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普京笑纳中国8字定心丸,却下了一道死命令,必须斩断稀土脐带!

0
分享至

11月3日,作为俄罗斯的政治二号人物俄罗斯联邦政府总理米舒斯京访华,被克里姆林宫主人普京亲自评价为“非常及时”且“充实有益”。

而中方在与米舒斯京的会谈中,明确表示,中俄关系在复杂严峻的国际形势下“笃定前行”。这短短的八个字,对于正承受着西方全方位压力的俄罗斯而言,无疑是一颗“滚烫的定心丸”。

但就在这时,普京却下了一道死命令,且直指稀土。



米舒斯京此行成果是实实在在、触手可及的。

在双方政府的推动下,两国地方层面和企业签署了高达117项直接合作协议。

这些协议如同毛细血管,将中俄经济的“主动脉”进一步延伸至更广阔的区域,使得两国经济的交融度更深,韧性更强,难以被外部的政治风浪所轻易切断。

此外,联合公报中重点提及的北极合作引人注目。双方同意在北极航行安全、极地船舶研发、提升航道货运量等方面深化合作。



这完美契合了中国倡导的“冰上丝绸之路”与俄罗斯视若珍宝的“北极生命线”战略。

对于中国而言,北极航道的成熟意味着未来货物通往欧洲可以节省大量时间和成本;对于俄罗斯,这则是重塑全球航运格局、挑战传统航线主导权的历史性机遇。

但最具有突破性意义的,或许是在金融领域。



俄罗斯财政部长日前宣布,中俄之间的双边贸易中,使用本国货币(人民币和卢布)进行结算的比例已达到惊人的99.1%。

这个数字意味着俄罗斯已经在很大程度上,成功规避了与美元、欧元挂钩的所谓“不友好”国际支付基础设施,脱离了西方主导的银行体系。

这不仅是技术层面的突破,更是一种结构性的转变,标志着俄罗斯正加速融入一个以人民币为核心的新兴金融生态圈,为其在西方金融制裁下找到了一条宝贵的生命线。



而米舒斯京的访华,表面上是一次常规的高层互动,实则是在地缘政治棋盘上落下的一记重子,稳住了俄罗斯的战略阵脚,也展示了中俄关系在压力下的特殊韧性。

不过,就在米舒斯京带着丰硕成果返回莫斯科,外界普遍认为俄中将进入一段更加紧密的“蜜月期”时,克里姆林宫却传出了一条耐人寻味的消息。

普京总统向其政府和技术部门下达了一道明确的“死命令”:要求“不惜一切代价,制定长期路线图,降低对中国和美国的稀土依赖”。



稀土,这群被称为“工业维生素”的金属元素,是现代高科技产业和国防工业不可或缺的命脉。如此重要,也难怪这道命令的背后暴露了俄罗斯深层次的战略焦虑。

即便在收获中国坚定支持的“定心丸”后,这种焦虑也并未消散。

首当其冲地,就是供应链安全的“切肤之痛”。

持续数年的俄乌冲突,让俄罗斯深刻体验到了被西方在关键技术上“卡脖子”的滋味。从高端芯片到精密仪器,制裁带来的短缺严重制约了其军事和工业能力。



这种痛苦经历让克里姆林宫意识到,关乎国家命脉的关键资源,绝不能完全寄托于任何外部供应,哪怕是最可靠、最亲密的伙伴。

目前,全球约90%的稀土开采和加工能力集中在中国手中。

这种高度集中的格局,使得任何依赖中国稀土的国家,在潜意识里都会有一丝不安。俄罗斯担忧,过度依赖可能会在未来某个时刻,无形中制约其“技术主权”,使自己在更长远的技术竞赛中受制于人。



与此同时,经济转型是俄罗斯的“内在驱动”。

长期以来,俄罗斯经济结构单一,严重依赖油气出口,这被其国内有识之士视为国家发展的“阿喀琉斯之踵”。开辟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经济多元化,是普京政权一直渴望破解的难题。

全球稀土需求预计在2030年前后将实现翻番,市场前景广阔。俄罗斯自身拥有巨大的资源优势:其探明稀土储量位居全球前五,超过2800万吨,且重稀土比例高、质量上乘。



如果能够建立起自主的稀土开采和加工产业,不仅能满足国内需求,还能出口创汇,推动俄罗斯从一个单纯的资源出口国,向高附加值的加工制造国转型。这无疑是极具诱惑力的前景。

还有是地缘政治的“平衡术”。

俄罗斯作为一个有着悠久大国传统和独立外交政策的国度,其战略文化中深藏着“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的智慧。尽管当前与西方关系僵持,但俄方或许并不希望“在东方一棵树上吊死”。



高调宣布降低对华稀土依赖,甚至表示对与美国在稀土开采等领域合作持开放态度,可能是一种策略性的试探。

但是,普京的雄心壮志面临着冰冷的困境。

俄罗斯的稀土资源虽多,却大部分分布在远东和西伯利亚的苦寒之地。那些地方基础设施落后,电力供应不足,气候极端恶劣,导致开发成本极其高昂。



在目前遭受西方严厉制裁的背景下,俄罗斯自身资金和技术力量有限,大规模开采和建设先进的加工厂可谓困难重重。

一个尖锐的问题是:俄罗斯想要摆脱对华稀土依赖,但实现这一目标所需的巨大投资、先进技术、专业设备从哪里来?环顾世界,最具备这些能力的,恰恰可能还是中国。

而如果想吸引西方投资来打破僵局,在俄乌冲突的根本性问题解决之前,这几乎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因此,这道“死命令”在彰显俄罗斯独立自主决心的同时,也凸显了其身处大国博弈夹缝中的现实困境。

最终,最现实、最可行的合作对象,或许依然绕不开东方邻国。

中俄之间是“背靠背”相互取暖的深度合作,中国需要俄罗斯稳定的能源供应和广阔的战略后方,以分担来自西方的压力;俄罗斯则需要中国庞大的市场、不可或缺的资金和维持经济运转的技术生命线。



双方在本币结算、北极开发等具有战略意义的项目上持续推进,未来结算比例很可能再创新高,北极航道也将从蓝图逐步变为现实。

但另一边,则是双方心照不宣的“留有余地”。

俄罗斯寻求关键矿产供应链的自主,中国则在合作中始终保持谨慎,精细地管理着风险,避免为俄罗斯彻底牺牲与西方的关系。



普京在接到中国“笃定前行”的承诺后,既由衷感到高兴,因为这为其赢得了宝贵的战略喘息空间,同时,他又立刻为国家的长远未来谋划,展现出大国领袖那种不将国运寄托于他人善意的独立自主执念。

这就是大国相处的现实逻辑,没有永恒的敌人或朋友,只有永恒的国家利益。

未来的欧亚地缘政治棋局,仍将在这既合作又博弈的复杂旋律中继续演变。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历史有些冷 incentive-icons
历史有些冷
一起探索那些你不知道的历史!
5956文章数 130515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