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本文资料来源:《阴符经》
图片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纯属虚构,不传播封建迷信,请读者朋友保持理性阅读。
道家典籍浩如烟海,其中有一部奇书,全文不过四百余字,却被历代修道之人奉为至宝。这便是相传由轩辕黄帝所著的《阴符经》。书中短短数百字,却道尽天地造化、阴阳变换、性命修持之秘,被誉为"万法之宗、众妙之门"。
唐代道士李筌曾在骊山偶遇一位老母,老母手持此经,对他说:"此书包含天地万物之理,得其一句,可以保身;得其三句,可以成仙。"李筌当时不以为然,待他研读数十年后,方才明白这四百字中藏着的玄机,竟是修道者梦寐以求的天机秘法。
《阴符经》开篇便言:"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寥寥数字,已将天人合一的至理和盘托出。可世人读了千百遍,又有几人能真正参透?书中讲"天有五贼,见之者昌",又说"天地万物之盗,万物人之盗,人万物之盗",这"盗"字究竟是何含义?
更奇妙的是,这部经书虽然字数寥寥,历代注解却有上百种。有人说它讲的是兵法,有人说它讲的是养生,有人说它讲的是炼丹,有人说它讲的是治国。每个人读来都有不同的领悟,仿佛经中藏着无穷无尽的奥秘,等待有缘人去发掘。
若将这四百字的精髓凝练成三句话,参透这三句,天机可窥、造化可夺、仙道可成。这三句究竟是什么?它们又为何有如此大的威能?答案就藏在一段尘封已久的往事之中。
![]()
明朝嘉靖年间,终南山下有个叫张守清的道士,在山中清修已有二十余年。
张守清自幼体弱多病,十五岁那年几乎病死,被一位云游道长救活。那道长见他根骨奇特,便传了他一些基础的吐纳导引之法,又留下一本《阴符经》,嘱咐他好好参悟。
张守清得了这本经书,如获至宝。他每日清晨都要诵读一遍,可读了十年,依然不得其门而入。经文中的字他都认识,意思似乎也明白,可真要说领悟了什么,却又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这开篇第一句,张守清念了不知多少遍。什么是天之道?什么又是天之行?他仰望星空,观察日月运转,揣摩四季更替,可天道究竟在哪里?
"天有五贼,见之者昌。"五贼又是什么?为何见到了就能昌盛?张守清翻遍了所有能找到的注解,有人说五贼是指五行相克,有人说是指五脏相生,还有人说是指五种盗取天地精华的方法。每种说法都有道理,可每种说法又都让他觉得不够透彻。
就这样,张守清在终南山中苦修了二十年,对《阴符经》的理解虽然日渐深入,可总觉得隔着一层纸,始终无法捅破。
嘉靖三十五年的秋天,终南山来了一位云游的老道。这老道看起来不过五十来岁,鹤发童颜,精神矍铄。他在张守清的茅屋前停下脚步,笑着说:"贫道路过此地,能否讨碗水喝?"
张守清赶忙迎出来,请老道进屋歇息。两人攀谈起来,张守清才知道这位老道法号玄机子,游历天下已有三十余年,对各家道法都有涉猎。
"道友在此清修多年,可有所得?"玄机子笑问。
张守清叹了口气:"惭愧,在下虽读《阴符经》二十载,却始终不得要领。"
"哦?"玄机子来了兴致,"可否让贫道看看你这本经书?"
张守清将珍藏多年的《阴符经》取出来,恭恭敬敬地递给玄机子。玄机子接过来,只是翻了几页,便笑着摇头:"难怪道友参不透,这本经书虽是真本,可缺了最关键的东西。"
"缺了什么?"张守清大惊。
"缺了口诀。"玄机子说,"《阴符经》四百字,字字珠玑,可若无口诀相传,纵然读破万卷,也只是知其表而不知其里。"
张守清急了:"还请前辈指点!"
