务”那么简单
10月25日,正值“台湾光复纪念日”,中国商用卫星“吉林一号”发布了多张台湾高清卫星图像。图像分辨率极高,不仅能看清街道走向,甚至连建筑物细节都一览无余。
这组照片一出,岛内社交网络炸了。有网友在图里找到了自家屋顶,还有人惊讶地发现,连自家小区停车位都能看清楚。
紧接着,高德地图又上线了台湾地区的全域导航服务。语音播报不仅改用了“左转”“右转”等地道中文表述,连发音都比谷歌地图更准。
这时候,很多人才意识到——“地图”早就不是地图了。
![]()
它是一种“存在感”的投射。你能导航,就意味着你能精准定位;你能看到街道,就意味着你能实时感知;你能语音播报清晰,就意味着你对这片土地的信息处理能力已经达到本地化水平。
更重要的是,这不是通过行政手段实现的,而是纯靠技术能力推进的。
在11月5日的记者会上,面对记者提问,国台办发言人张晗回应说:“对美好、便捷生活的追求,是两岸同胞的共同权利。”这句话乍一听很温和,但背后透露的信息是清晰的——大陆的科技已然渗透进台湾人的日常生活。
是的,技术不打仗,但它可以改变认知,改变习惯,甚至改变立场。
很多人都在谈“科技强国”,但真正的科技强国,不是发布几项科研成果、搞几个高精尖项目,而是能把这些成果悄悄落到每一个普通人的手机里,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用上、用顺、用习惯。
![]()
北斗系统就是这样一个存在。
它不是为了炫技而存在,而是为了让国家在关键时刻不被掐脖子,让我们的信息、定位、指令传输,不再依赖任何人。
而那场70天的电磁战,王飞雪和他的团队没有用一句口号,没有喊一句口号,但他们做到了我们今天都在享受的“技术主权”。
所以说,有些胜利,不需要庆功宴,不需要升旗仪式,它只需要悄悄地发生,然后让你在地图上输入一个地址,导航播报响起的一瞬间,世界就变了。
参考资料:
中国北斗的进化:从“天边”到“身边”(瞰前沿)
2025-10-26 09:14·人民网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