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拼命想留下,城市却给你一张候补号。
![]()
”我上周去渝北看房,销售小姐姐直接甩我一张轮候截图,23万人排在我前面,比抢周杰伦门票还刺激。
![]()
别再说什么“年轻人不肯努力”,我社保已经攒够6个月,可系统还是提示“材料不全”,原因是我不会用扫描王把纸质合同转成PDF——这就是2024年重庆青年安居计划的魔幻日常。
有人转身去了电子厂,以为至少能攒点现钱。
结果厂里搞“四天工作制”,听起来像福利,其实每天12小时起步,时薪22块,月到手5500,扣完房租只剩一半。
更狠的是,线长说“不想干可以走,门口还有300份简历”。
我同寝的小赵干了俩月,离职那天在抖音发了一段“工棚日记”,配文“下班像出狱”,点赞37万,当晚直播收到打赏480块,比他日薪高两倍。
第二天他直接收拾包袱,说要去拍“城市逃跑计划”,再也不回头。
你以为拍视频就轻松?
我混进一个“新市民创作者”群,17对小情侣天天在出租屋里演“恩爱日常”,播放量破百万,可后台提现4500块要扣掉平台抽成20%,再交完个税,只剩3500。更惨的是,他们一旦停更,算法立刻把流量塞给下一家“电子厂CP”。
心理咨询师在群里发匿名问卷,68%的人承认“线下上班超不过90天,怕见光,怕打卡,怕组长喊全名”。
屏幕里越热闹,屏幕外越不敢出门,这就是“数字就业依赖症”——听起来像新病,其实就是没退路。
我半夜刷微博,看见有人骂:“躺平就是懒。
”我回了句“你过来排一天公租房再说话”,瞬间被围攻。
官方数据说43%的人包容躺平,可现实中那51%的“努力决定论”才是嗓门最大的。
他们不知道,职业资格证考场在郊区,地铁加公交来回4小时,报名费380,补考再交380;他们也不知道,培训补贴要交满12个月社保才能领,可灵活就业社保断一个月就清零。
制度把门槛切成隐形台阶,每一步都刚好让你绊倒,然后回头怪你“走路不看路”。
我上周回村里吃酒,隔壁桌大叔拍着我肩:“读这么多书,还不如我工地贴砖。
”我本想反驳,可看到他手机里的招工群:日薪300,包吃住,工期三个月,完事就解散。
我突然明白,我们都被装进同一条传送带,只是出口名字不同——有人叫人才公寓,有人叫工棚,有人叫直播间。
区别是,有人轮候23万号,有人轮候300块日结,有人轮候下一个爆款。
传送带不会停,只是速度不一样。
夜里两点,我路过观音桥,看见三个小姑娘在地铁口摆地摊,卖的是“重庆打卡手幅”,进价1块,卖10块,她们说一晚能挣200。城管来了就收摊,城管走了再摆,像打地鼠。
我问她们为什么不申请公租房,她们反问我:“姐姐,你会用扫描王吗?
”我一时语塞。
那一刻我懂了,所谓“系统性就业排斥”不是宏大叙事,它就藏在一张不会转的PDF里,一次不会操作的线上提交,一句“材料不全”。
城市把钥匙挂在门上,却忘了我们够不着。
我把这段经历发在小红书,评论区最高赞只有七个字:“别教了,我们懂。
”我盯着那行字,突然鼻酸——原来大家早就明白,只是没人愿意听。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