玄机子却摆摆手:"贫道也只是听师父讲过,这口诀共有三句,分别对应天道、盗机、性命。若能参透这三句,《阴符经》的精髓便在其中了。可惜贫道当年年少轻狂,只记住了第一句,后面两句没能记全。"
"第一句是什么?"张守清连忙问。
玄机子看了看天色,说:"今日天色已晚,明日一早,贫道带你去一个地方,那里有位前辈高人,或许能解答你的疑惑。"
第二天天还没亮,玄机子就叫醒了张守清。两人走出茅屋,顺着山路往深山里走去。走了约有两个时辰,来到一处人迹罕至的山谷。
![]()
山谷里有一座破旧的石洞,洞口长满了青苔。玄机子在洞口停下,恭恭敬敬地行了三个大礼,口中说道:"弟子玄机,特来拜见真人。"
良久,洞中传来一个苍老的声音:"玄机,你来了。"
"是,弟子带了一位道友前来求法。"
"进来吧。"
两人走进石洞,只见洞中陈设简陋,只有一张石床、一个蒲团。石床上坐着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看起来已有百岁高龄,可双目依然炯炯有神。
玄机子向张守清介绍:"这位便是家师,全真派第十三代传人,云中子真人。"
张守清赶忙跪下行礼。云中子摆摆手,示意他起来,然后缓缓说道:"你想知道《阴符经》的秘密?"
"是。"张守清恭敬地答道。
云中子叹了口气:"《阴符经》这部书,世人皆以为是讲兵法、讲养生、讲炼丹,其实都不对。这部经书讲的,是天地运转的根本规律,是如何顺应天道、盗取造化的法门。"
"当年我师父传我这部经时,曾说过一句话:'《阴符经》四百字,可以凝练成三句话。参透这三句,便能窥见天机、盗夺造化、修成真仙。'我苦修七十余年,终于将这三句话参透了。"
张守清听得心潮澎湃,连忙问道:"请真人开示!"
云中子却没有立即回答,而是问道:"你读《阴符经》二十年,可知道这部经最核心的概念是什么?"
张守清想了想,说:"应该是'盗'字。经中反复提到'天地万物之盗,万物人之盗,人万物之盗',三盗既宜,三才既安。"
"不错。"云中子点头,"'盗'字正是全经的核心。可这个'盗',不是偷盗的盗,而是夺取、转化的意思。天地之间,万物相互转化,相互取用,这便是'盗'的本质。"
"太阳照射大地,大地生养万物,万物滋养人类,人类修炼成仙又反哺天地。这个循环往复的过程,便是'盗'的过程。谁能掌握这个'盗'的规律,谁就能超脱生死,长生久视。"
云中子说到这里,停顿了一下,似乎在组织语言。
"老夫参悟七十年,将《阴符经》的精髓总结为三句话。这三句话分别对应天道、盗机、性命三个层面。第一句讲的是如何观察天道,第二句讲的是如何盗取造化,第三句讲的是如何修炼性命。"
"第一句是……"云中子刚要开口,突然剧烈地咳嗽起来。玄机子赶忙上前扶住师父,云中子摆摆手,示意自己无碍。
他喘了几口气,继续说:"第一句是'道在时中'。"
"道在时中?"张守清反复咀嚼这四个字,似懂非懂。
"不错。"云中子说,"《阴符经》开篇便说'观天之道,执天之行'。什么是天之道?天之道就是时间的运转规律。春夏秋冬,日升月落,万物生长收藏,都遵循着时间的规律。"
"很多人以为修道就是要逆天改命,要与天地抗争。其实大错特错。真正的修道,是要顺应天时,把握时机。就像农民种地,要在春天播种,秋天收获,这便是'执天之行'。若是在冬天播种,夏天收获,违背了天时,自然一事无成。"
"修道也是如此。人的身体就是一个小天地,也有春夏秋冬,也有子午卯酉。什么时候该吐纳,什么时候该存想,什么时候该采药,什么时候该炼丹,都要遵循时机。把握住了时机,事半功倍;把握不住时机,事倍功半。"
"所以第一句话是'道在时中'。天道在时间之中运转,人道也要顺应时间来修炼。这便是《阴符经》的第一层秘密。"
张守清听得入神,连连点头。云中子看他领悟得快,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第二句话,讲的是盗机。"云中子继续说,"《阴符经》说'天地万物之盗,万物人之盗,人万物之盗'。这三盗的关系,构成了天地运转的根本规律。"
"天地生养万物,万物滋养人类,人类修炼成仙又反哺天地。这个循环中,每一个环节都在'盗'取上一个环节的精华,同时又被下一个环节'盗'取。这便是造化的奥秘。"
"可这个'盗',不是随便盗的,而是要讲究时机和方法。什么时候盗,怎么盗,盗多少,都有讲究。盗得好,能延年益寿,成就仙道;盗得不好,反而会损伤根基,缩短寿命。"
"所以第二句话是……"
说到这里,云中子又是一阵剧烈的咳嗽。这次咳嗽比上次更严重,他的脸色变得苍白,额头上渗出了冷汗。
玄机子大惊:"师父!"
