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前言
1. 11月4日午夜时分,布鲁克林音乐学院的舞台被无数闪光灯与欢呼声包围,34岁的佐赫兰・马姆达尼紧握话筒,指节因用力而泛白。两万名民众高举标语、齐声呐喊,仿佛要将整座建筑从地基中托起。
2. 数小时前,他以超过50%的有效选票击败了获得特朗普公开支持的前州长科莫,正式成为纽约建城以来最年轻的市长,同时也是首位穆斯林背景、首位南亚血统的掌舵者。
![]()
3. 就在全国直播镜头聚焦之下,这位新晋政治明星突然抬高音量,直视摄像机:“唐纳德・特朗普,我知道你正在看——把音量调大一点!”这句话如同一道闪电劈开寂静夜空,瞬间点燃全网热议。
4. 同一时刻,佛罗里达州海湖庄园书房内,特朗普凝视着电视屏幕,手中的咖啡杯被攥得咯吱作响。几分钟后,他在“真实社交”平台发布了一条仅六个词的动态:“一切就此开始”。短短半小时内,评论区涌入超十万条留言,自由派与保守派用户激烈对攻,战火迅速蔓延至各大主流媒体头条。
5. 一边是曼哈顿街头挥舞“移民改变美国”横幅的人群彻夜狂欢;另一边则是社交媒体上充斥着“等待纽约财政崩溃”的冷嘲热讽。这场看似个人之间的隔空交锋,实则揭开了美国深层社会裂痕的一角。
![]()
6. 很少有人记得,这个如今站在权力巅峰的年轻人,七岁时曾跟随印度裔父母从乌干达逃难至纽约,在皇后区一间不足三十平米的公寓里挣扎求生。他曾靠学校免费午餐维持温饱,母亲打三份工养家,父亲则在加油站轮班到深夜。
7. 谁能想到,仅仅五年之后,这名出身底层的租户权益组织者,竟能一路冲破层层壁垒,最终叩开市政厅大门?要知道,纽约市长职位历来由白人精英阶层牢牢掌控。前任市长布隆伯格单次竞选就投入1.08亿美元自掏腰包,而马姆达尼团队最拮据时,连印制宣传册的资金都需志愿者凑钱平摊。
8. 他的竞选策略彻底颠覆传统模式:当其他候选人奔波于华尔街晚宴、争取百万美元级别捐款时,马姆达尼却带着青年团队蹲守地铁口,记录通勤者的抱怨与诉求。
![]()
9. 在布朗克斯一家本地面包店,他曾跪在地上为年迈店主修理卡住的烤箱。事后,这位老人不仅主动加入助选行列,更动员整条商业街商户张贴竞选海报,形成自发性的社区传播网络。
10. 正是凭借这种深入街头巷尾的亲民作风,他的小额募捐如溪流汇海般不断累积。数据显示,其竞选资金中高达92%来自单笔不超过200美元的小额捐赠,最终筹得近4700万美元,足以正面抗衡科莫庞大的资源机器。
11. 投票日前夜,局势突变——特朗普现身集会并扬言:“若马姆达尼当选,联邦政府将切断对纽约的所有拨款支持。”本意恐吓选民,却不料激起强烈反弹。
![]()
12. 法拉盛华裔居民希拉・张坦言,原本还在犹豫是否出门投票,听到此番言论后立即召集全家赶往投票站。“这不是选谁的问题,而是我们能不能自己决定城市的未来。”她说。
13. 牙买加裔退休教师卡门・帕特里克拄着拐杖排队逾两个小时,只为亲手投下那一票。“我活了七十多年,从没见过有人想用威胁左右我们的选择,”她语气坚定,“这座城市不该由一个住在黄金庄园的人说了算。”
14. 最终,逾200万纽约市民参与选举,创下自1969年以来最高投票率纪录。马姆达尼以领先对手18个百分点的巨大优势胜出,胜利来得毫无悬念。
![]()
15. 上任初期,马姆达尼便接连推出三项重磅政策,掀起改革风暴。首项举措即签署行政命令,冻结全市住宅租金三年,旨在缓解日益加剧的住房危机。
