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城是乌克兰东部战场上的“心脏地带”,如今却成了乌军的“绝命孤岛”。断粮七天,弹尽援绝,俄军却按兵不动,围而不打。
![]()
基辅高层急赴前线,想用“精神胜利法”稳住军心,却反被拉入风险泥潭。更扑朔迷离的是,乌克兰一边指责中国“援俄”,一边又希望中国出面调停。这场攻防战,不只是战场较量,更是一场外交与战略的博弈。
乌军死守红军城,俄军围而不攻
红军城曾是俄乌冲突中鲜有人提起的小城,如今却是乌军东线防御体系的“中枢神经”。它位于顿涅茨克西北部,是通往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的咽喉,铁路、公路交汇,补给线全靠它撑着。乌军自己都清楚,失了这儿,整条阵线就跟多米诺骨牌一样,一倒就全塌。
![]()
2024年夏俄军战术变了,强攻改成“钳形封锁”,用无人机日夜盘旋,精准打击任何接近红军城的补给车队。到了2025年10月,俄军已掌控了城的大部分区域,只把乌军压缩到了西面不到60平方公里的小圈子里。城里断粮断弹,伤兵躺着等死,饮水靠污水,指挥官的对讲机里传不出一句完整的“我们还能撑多久”。
俄军并不急着强攻,而是打起了“心理战”。每天不是炮击,而是用无人机空投投降指南,播放乌军投降视频,一边打仗一边“说服教育”。这招并不新鲜,但效果显著。乌军士兵在视频中瘦得皮包骨,眼神空洞,活脱脱一个“战败教材”。
![]()
俄军的作战方式也在变,大规模冲锋基本消失,取而代之的是2至3人的小突击组配合无人机定位渗透,既省人力,又精准打击,乌军根本招架不住。断粮七天不是夸张,是事实。而七天之后还守着,就是被困的不是城,是命运。
基辅的象征动作与战略焦虑
面对兵败如山倒的局势,泽连斯基带着总司令瑟尔斯基亲自跑到了红军城的地下指挥所,发勋章、照合影、讲鼓劲话,试图重演“领袖亲征”的戏码。但在现代战争里,这种行为更像是“政治秀”,不但没起到稳军心的作用,反而让高层暴露在导弹精准打击的风险之下。
![]()
乌军士气其实早就塌了,有前线士兵甚至擅自撤退,连指挥系统都开始混乱。更讽刺的是,基辅先是把红军城叫作“战略要地”,但眼看守不住了,又改口说“其实没那么重要”,并叫停了援军。这不是战术调整,而是战略放弃,为的是保住主力部队不被一锅端。
基辅曾试图突围,派出11名特种兵搭乘美制“黑鹰”直升机,想打开一条补给通道,但还没接近城边就被俄军无人机伏击,全军覆没,这场行动更像是“孤注一掷”的绝望尝试,不仅失败,还彻底打碎了“还能救”的幻想。
![]()
红军城的处境,反映的是乌军整体战略的被动与尴尬。靠着西方援助硬撑,但援助一旦断档,战力立刻打折。而今的困境,不只是战场失利,更是战略失衡的缩影。
“急请中国出山”,乌克兰的外交曲线救国法
在红军城局势恶化的同时,乌克兰的外交动作也开始变得微妙,一方面基辅方面一再炒作所谓“中国援俄”,指责中俄正常能源贸易“暗含支持”。另一方面又公开表示“中国在遏制冲突升级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甚至间接“感谢”中国的调停努力。
![]()
这不是转性而是策略,乌克兰清楚,中国不是这场冲突的制造者,也不是当事方,更不是战场上的裁判员。但恰恰因为如此,中国的中立立场,反而成了可以对西方施压的筹码。乌方这波“请中国出山”,其实是想告诉美欧:如果你们不加码援助,别怪我去找中国帮忙。
不过中国的态度早已明确:不选边,不拱火,主张和平谈判,强调尊重各国主权与合理安全关切。外交部多次表态,中国不是局势的挑动者,而是劝和促谈的推动者,中方提出的和平建议、反对零和对抗的立场,早已成为国际社会中少有的稳定声音。
![]()
乌克兰的“请出山”,更多是一种外交手段,而非真正寻求调停,但也从侧面反映出基辅对当前局势的无力感:西方援助不确定,战场局势失控,只能四处“找靠山”,哪怕明知靠不住,也得试一试。
红军城之后,乌克兰的“防线神话”还能撑多久
红军城并不大,却成了俄乌战场的“斯大林格勒”。这不是因为地理意义上的重要性,而是因为它象征着乌军还能不能“守得住”。城里剩下的乌军不到6000人,对手却是4万俄军,背后还有坦克群和每月数千枚航空炸弹的空中支持。要说这是场“对等战争”,实在有点睁眼说瞎话。
![]()
西方的援助也不像往年那么“给力”。2025年欧洲军援总量缩水到2024年的四成,美国内部对继续支持乌克兰也争议不断。德国干脆拒绝提供远程“金牛座”导弹,乌军的火力优势迅速被反转。没有补给,没有支援,还要面对一支战法更新、手段多样的俄军,乌克兰的防线还能撑多久,没人敢打包票。
红军城若是真失守,顿巴斯的整个防御结构都会动摇,不仅顿涅茨克,连哈尔科夫都可能被纳入俄军的进攻视野。这不是一城一地的得失问题,而是战略全局的变动信号。
![]()
现在,乌军也只能退守地下矿道,靠地形拖延时间,但反攻的能力已经基本耗尽。外界把红军城比作二战的斯大林格勒,但别忘了,当年苏联赢的是工业产能和后勤深度,而乌克兰,靠的只是外援和“意志力”。
结语
红军城的围困,不只是城破,更是战略神话的破灭。它揭示了乌克兰在“自主防御”与“西方依赖”之间的结构性矛盾。战争的转折点,往往发生在意想不到的地方。
红军城可能不是终点,但它很可能是一个分水岭,谁能抽身谈判桌,谁就能掌握下一局的主动权,而中国,始终站在劝和促谈的一侧,耐心等着各方看懂这一点。
参考资料:
俄国防部:红军城被围困乌军状况持续恶化,投降是唯一出路
2025-11-06 中国新闻网
俄媒:红军城被围乌军已开始投降
2025-11-02 参考消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