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在乌克兰战场,俄罗斯的特别军事行动正打得如火如荼。而在没有硝烟的另一个战场,俄罗斯的“特别人口行动”也在紧锣密鼓的展开。
2025年10月,俄罗斯政府推出了“特别人口行动”,计划以每胎最高91万卢布补贴、最长4年半产假和七孩家庭百万奖金等强力措施,试图扭转持续三十年的人口负增长危机。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人口出现断崖式下跌。目前,俄罗斯的总和生育率跌至1.5,远低于2.1的更替水平。俄罗斯独立后,有500多万人流失到海外。俄乌战争爆发后,又有近百万人伤亡。由于兵源捉襟见肘,俄罗斯被迫祭出了全年征兵令。
人口数量的急剧下降,令俄罗斯忧心忡忡。据联合国预测,到2050年,俄罗斯人口可能跌破1.3亿,重回1897年的规模。而大帝更直言不讳的说,如果再不提高生育率,200年后,俄罗斯这个民族将从世界上彻底消失。
虽然在历史上,俄罗斯这个民族一直存在着很深的人口焦虑。不过在沙俄时期,俄罗斯却是一个世界人口第三大国。当时的沙皇政府乐观的估计,俄罗斯的人口数量到2000年,大概率会增长到8亿甚至10亿以上。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俄罗斯深陷“低生育率陷阱”?这就不得不说说在20世纪,德国连续两次发动的对俄罗斯的减丁政策,并从某种程度上,严重影响了俄罗斯甚至世界的命运。
![]()
01壹
偏居欧洲一隅的俄罗斯并不是大家想象中的不毛之地。这里平原广布,河道纵横,沃野千里,天然适合农耕。在农耕文明时代,土地就是财富,人口就是力量。庞大的人口基数,可以直接转化为军事扩张的“耗材”。
长期以来,相对于欧洲各国,俄罗斯总是以人力资源充沛见长。1800年的时候,沙俄帝国的总人口达到4060万,而同时期的法国人口为2900万,德意志地区为2160万。
正是凭借充沛的人力优势,外加俄罗斯冬季严寒的气候和盟国的助力,浩浩荡荡的俄国军队击败了拿破仑,然后如同压路机一般碾过中欧大地。1814年3月,当亚历山大一世骑着白马踏入巴黎香榭丽舍大街之时,正式宣告欧洲进入“俄罗斯世纪”。
俄罗斯由于不缺兵员,即使士兵的军事素养和装备不及对手,往往能够凭借优势兵力生吃对手。长期以来,人海战术冲锋就是俄罗斯军队的传统特色。这种不计伤亡代价击垮对手的战术,令周围各国十分头疼,也为它鲸吞蚕食了邻国大片领土。
在欧洲,占据优势的俄军先击败了北方霸主瑞典,夺取了波罗的海周围大片土地,以此为据点修建了新都圣彼得堡。在南方,俄军通过十几次俄土战争,夺取了黑海北岸和南高加索大片领土。在西方,俄国三次瓜分波兰,强占了波兰大片领土。
在亚洲方向,俄军兵力不占优势,但凭借近代化的军事装备和战术,俄国很轻松的席卷了整个西伯利亚。然后鲸吞了大清、波斯和中亚细亚大片土地。到了19世纪末,俄罗斯已经扩张成了面积广达2280万平方公里的陆权大帝国。
![]()
02贰
拿破仑战争的胜利,为沙俄赚得了“欧洲宪兵”的美名,但也让它更加的故步自封。西欧各国虽然人口不多,但他们另辟蹊径。19世纪初,工业革命迅速波及整个西欧,机器替代人力的结果,就是让这些国家的战争潜力呈现出几何级数的增长,由此重塑了世界地缘政治版图。
1853年,克里米亚战争爆发,英法联军决定性的击败了俄军,沙俄被迫退出了近东霸权。痛定思痛,俄罗斯开启了大变革。1861年,农奴制被废除,2000多万农奴获得自由。然后俄国引进外国资金和技术,大力发展自己的工业,使得俄国的工业实力迅速增强。
进入20世纪后,俄国又进行了宪政改革和斯托雷平改革,俄国缓和了内部矛盾,国内形势逐渐稳定。这一时期,俄国扩大了耕地面积,粮食出口量年年攀升,粮食出口换取了宝贵的外汇,为俄国的工业化提供了强劲的动力。
在一战爆发前夕,俄罗斯帝国一跃成为世界第五大经济体,它的工业产值比奥匈帝国、意大利和日本的总和都多。此时俄国的钢铁年产量高达491万吨,位居世界第四,铁路里程仅次于美国,其粮食产量高达8700万吨,是德国的5倍。在当时的世人看来,俄罗斯就是下一个美国,毕竟每年高达6%的恐怖经济增速看着就很吓人。
更加可怕的是,沙俄的“人口核弹”差点引爆世界。1830年的时候,沙俄总人口有5000万人,但到了1897年,沙俄人口已经增长到1.256亿。尼古拉二世乐观的认为,俄国总人口在100年后能超过10亿!
