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肯尼亚出土最古老工具,275万年前石器现世,或是人类进化分水岭

0
分享至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初次接触这项研究成果时,人们脑海中浮现的并非“人类演化”这类宏大叙事,而是这样一幅画面:距今约275万年前的远古祖先伫立在河岸旁,反复敲击石块,专注地打造着手中的工具。

在肯尼亚图尔卡纳盆地的纳莫罗图库南遗址,考古团队发掘出一批属于奥尔多万文化的石器遗存,其年代跨度约为275万年至244万年前。这一技术传统延续了接近三十万年的时间。

三十万年的恒常使用,足以让任何当代科技彻底退出历史舞台,沦为博物馆中的陈列品。

试想一下,如果你所生活的区域频繁遭遇野火侵袭,河流不断改道,干旱与洪涝交替出现,你是否还会坚持沿用同一种生产方式?

换作今天的人类,恐怕早已尝试革新方法、寻找替代方案。但这些远古先民却选择坚守同一套技艺,并且凭借它成功维系了族群的生存与发展。



别低估那些看似粗糙的“碎石片”所蕴含的价值。

早在275万年前,早期人类便已掌握制造锋利石器的复杂工艺——这绝非随意敲打便可达成的结果。

从甄选合适原材料,到精准控制打击角度与力度,再到修整出可用于切割的锐利边缘,整个流程需要系统性知识支撑。这种技能必须通过教学传递,依赖长期实践积累,更需跨代传承才能延续。

研究人员在该遗址识别出三个明确的文化层,分别对应275万年前、258万年前和244万年前的地层单位,各时期出土的石器在形态与制作技法上表现出惊人的一致性。

这意味着这套技术并非偶然诞生于个别个体的灵光闪现,而是一种制度化的“技术范式”。就如同今日传统工坊中师傅带徒弟,技艺有标准,流程有规范,代代相承。

尤为关键的是,部分石器表面留下的使用痕迹显示,它们曾被广泛用于肢解动物尸体。这不是象征性的行为,而是实实在在关乎生存的核心活动。

在那个没有集市、没有储存食物手段的时代,能否获取肉类资源,往往直接取决于手中工具的效能。这种以技术换取营养资源的策略,体现出高度务实的生存智慧。



环境越是动荡,技术越显稳固。

发表于《自然通讯》的研究最令人惊讶之处,在于揭示了外部生态环境剧烈波动与石器技术高度稳定的强烈反差。

在这段长达三十万年的时期内,纳莫罗图库南地区经历了显著的生态变迁:由湿润沼泽逐渐演变为开阔草原,最终过渡至半荒漠状态;同时伴随频繁的野火事件、河道迁移以及周期性严重干旱。

按照常理推断,生态环境发生如此巨变,相应的生存方式也应随之调整。可唯独石器制作工艺始终保持一致,几乎没有明显改变。

这种现象背后隐藏着深刻的适应哲学:当外界充满不确定性时,人类更需要某些不变的“稳定支点”。对这些古人类而言,石器技术正是这样的核心支柱。

无论气候如何变幻,只要还能寻得可用石材,只要技艺未失传,基本的觅食能力就能得以保障。



由乔治华盛顿大学David Braun教授领衔的国际科研团队,综合运用火山灰定年法、古地磁测年技术及植物微化石分析,重建了上新世晚期该区域的气候演变序列。

这些科学手段拼凑出一个更为完整的图景:不是技术被动顺应环境变化,而是技术本身构建了一种内在稳定性,使人得以主动应对多变的自然挑战。

面对当前全球气候变化、经济起伏等不确定性因素,我们是否也该反思:什么才是属于我们的“石器”?哪些核心能力能够帮助我们在动荡中保持韧性、穿越周期?



当然,这项研究仍留下若干未解之谜。例如,这些工具究竟出自哪一类古人类之手?当时东非地区共存着多种人科成员,具体是哪一支掌握了此项技术,目前尚无定论。

但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个问题的重要性正在减弱。真正打动人心的,是这项技术本身所展现出的持久生命力与强大适应性。

因此,生活在275万年前的那些早期人类,用将近三十万年的坚持证明了一个朴素真理:在一个不可预测的世界里,拥有一项扎实可靠的技能,远比随波逐流更加值得信赖。这一准则,即便置于今日社会,依然熠熠生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304万亿,我国的货币发行总量已经是世界第一了。

304万亿,我国的货币发行总量已经是世界第一了。

流苏晚晴
2025-11-18 20:20:14
西班牙想要的,中国终于给了,拒付北约军费,欧洲彻底打开一个缺口

西班牙想要的,中国终于给了,拒付北约军费,欧洲彻底打开一个缺口

boss外传
2025-11-18 00:00:04
东京餐厅厕所内樱花妹与黑人男友“15分钟激战”,老板怒挂全网后结局亮了...

东京餐厅厕所内樱花妹与黑人男友“15分钟激战”,老板怒挂全网后结局亮了...

