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12月2日,自南京外围战开打到12月12日晚唐生智下达撤退令,坚守了十天的南京还是弃守了,唐生智终究没能做到与南京共存亡,而他之前所做的一切背水一战的恶果开始显现出来。南京开打前,唐生智把所有的火轮全部哄到了上游武汉,最初自己一艘都没留,好在卫戍司令部参谋长周澜的多次劝说下,唐生智才勉强留下一艘,而这艘火轮成了后来卫戍司令部的救命之船,其它的一些小船只都集中在了作为总预备队的宋希濂第36师手里。
![]()
12月12日当晚,唐生智在卫戍司令部向守卫南京的将领们下达撤退令后,自己就先带着卫戍司令部的人乘那艘周澜留下的火轮先行渡江北撤。你走得倒好,手底下的人怎么办呢?最先脱离危险的是徐源泉第2兵团,他比唐生智走得都早。早在12日下午,他听一名逃兵说南京已经沦陷了,加上那时候他和城里失去了联系,于是用手上仅有的小船来来回回地把士兵安全送过了江。然后是第88师第264旅长廖龄奇,他在12日下午从雨花台往中华门撤退,然而,师长孙元良担心日军会混入城中,所以提前下令关闭了中华门,拆掉了护城河上的桥,导致廖龄奇部无法进城,情急之下,廖龄奇带部队先行过江脱险。虽然这两支部队提前撤离了战场,但起码为以后的抗日保存了部分力量。其他的将领都是在唐生智走后才撤退的。
撤退得比较从容的只有宋希濂第36师和俞济时第74军。因为第36师是总预备队,手里还有唐生智缴获的民船,所以在撤退令下达后,第36师的士兵用这些民船成功渡江北撤。俞济时比较有先见之明,在南京保卫战开打前就为自己的部队准备了一艘小火轮,撤退令下达后,俞济时带着第74军直属部队和冯圣法第58师先行过江,剩下的第51师到江边后,俞济时已经撤走了。就在师长王耀武以为要把命交到这里时,俞济时派那艘小火轮又返回来接王耀武了(确实够意思)。王耀武过江后却不见自己的爱将邱维达,于是也下令火轮返回去接邱维达(也很够意思)。然而,其他的将领就没这么幸运了。
![]()
在所有的中国军队选择从下关渡江北撤时,以叶肇第66军和邓龙光第83军为主力的广东部队(还有教导总队马威龙的一个旅)选择从正面的太平门突围。由于要从日军正面打开一个缺口,重大伤亡是避免不了的,加上突围的路上又遇上大批难民,所以场面非常混乱。当广东部队突围成功开始清点人数时,忽然发现第66军军长叶肇不见了。莫非在突围的时候牺牲了?其实没有。当时场面非常混乱,叶肇和部队打散了,他躲在一个老百姓家的床底,但还是被日军抓到了,好在他当时穿了一件普通士兵的衣服,所以日军并不知道他是中将军长,于是让他给日军干杂活,最后趁日军不注意才逃脱。
还有教导总队队长桂永清和第87师师长王敬久,他们撤退显然就有点不负责任了。桂永清参加完撤退会议后把通知各部队撤退的任务交给了参谋长邱清泉,自己先跑了,但到下关江边却没有船。最后,他们找了一张木筏,几个人一起坐上去朝对岸划去。可桂永清身体偏胖,坐在木筏上有自沉的危险,最后他的卫兵们把绑腿接下来结在一起,连拖带拽才把桂永清拉上岸。至于第87师师长王敬久,他比桂永清还不负责任,起码教导总队还留下了邱清泉传达撤退令,而王敬久参加完撤退会议后只去了明故宫,给第87师一部下达撤退令就匆匆逃到了下关,其他部队并没有接到王敬久撤退的命令。
![]()
剩下的将领基本都困在城内。像教导总队参谋长邱清泉、教导总队第2旅主任参谋廖耀湘、第72军军长兼第88师师长孙元良、第103师副师长戴之奇、第88师作战参谋卢畏三等人。其中,第103师副师长戴之奇是在1937年年底,他化装成菜农混出城,其他人都是在第二年春天才逃出南京的。其他人最先逃出的是孙元良。当时他被拉贝藏在金陵女子文理学院难民所的一间阁楼里,因此躲过了日军的搜捕,在1938年初逃离南京。他走之后,他的部下卢畏三也成功出逃。廖耀湘和孙元良的遭遇差不多,他被栖霞寺的寂然法师搭救,为了躲避日军,他和他的部下剪掉了头发,扮成和尚才躲过了日军的搜捕,最后在寂然法师的帮助下成功逃出。与之相比,邱清泉的情况最差,他没在难民所,而是一直在南京潜伏,一个多月后才逃出的。
关注我,带你走进历史!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