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8日,要潮人民咖啡馆在社交平台发布声明表示,将中国大陆地区的“人民咖啡馆”迅速调整为“要潮人民咖啡馆”。同时,声明指出:我们向每一位受到伤害的消费者致以最诚挚的歉意,我们深刻反思并作出积极行动,将中国大陆地区所有门店门头加上“要潮”,所有宣传中也规范使用“要潮人民咖啡馆”。
至此,一场围绕“人民咖啡馆”掀起的争议有所变向,但是否能全然平息仍需观察。
近日,号称“用咖啡讲述中国故事”的“人民咖啡馆”在网络走红,统一的字体、红五角星装饰、加上诸如“人民咖啡为人民”的宣传标语,吸引不少人前往店内消费打卡。与此同时,不少网友质疑,把“人民”一词用在商标上不妥。有律师表示,根据《商标法》规定,“人民”明显属于公共属性的词语,不得将其作为商标使用。
而在“人民咖啡馆”母公司要潮(上海)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多次申请“人民咖啡馆”“爱人民炖咖啡”等商标均被驳回的情况下,如此招摇地使用“人民咖啡馆”字样,显然不合规甚至有违法之嫌。当然,对于在商标使用上打擦边球的行为,有关部门迟迟未做干预,这也是不少网友感到奇怪的地方。
由于该公司持有“要潮人民咖啡馆”等商标,因而前述调整性措施理论上可以有。然而,该公司如此“执着”一种名称、一种套路,还是颇让人惊诧的。这种刻意借助公众对公共符号的认同追求商业利益的做法,值得商榷。
客观上,根据企查查或爱企查,类似“xx市xx人民小吃店”的呈现方式并不鲜见,但不加任何限制性词汇,直接如“人民咖啡馆”这样命名店铺的极为少见。事实上,随着商标规范意识的加强,昔日的粗放式店招使用模式依法依规受到抑制。“人民咖啡馆”引发的风波,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科学、规范使用商标和店招的必要性。
“人民”所包含的情怀是朴素而深邃的,保持对于此类具有深厚政治内涵的词汇的敬畏,防止陷入商业滥用窠臼,具有迫切性。监管部门有理由全面梳理此类乱象,做出严肃整治。
现代快报/现代+首席评论员 戴之深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