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珠峰归属权有争执,尼泊尔方拒绝一人一半,毛主席:谈不拢就不谈

0
分享至

1955年10月,秋风吹过喜马拉雅北麓的绒布寺,冰雪与经幡一同猎猎作响,这一年新中国与尼泊尔刚刚互设外交关系。1500多公里的边界线静默无语,唯独珠穆朗玛峰仿佛一座巨大的问号——究竟该画在哪一侧?

山体南北两坡的自然分水岭其实早已明摆在那里,可是象征意义远比地理意义更难厘清。尼泊尔方面坚持“最高峰必须是尼泊尔的名片”,中方则强调“历史档案和传统使用线不可忽视”。一句话,双方都要面子,还都要里子。

1957年1月,周总理抵达加德满都。机场上人群高呼“纳马斯特”,气氛友好,却掩不住谈判桌上的僵局。总理拿出1721年清廷测绘图、《大金顶帐册》复印件,还附上美国国家地理学会采集的气压数据。尼方官员看完资料只是笑,说:“历史不代表今天。”几句客套之后,分歧依旧。



柯伊拉腊内阁上台后,外界普遍认为他会软化态度,事实却相反。1960年2月,中尼边界会谈第三轮在北京钓鱼台开场。柯伊拉腊突然抛出新条件:“登顶者优先。谁先把本国国旗插上峰顶,就让国际社会评判归属。”这话听着像玩笑,却处处是算盘——南坡难度低,尼泊尔有夏尔巴向导,胜算不小。

有意思的是,毛主席并未当场反驳,他只是低头在笔记本上写了两个字:“登山”。几天后,周总理把这一决定转给国家体委,指令简短:“速组精干队伍,北坡出发,不惜代价登顶。”

当时国内还在克服经济困难,物资调度极度拮据。贺龙元帅找来瑞士商人,硬是凑出6吨装备,睡袋、冰镐乃至牦牛皮制的高筒靴——能买的全买。选拔持续三周,270名青年揣着一张火车票、一枚毛主席像章,奔赴西藏。

1960年3月19日,风雪里第一次冲顶,海拔七千三百米便遭遇暴风。“大家把绳子收紧,我先下去探路。”队员张俊卿一句话刚落,就在冰缝中失足殉职。这年他二十六岁,留给战友的只剩一支断裂冰镐。负责汇报的领队屈银华在电报里写道:“牺牲已有,但士气未减。”周总理批复:“科学攀登,生命第一,若不成明年再来。”



尼泊尔媒体趁机放风:“北坡不可行,中国队已放弃。”有人甚至断言“中国国旗上珠峰永远是空白”。这消息传到拉萨,队员们在氧气瓶上写下四个字:决战南坡。意思简单——英国人能走南坡,我们偏要啃最难的北坡。

5月24日晚十点半,月色惨淡。刘连满、屈银华、贡布、王富洲四人离开八千米突击营地。氧气只够十小时,帐篷留不住任何多余负担。临行前,教练只说一句:“活着回来,才算胜利。”刘连满笑道:“放心,山顶见。”

攀到八千七百米时出现“第二台阶”,几乎垂直的光滑岩壁,高二十来米,陡得吓人。贡布手指已被冻僵,他咬牙道:“搭人梯。”屈银华先蹬着贡布肩膀上去,再用安全绳把王富洲拉起,整整折腾了四个小时。氧气表指针快速归零,刘连满主动撤回,留下三人继续突击最后一百米。



1960年5月25日凌晨四点整,三人几乎是爬着撞进峰顶平台。屈银华打开口袋,遣不出一句豪言,只把那面被体温焐得温热的五星红旗插在了积雪里。随后,他们用冰镐刻下“1960.05.25 CHINA”几个英文字母,拍了三张照片,再没力气多站一秒。

惊讶的不只是尼泊尔。曾多次组织北坡攀登未果的英国皇家地理学会当晚发表简报:“中国队打破北面死亡路线神话,此成果将永久载入世界登山史。”

消息传到加德满都,柯伊拉腊沉默良久,只说一句:“事实摆在那儿,我们得重新评价边界问题。”

1961年9月,中尼边界谈判第四次在拉萨举行。尼方不再坚持“全部归我”,也不再提“登顶优先”。周总理给出早已准备好的方案:山脊线为分界,峰顶按经纬度对半划分,南坡冰川保留尼泊尔命名权,北坡冰塔林由中国科考队持续监测。尼方代表点头,双方起草协议。10月5日,《中尼边界条约》正式签字,文件第三条明确规定:珠穆朗玛峰为两国共有峰,各自享有对本国一侧领土的完全主权。



签字仪式后,柯伊拉腊悄悄对周总理说:“如果没有你们把旗插上去,我们怕是不会这么快松口。”周总理答:“登山只是个办法,根本目的是让两国的疆界更清晰,让人民更安心。”

此事表面看是一场体育壮举,骨子里却是一场沿着雪线的外交心理战。尼方寄望于地形优势,中方则用行动和数据赢得话语权。不得不说,毛主席那句“谈不拢就不谈”的淡定,对峙中显得更像是一道缓冲带——既不给对手逼宫的机会,也让自己保有足够回旋空间。

如今,北坡大本营的岩壁上仍留着“CHINA 1960”字迹。风砂磨掉了表面的涂层,可中文字母隐约可辨。有人问当年的随队翻译:“为啥不用中文?”老人笑道:“为了让所有人看得懂,也为了让争执停在那一天。”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历史茶坊
历史茶坊
一杯香茗谈过往,半壶佳酿论古今
364文章数 61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