16. 消息公布次日,房东协会组织上千人聚集市政厅外抗议示威。高端租赁市场剧烈震荡,部分业主连夜将房产挂售至加拿大房地产平台,另有数据显示,纽约高端公寓挂牌量单日激增30%。
17. 紧随其后,他启动地铁免费试点项目。运行首月,乘客数量同比上升10%,公共交通使用率显著提升。然而财政部门随即发出警告:若要在全市范围内实现公交系统全面零票价,每年需额外支出12亿美元。
18. 当前纽约市财政赤字已突破150亿美元大关,加之特朗普阵营持续封锁联邦援助通道,资金压力雪上加霜。
![]()
19. 为破解困局,马姆达尼提出一项极具争议的增收方案:对年收入超过百万元的群体加征12%的附加税,专用于填补公共服务缺口。
20. 此举立即引发金融界强烈反弹。花旗集团与摩根士丹利高管公开表示考虑将部分业务迁往芝加哥;亚马逊和沃尔玛联合发表声明,指控其推出的“绿色物流税”属于“制度性掠夺”,并扬言提起法律诉讼。
21. 更严峻的是,纽约州州长霍楚尔明确表态反对该税收提案,强调此类政策可能迫使企业大规模撤离本州。由于纽约市的税收立法须经州议会批准,这项改革尚未进入审议阶段便已搁浅。
![]()
22. 外界鲜知的是,马姆达尼的政治崛起背后,有一个关键推手——“美国民主社会主义者(DSA)”组织。该团体成立于1982年,2015年成员尚不足五千人,如今已发展至八万余名注册成员。
23. 包括伯尼・桑德斯、亚历山德里娅・奥卡西奥-科尔特斯(AOC)在内的多位进步派政要,均曾在关键节点获得DSA基层动员支持。此次马姆达尼胜选后,DSA官网发文称:“这是工人阶级对资本寡头的一次历史性胜利。”
![]()
24. 组织高层还宣布“2026行动计划”:将在全美范围内扶持至少50名地方候选人参选,意图复制纽约模式,推动草根力量重塑地方治理体系。
![]()
25. 尽管赢得选举,马姆达尼面临的执政阻力远未消解。市政厅内部部分资深官僚采取隐性抵制,匿名知情人士透露,多项政策文件被故意延迟审批流程,意图迫使其陷入治理僵局而后自动退场。
26. 特朗普虽未直接干预行政事务,但每日在“真实社交”平台上发布煽动性言论,声称“纽约人很快会为自己选出一名社会主义者感到后悔”,并鼓动富裕阶层转移资产、规避风险。
27. 更棘手的挑战来自国际议题。马姆达尼在一次公开讲话中指出:“美国不应纵容以色列实施种族灭绝行为。”此言一经传出,立刻遭到多个犹太团体谴责,指责其言论涉嫌反犹主义。
28. 受此影响,他在犹太社群中的支持率一度下滑近15个百分点。为此,他不得不每周亲自前往不同犹太教堂与拉比对话,耗费大量精力修复信任关系,才勉强稳住基本盘。
![]()
29. 当下的纽约正处于撕裂与希望交织的十字路口:一端是马姆达尼及其支持者,渴望通过结构性改革构建更加包容公平的城市生态;另一端则是根深蒂固的传统权贵与保守势力,誓死捍卫既有利益格局。
30. 他在一次公众演讲中动情表示:“纽约是由一代代移民一砖一瓦建起来的,也理应由他们带领走向下一个时代。”可现实远比理想残酷——尽管庇护所入住人数提升了22%,但财政赤字仍在扩大;青年政策议事会召开频繁、气氛热烈,真正转化为落地政策的比例却不足三成。
![]()
参考资料:央视新闻:2025年11月5日,《佐赫兰·马姆达尼成为美国纽约市史上首位印度裔市长》观察者网:2025-11-05,《“民主社会主义者”马姆达尼当选纽约市长,叫板特朗普:我知道你在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