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全球目光聚焦中东,沙特与中国近期密集签署的系列合作协议总额已突破万亿人民币,涵盖新能源、基建、数字经济、传统能源升级等核心领域。
![]()
作为全球最大石油出口国,沙特为何执意联手中国在沙漠中打造“零碳新城”?中国又凭何成为这场世纪工程的核心伙伴?
战略同频 互信筑基
沙特的“敢想”,根植于对国家未来的深刻考量。
穆罕默德王储主导的“2030愿景”,核心是打破对石油经济的单一依赖,推动国家向多元化、现代化转型。
从能源结构优化到新型城市建设,从数字基建升级到产业生态重构,每一项规划都直指“后石油时代”的生存与发展。
![]()
截至2024年底,沙特已在可再生能源领域累计投入超200亿美元,签约项目总装机容量突破38.7GW,朝着2030年130GW的目标稳步推进,转型决心可见一斑。
中国的“敢干”,源于数十年积累的硬实力支撑。
作为全球基建领域的“国家队”,中国企业在超大型工程建设、可再生能源技术应用、跨区域项目统筹等方面形成独特优势。
以中国能建为例,其海外新能源项目的技术转化率和成本控制能力全球领先,参与建设的多个项目创下行业纪录。
![]()
从高铁网络到跨海大桥,从光伏电站到数据中心,中国工程技术的可靠性与性价比,在全球范围内经过了实践检验,成为国际合作中的“硬名片”。
中沙合作的爆发,本质是战略需求的精准匹配。
沙特拥有雄厚的资金储备(2024年外汇储备超4000亿美元)和迫切的转型需求。
中国具备成熟的技术方案和丰富的实施经验,这种互补性在“一带一路”倡议与“2030愿景”的深度对接中被放大,形成“1+1>2”的合作效应。
![]()
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中国中东学会副会长薛庆国指出,两国关系已从传统能源合作,拓展至新能源、基础设施、数字经济、人工智能及人文交流等多个维度,合作深度与广度前所未有。
万亿大单的签署,更是双方政治互信的直接体现。
2025年恰逢中沙建交35周年,35年历程中,中沙高层互访频繁。
2016年升级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2022年签署《中沙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协议》,2023年中方成功斡旋沙特与伊朗历史性和解,每一个节点都在夯实合作根基。
![]()
沙特投资大臣哈立德・法利赫公开表示,沙特正处于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阶段,众多重大项目均由中企承建。
技术破局 沙漠筑城
未来新城NEOM的建设,是中沙合作“敢想敢干”的最佳注脚。
这座位于沙特西北部塔布克省的未来城市,规划面积达2.65万平方公里,总投资5000亿美元,立志打造全球可持续发展典范。
中国企业的进驻,为这座沙漠奇迹提供了关键支撑。
![]()
中国铁建承建的隧道支洞项目作为未来新城交通命脉的起点,承担着人员与货物运输的核心功能。
该项目共包括6条隧道支洞,全长9.48公里,其中4号支洞长2603米,是6条支洞中最长的一条。
面对沙漠高温、沙尘频发及复杂地质条件等挑战,项目团队采用优化爆破设计、3D扫描、智能隧道信息管理系统等技术。
![]()
实现单月单洞进尺超160延米的高效施工,于2024年4月顺利完工,获得业主颁发的完工及移交证书。
沙特新未来城基础设施执行总监朱利安・希尔评价:“中国铁建团队按计划顺利完成工程,证明你们是有担当、能履约的中国承包商。”
中国技术与设备的硬实力,在项目中得到充分彰显。
铁建重工自主研发的湿喷机和三臂凿岩台车,凭借高效稳定的性能,不仅成为中方施工的核心装备,更获得韩国、西班牙等国分包商的认可与采用。
![]()
在数字基建领域,华为为新城提供智能管理解决方案,有力支撑其数字化转型。
绿色发展理念更贯穿项目全程,中企施工团队采用太阳能路灯和热水器,建立生活废水回收处理系统,组织全员参与垃圾收集,将环保要求落实到每一个施工环节。
NEOM新城的能源供应体系中,风电与光伏的配比经过精准测算,结合储能技术实现24小时稳定供电。
互利共赢 格局重塑
传统能源领域的深化合作,成为中沙共赢的重要基石。
中国石化与沙特阿美在延布炼厂合资公司成立十周年之际,持续推进合作升级。
![]()
该炼厂占地约520万平方米,日加工43万桶沙特重质原油,生产成品油及高附加值产品供应全球市场,是中沙能源合作的典范。
双方从原油贸易向全产业链合作的延伸,既保障了能源稳定供应,又推动了产业提质增效,实现“各取所需、各展所长”。
数字经济与人文交流的拓展,让合作更具温度。
中沙两国直航航线持续增加,中国将沙特列入公民出境团队旅游目的地国,“沙中文化年”系列活动相继落地,经典著作互译项目稳步推进,民间交流日益频繁。
![]()
在科技领域,比亚迪为沙特提供新能源汽车整体解决方案,华为参与沙特5G网络建设和智慧城市规划。
双方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领域的合作快速落地,这些合作不仅带来经济收益,更增进了两国人民的相互理解与友谊。
对沙特而言,与中国合作加速了“2030愿景”落地。
通过引入中国技术与经验,沙特不仅推动能源结构多元化,截至目前已签署购电协议的可再生能源项目累计达38.7GW。
![]()
其中10.2GW已并网发电,能源结构中可再生能源占比从2020年的1%稳步提升,更在基础设施、数字经济等领域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为后石油时代的发展奠定基础。
对中国而言,沙特市场的深耕拓展了海外合作空间。
中企在沙特的项目实践,不仅带动设备出口与技术输出,更积累了在中东地区开展大型项目的宝贵经验。
中国能建、中国电建、中国铁建等企业在沙特市场的持续发力,进一步提升了中国基建与新能源产业的全球影响力,增强了中国产业的国际话语权。
![]()
中沙万亿级合作的意义,更超越双边范畴,为全球跨区域合作提供了新范式。
不同于传统国际合作中附加政治条件的模式,中沙合作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尊重彼此发展道路选择,聚焦务实合作与互利共赢,这种模式正获得更多国家认可。
卡塔尔半岛电视台曾以《追求和平,哪怕远在中国》为题报道中沙合作,巧妙化用伊斯兰圣训,折射出中国和平倡议在中东的广泛认同。
从沙漠中的隧道开挖到光伏板上的阳光转化,从传统炼厂的升级改造到数字新城的拔地而起,从中沙两国的战略对接到底蕴深厚的文明互鉴,这场万亿级合作正在书写国际合作的新篇章。
![]()
未来新城的崛起,不仅是物理空间上的沙漠奇迹,更是全球合作理念的创新实践。
随着中沙合作的持续深化,双方将在更多领域实现优势互补,为多极化世界注入更多稳定与发展的正能量,让“敢想敢干”的合作精神绽放更耀眼的光芒。
信息来源:
学者:三十五载同频共振中沙民心越走越近
2025-10-22 06:09:00来源:中国青年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