今日日本
2025-11-18 14:16:22
高市的极右面目:与纳粹合影,为美化希特勒书籍作序 | 国际识局

高市的极右面目:与纳粹合影,为美化希特勒书籍作序 | 国际识局

国际在线
2025-11-18 23:09:22
日本刚向中国求和,一直隔岸观火的美国下场,美军高官赴日表支持

日本刚向中国求和,一直隔岸观火的美国下场,美军高官赴日表支持

健身狂人
2025-11-19 00:35:36
帝王蟹不是螃蟹?泛滥的帝王蟹,为何说每吃一只都是在拯救世界?

帝王蟹不是螃蟹?泛滥的帝王蟹,为何说每吃一只都是在拯救世界?

狸猫之一的动物圈
2025-10-13 10:09:58
逃离杭州,连网红也没钱了

逃离杭州,连网红也没钱了

最人物
2025-11-18 14:51:32
中组部:公职人员退休后未经批准经商(包括当律师)的,不再保留党政机关退休金等待遇

中组部:公职人员退休后未经批准经商(包括当律师)的,不再保留党政机关退休金等待遇

新浪财经
2025-11-18 12:46:38
大批中国人依然去日本旅游,被日媒看了笑话,记者采访道出心声

大批中国人依然去日本旅游,被日媒看了笑话,记者采访道出心声

奇思妙想草叶君
2025-11-18 01:27:22
郑丽文“倡导统一”四字吓坏了谁?美西方“驻台代表”排队求见

郑丽文“倡导统一”四字吓坏了谁?美西方“驻台代表”排队求见

海峡导报社
2025-11-18 18:19:07
中国第一波反制高市措施刚打出,不到24小时,日本已经有事了

中国第一波反制高市措施刚打出,不到24小时,日本已经有事了

通文知史
2025-11-18 20:55:03
重大风险警告!日本全境或变战场,中方14艘巨舰下水,反制将开始

重大风险警告!日本全境或变战场,中方14艘巨舰下水,反制将开始

云鹏叙事
2025-11-16 15:18:51
舆论可能是假,但销量从不说谎,最近的手机榜有意思

舆论可能是假,但销量从不说谎,最近的手机榜有意思

互联网.乱侃秀
2025-11-17 10:09:24
宋佳夺影后动了谁的奶酪?遭遇全网尬黑,人民日报都看不下去了?

宋佳夺影后动了谁的奶酪?遭遇全网尬黑,人民日报都看不下去了?

娱乐圈笔娱君
2025-11-18 14:22:40
把绿牌改成白色?这波“医美”问题有点大

把绿牌改成白色?这波“医美”问题有点大

差评XPIN
2025-11-18 00:05:06
赢麻了!退赛后的“冷美人”获得38000元奖励,还获得了一份工作

赢麻了!退赛后的“冷美人”获得38000元奖励,还获得了一份工作

恪守原则和底线
2025-11-18 15:59:17
后程发力摘金!全运会男子400米决赛:全国纪录保持者刘凯夺冠

后程发力摘金!全运会男子400米决赛:全国纪录保持者刘凯夺冠

全景体育V
2025-11-18 20:23:12
8分钟2球 3-0横扫!日本男足3连胜年度收官:对手全场0射正

8分钟2球 3-0横扫!日本男足3连胜年度收官:对手全场0射正

叶青足球世界
2025-11-18 20:06:11
随着韩国1-0越南,熊猫杯最终积分榜:国足屈居亚军,汪士钦染红

随着韩国1-0越南,熊猫杯最终积分榜:国足屈居亚军,汪士钦染红

侃球熊弟
2025-11-18 17:26:04
“内部信”风波后,俞敏洪连发10条南极旅游视频,旅行社:该行程20天人均花费30万元

“内部信”风波后,俞敏洪连发10条南极旅游视频,旅行社:该行程20天人均花费30万元

极目新闻
2025-11-18 14:06:30
2025-11-19 02:03:00
大鱼简科 incentive-icons
大鱼简科
那些看向大海的人,终会成为大海。
3405文章数 243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头条要闻

孟加拉国前总理哈西娜被判死刑 中方回应

头条要闻

孟加拉国前总理哈西娜被判死刑 中方回应

体育要闻

结束最后一次对决,陈梦和朱雨玲笑着相拥

娱乐要闻

宋佳夺影后动了谁的奶酪

财经要闻

中美机器人爆发了一场论战

科技要闻

谷歌CEO警告:若AI泡沫破裂,没公司能幸免

汽车要闻

硬核配置旗舰气场 岚图泰山售37.99万起

态度原创

艺术
家居
本地
公开课
军事航空

艺术要闻

你绝对没见过!黎雄才山水画的独特魅力!

家居要闻

彰显奢华 意式经典风格

本地新闻

这档古早综艺,怎么就成了年轻人的哆啦A梦?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军事要闻

日媒扬言要"击沉福建舰" 专家:玩火自焚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