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共读
⬆️点击查看⬆️
26期春夏季招募,即将满员
相关付费文章:
热门专栏:
![]()
这部小说被戏称为男版All Fours 不是没理由的,因为这像是一个男性角色随性上路,开展一趟公路旅行的故事,从故事的开端和基本外形上感觉有些类似。
不过,大多数人会觉得这个类比拙劣,因为Ben Markovits显然没有写所谓的“性解放”主题,更侧重写的是男性视角的中年人生危机,相比于Flesh同样采用男性视角。
这本书呈现的显然更憋屈一些,而且学术圈味道更浓,自个儿都要给打“C-”,可以说在学术圈混魔怔了。
此外,关于“学术成就”和世俗层面的比较在小说随处可见,这容易受人诟病,也莫名让人想到《应物兄》,不过后者更偏向对大行其道的学术混子进行讽刺,而这里则展现的是一种空剩庸俗的颓唐。
回来说说剧情。
整部小说的时间设定在当代美国后口罩时期,大约20年代初,相对来说接近当下,故事发生在纽约及美国东岸沿线,围绕一位55岁的法学教授 Tom Layward 展开。整个故事跨度大约数周至数月,但大量篇幅用于回忆与心理延展,因此读来像是一段“中年人生的长镜头”。
作为一位深受Woke文化“迫害”的失意中年教授,他还耿耿于怀自己女儿没能比别人上更好的学校,自己的妻子十几年前还出轨了,由此他也想着等女儿成年离家后再离婚(谁说美国人没有家庭观念来着)。
而从送女儿回来的车程中,男人的出走(表面像是出走,实际上则是回首)开始了,这有点像先前那位离婚开车环游的阿姨,Tom 总算是跳出受困的被动框架,在中年危机到来时向外寻求解惑之道。而一路上,与旧日好友、前女友、弟弟、儿子纷纷相遇,然后映照自身处境。旅程越往后,Tom 越意识到自己无法逃脱,而且他身体开始出现问题:疲惫、心悸、持续咳嗽,他怀疑患上了“慢性新/冠”(Long Covid),虽然像是某种必然,实则象征意义更强,这是时间在身体上的沉积,仿佛某种积重难返的腐蚀。
小说的另一条暗线,是 Tom 与社会价值的错位,这也值得一提。
他被学生投诉“缺乏政治正确”,因为拒绝在签名中附上性别代词,也因为为一名涉嫌种族歧视的NBA球队老板提供过法律咨询。
他算得上是那种老牌的自由主义者,认为自己仍秉持“理性讨论”的传统自由主义精神,但外部世界已转向身份政治与敏感文化。大学行政部门暂停了他的课程,Tom 随即感到被整个时代边缘化。
当然这场“职业危机”映射出更深的存在危机,一个中年知识分子,发现自己既不再是时代的主角,也不再掌握话语权。某种意义上也是一种“去势”?
关于看似即将走到尽头的婚姻也很有意思,尽管 Tom 在旅途中不断回忆婚姻往事,他始终没有真正离开 Amy。两人的关系被 Markovits 写成一种“沉默的互相维系”,他们不再争吵,也不再相爱,只是共享同一个生活惯性,或许是一种搭伙过日子的老夫老妻模式,激情退却,但是亲情依旧。
由此,Tom 给婚姻打了一个学术分数,“C-”(算是勉强及格)。或许也意味着一种理性回归?也算是对书名的另一层含义,生活表象之下(The Rest)的本质是什么的追问的呼应。
最后,Tom 回到家门口,却迟迟没有下车,保留了开放性的结局。小说在这一模糊时刻结束,他既没有离开,也没有回归。故事因此保持在一种未完成的悬浮状态,正如人生本身从不提供结论。
总的来说,这本书自述和抱怨的调调太浓,不过也是比较应景,从woke 文化到批判woke文化,主流文化趋势也有点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味道,讨巧是对的,但是陷入这种漩涡也比较难真正展现创新意味。
注:The Rest of Our Lives 已进入本届布克奖短名单
⬇️了解更多作者的读书笔记⬇️
作者:栩
编校:Lenny
文章内容仅供个人阅
读、交流
不代表平台立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