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
——习近平
【江畔独步寻花(其五)】
唐·杜甫
黄师塔前江水东,
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
可爱深红爱浅红?
作者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又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与李白合称“李杜”。其人格高尚,忧国忧民,诗艺精湛,对中国古典诗歌发展影响深远。传世名作众多,如《登高》《望岳》《春望》《蜀相》《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三吏”“三别”等。
“安史之乱”后,杜甫曾沦为叛军俘虏,饱受颠沛流离之苦。唐肃宗上元元年(760),诗人暂居成都浣花溪草堂,生活稍为安定,《江畔独步寻花》七首约写于次年春,此诗为其中的第五首。
诗中前两句“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写黄师塔巍然矗立江畔,潋滟澄碧的江水从塔前向东悠悠流去;春和景明,春光骀荡,暖暖的东风使人慵懒困倦,诗人倚风憩息,仿佛整个人也融化在温煦的春风里。后两句“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一树树桃花自由自在地绽放,毫无拘束地舒展自己的美态,绚烂绮丽,莫可名状;人在桃花海,究竟应该喜欢深红色的或是浅红色的花朵呢?诗人叠用“爱”字,爱深红、爱浅红?进一步强调了桃花美轮美奂、目不暇给之美。
此诗写诗人独步寻幽,通过花景之美净化俗虑,从中表现了诗人爱花、赏花、惜花的审美情调,也隐隐流露了他感慨英雄年迈、命不由人的淡淡哀愁。
撰稿:冯倾城
诵读赏析:赵文瑄
![]()
【栏目介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长期历史演进中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唐诗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之一,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同时也对世界上许多国家的文化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对于后人研究唐代的政治、民情、风俗、文化等都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未来讲堂”古诗词名家诵读系列活动,是中国宋庆龄基金会、中广联合会有声阅读委员会共同为广大青少年儿童精心准备的一份礼物。百位名家诵读赏析百首经典古诗词,通过他们声情并茂的诵读,弘扬传承优秀中华传统文化,培养青少年文化素养和道德情操。
两岸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来源 | 中国宋庆龄基金会
京彩台湾
微信号:bjstb2017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