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声明:内容取材于网络
俄乌冲突打到现在,欧洲终于回过味儿了,据俄媒11月2日报道,意大利前驻比利时大使埃琳娜·巴齐莱称,俄乌冲突的本质是俄罗斯为了对抗北约东扩,而保卫自身主权的行为。
对此,她表示欧洲应承认俄罗斯出于自身安全的正当防卫权,也就是说,如果这种论调在欧洲开始盛行,那么将来卖掉乌克兰,锅甩给美国,与俄和好,或许会是欧洲最好的选择。
那么,这种可能性会出现吗?美国会允许出现一个“理智”的欧洲吗?
![]()
外媒报道截图
谁在赚钱谁在买单
俄乌冲突爆发到2024年初,仅仅是德国,就蒸发了超过2000亿欧元的经济产值。这个数字不是凭空来的,2022年少了1000亿,2023年又少了1400亿,经济实实在在地在萎缩。
这种宏观数字最终会摊到每个人头上,德国居民的人均消费,硬生生减少了4800欧元。普通人最直观的感受,就是电费、水费、食品价格,所有东西都在涨价,日子越过越紧。
![]()
源头在哪?那条被切断的俄欧天然气管道,欧洲被迫含泪告别了廉价的俄罗斯天然气,转头去买贵得多的美国液化天然气。这一转换,直接把欧洲工业的成本推上了天。
德国那些能源密集型企业的产量,应声下跌了22%,这已经不是“阵痛”了,而是“去工业化”的警钟正在长鸣。更讽刺的是,当欧洲企业因为高昂能源成本苦苦挣扎时,大洋彼岸的美国正用《通胀削减法案》这样的补贴政策,向它们热情招手,吸引它们把生产线搬过去。
![]()
这套组合拳打下来,欧洲的处境变得异常尴尬。一方面,各国政府要掏出巨额财政补贴,去安抚飙升的能源价格和数百万乌克兰难民的安置问题;另一方面,国防开支的猛增又让本已紧张的财政赤字雪上加霜。
而美国呢?美国前国务卿布林肯毫不讳言,对乌克兰的军事援助资金,绝大部分都花在了美国的制造业上,为美国人创造了就业。一边卖你高价能源,一边用低价能源挖走你的产业,欧洲这是在为谁辛苦为谁忙?
![]()
信任的废墟上寸草不生
经济上的失血还能靠毅力硬撑,但政治上信任的崩塌,才是真正让欧洲动弹不得的枷锁。它发现,自己站在一个三岔路口,却哪条路都走不通。
首先是通往华盛顿的路,已经布满裂痕。特朗普上任之后,直接选择直接绕开欧洲,跟俄罗斯谈。从通话到派出特使,再到与普京面谈,特朗普渐渐开始默认俄方对冲突以来占领土地的控制权,而乌克兰未来的安全,则要由欧洲国家自己去保障。
![]()
最近在一场发布会上,特朗普更是轻描淡写地表示,推进停火“是美俄之间的事”,言下之意,乌克兰乃至整个欧洲,都不过是棋盘上的点缀。难怪欧洲议会的调查显示,超过六成的欧洲民众认为,美国已经不再是一个可靠的盟友,对美国的信任度暴跌了40%。
通往莫斯科的路呢?也早就被堵死了,德国前总理默克尔曾承认,当年的明斯克协议,本质上就是为了给乌克兰争取时间。这种“坦诚”对俄罗斯而言,无异于一种公开的羞辱和背叛。
![]()
此后,莫斯科再也不相信来自欧洲的任何政治承诺,就算今天欧洲想“拉拢”俄罗斯,人家凭什么再信你一次?
最后是基辅,乌克兰经历过《布达佩斯备忘录》那样的历史性背叛,又看透了明斯克协议的真相,如今只相信一件事:靠自己的力量,收复全部领土。
欧洲任何试图劝其妥协的举动,在基辅看来都等同于背叛,这让欧洲陷入了道义和现实的双重困境,彻底失去了对棋局的主动权。
![]()
想走又走不掉的纠结
在这间无形的囚室里,欧洲内部正在进行一场剧烈的心理斗争。
一方面,是越来越强烈的“止损”冲动。“战争疲劳”的情绪像瘟疫一样在社会上蔓延,德国的大街上,民众举着标语抗议,要求政府停止运送武器,通过外交途径解决问题,他们对本国部长“必须做好战争准备”的言论感到恐惧。
![]()
政府层面也出现了松动的迹象,斯洛伐克总理菲佐公开表示,欧洲应该与俄罗斯重建外交关系,而不是继续盲目追随美国。更早之前,匈牙利的欧尔班政府就尝试与俄罗斯缓和关系,虽然一度遭到欧盟的孤立,但如今看来,似乎有了更多的追随者。
舆论场上,甚至浮现出一套“背叛、甩锅、拉拢”的三步走策略:推动乌克兰按俄方条件停火,将冲突的责任归咎于美国的霸权战略,然后修复与俄罗斯的关系,恢复廉价能源。
![]()
但另一方面,巨大的“沉没成本”又像一只无形的手,死死拽住了欧洲,让它无法转身。
当特朗普的方案传来时,德国国防部长皮斯托里乌斯的反应是愤怒,他痛斥这个方案毫无新意,是乌克兰“一年前就能得到的条件”。
这句愤怒的驳斥背后,是欧洲精英们巨大的不甘:我们付出了这么多钱,承担了这么多难民,把经济搞成这样,难道就是为了回到一年前的原点?
![]()
承认当初的决策是错误的,所要付出的政治代价,可能比硬着头皮继续错下去还要高。这种心态,让欧洲陷入了一种“清醒的绝望”。
于是,我们看到了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提出的8000亿欧元“重新武装欧洲”计划,看到了法国总统马克龙一次次呼吁建立“欧洲防务联盟”。
冯德莱恩说,“幻想的时代已经结束了”,欧洲必须为自己的国防承担更多责任。这听起来很悲壮,很有骨气,但更像是一种在绝望中寻求自救的应激反应,是远水,解不了近渴。
![]()
所以,欧洲就这么尴尬地卡住了,它回不去了。2014年之后那种与俄罗斯既有分歧又能合作的短暂平衡,已经彻底成为历史。因为过去那种平衡,建立在各方最起码的战略互信之上,而现在,信任的基石已经化为齑粉。
美国可以随时抽身,隔岸观火,甚至大发战争财;而欧洲,就扎根在这片大陆上,与俄罗斯是搬不走的邻居。战争机器一旦开动,各方都被深度绑定,想脱身,谈何容易。
![]()
结语
当下来看,欧洲这位“清醒的囚徒”,正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是继续在牢笼中被动地失血,直到耗尽最后一丝力气;还是鼓起勇气,砸开身上的枷锁,哪怕要承受皮开肉绽的阵痛?这已经不再是一个可以回避的问题,而是摆在整个欧洲面前的,一道残酷的时代考题。
环球时报2025-11-03《涉及普京,特朗普称“没有最后一根稻草”》
参考消息2025-10-3《德学者:欧洲在动荡世界中寻找平衡点》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