云中子摆摆手,艰难地说:"为师大限将至,这《阴符经》的三句秘诀,本想全部传授给你们,可惜……"他话音未落,身体突然一软,向后倒去。
玄机子和张守清急忙扶住他,却发现云中子已经气息全无。
两人大惊失色,玄机子颤抖着探了探师父的鼻息,泪水夺眶而出:"师父……师父他……仙去了……"
张守清呆立当场。就差一点,就差一点就能听到完整的三句秘诀了。可云中子真人突然仙逝,这《阴符经》的终极奥秘,难道就要永远成为谜团了吗?
玄机子跪在地上,放声痛哭。哭了许久,他突然想起什么,从怀中取出一个布包,颤抖着打开。
里面是一本薄薄的册子,封面上写着"云中子手记"四个字。
玄机子翻开册子,里面记录的正是云中子这些年参悟《阴符经》的心得。他快速翻阅,在最后几页找到了关键的内容。
"找到了!"玄机子激动地说,"师父把那三句话都写在这里了!"
张守清凑过来,只见册子上用工整的小楷写着:
"余参《阴符经》七十载,终将四百字精义凝练为三句。此三句乃天道至理、盗机秘法、性命根本。后世若有缘人得见此文,当视为至宝,不可轻传。"
"第一句:道在时中。天道运转,全在时机。顺时而动,逆时而止。修炼之道,首在把握时机……"
"第二句:机在我夺……"
玄机子念到这里,突然停住了。他看着册子上的内容,脸色变得凝重起来。
"怎么了?"张守清急切地问。
"师父在这里写了很多关于第二句的解释。"玄机子说,"这第二句话,涉及到盗取天地精华的具体方法,关系到修炼的核心秘密。若是不明其理便贸然修炼,轻则走火入魔,重则性命不保。"
"那第三句呢?"
玄机子继续往下看,脸上的表情越来越惊讶:"第三句……第三句竟然是……"
他抬起头,看着张守清,郑重地说:"道友,这第二句和第三句,涉及到《阴符经》最核心的修炼秘法。老夫若是就这么说出来,恐怕会害了你。"
"为何这么说?"
![]()
"因为这两句话背后,包含着具体的修炼方法、时辰选择、以及各种禁忌。若是只知其句而不知其法,依样画葫芦去修炼,必定会出大问题。"
玄机子沉吟片刻,说道:"我看道友在此苦修二十载,诚心可鉴。这样吧,我将师父留下的手记中,关于这三句话的完整解释都告诉你。但你要答应我,若将来有所成就,必须将此法传给有缘有德之人,不可让它失传。"
张守清郑重地点头:"在下谨遵前辈教诲。"
"好。"玄机子深吸一口气,"那我现在就将师父参悟的这三句话,以及背后的修炼秘法,完整地讲给你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