到了一战开打时的1914年,俄罗斯帝国人口增长到1.75亿,排世界第三,占全球人口的十分之一。当时俄国人口自然增长率8%,平均每个妇女养育8个孩子。如果按照这个势头发展下去,俄国早晚要成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
俄国本身就是侵略成性的国家,凭借巨大的体量和雄踞欧亚大陆核心位置的地缘优势,它将来必定会称霸世界。因此,欧洲各国都十分恐惧俄国,尤其是和俄国比邻的德国。为了赶在俄国崛起之前打一个时间差,彻底扫除俄国这个后患,德国接连着打了两次世界大战,彻底改变了俄罗斯的人口命运。
![]()
03叁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德国当时总人口为6700万,被迫进行两线作战。但即便如此,训练有素的德军依然打得有板有眼。为了对抗英法联军,德国不得不把主要力量投放在西线。而在地广人稀、交通不便的东线,德军只是配置了一些次要力量配合奥军对抗俄国。
由于装备落后,士兵缺乏训练,俄军在战场上损失惨重。据统计,俄国在一战期间一共动员了1580万士兵,其中阵亡约225万人,受伤约375万人,被俘约334万人,总伤亡达到约900万人。
巨大的伤亡,让俄罗斯帝国摇摇欲坠。为了彻底瓦解俄国,德国祭出了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乌里扬诺夫同志。1917年的4月16日,乌里扬诺夫同志从流亡地瑞士苏黎世,乘坐铁皮闷罐车秘密回到圣彼得堡,立即投入到如火如荼的革命洪流中。
随后的岁月,沙俄帝国解体,沙皇一家死于非命。苏俄建立后,很快爆发了血腥的内战。在内战期间,俄国又损失了1500~1800万人。
苏联稳定政权后,采取了很多非常措施。为了发展工业,苏联实行剪刀差政策,残酷剥削农民。在农村实行集体农庄,画地为牢。由于野蛮掠夺农民的生产物资和粮食,致使苏联各个主要产粮区发生了大饥荒,仅仅在乌克兰和哈萨克,就有700~1000万人饿死。
三十年代,苏联还搞了很多大清洗运动,受害者以数百万计。除此之外,有上百万人抛家离土,选择离开这个失望之地。
由于各种原因,苏联人口自然增长缓慢,到了1939年的时候,苏联人口也仅仅恢复到一战前的1.7亿人水平。此后为了预防德国进攻,苏联强行建立了臭名昭著东方战线,吞并了波罗的海三国、割占了芬兰、波兰和罗马尼亚的大片领土和人口,才使总人口勉强达到1.94亿。
![]()
04肆
二战爆发后,苏联成为主要战场,对苏联的人口数量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
苏德战争是人类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战争,双方投入兵力兵器之多,伤亡人数之多,交战对双方的破坏和影响都是史无前例的。在异常残酷的1420天的战争中,苏军阵亡、伤重死亡、病亡和被俘后死亡相加,共计866.5万人;如果加上动员途中死亡的50万人,总计军人死亡916.5万人;和平居民死亡1740万人。总计军民死亡约2660万人。
战争结束后,苏联史学界感叹道:“没有任何一个民族为保卫自己的国家付出过如此沉重的代价!”如果仅以战场伤亡来看,此言不虚。战争结束后,斯大林叹息道:“很难找到我们哪一个家庭没有丧失亲人!”
可悲的是,苏联整整一代育龄男性几乎都殒命在了苏德战场之上,也让战后的苏联人口锐减至1.67亿,一直到1955年才恢复到战前的水平。直到今天,包括俄罗斯在内的原苏联国家男性比例都远远低于女性。现在的俄罗斯,男女比例为88:100,是世界上男人比例最低的国家之一。
![]()
05结束语
综上所述,德国不愧为俄罗斯的克星。20世纪的两次减丁政策,彻底扭转了俄罗斯的人口大爆炸,也间接的打破了俄罗斯称霸世界的迷梦。这也让东亚和欧洲喘了口气,没被俄罗斯的人海战术淹没。现在俄罗斯还在为人口问题而挣扎,真是时也、运也、命也。
文/来源于凭阑听史,敬请点赞、收藏、分享和关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