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建国先贤设计参议院时,希望它成为“冷静的思考者”,却没料到这个“审议圣地”会诞生出“阻挠议事”(filibuster)这种特殊规则,这一词源自荷兰语,本意是“海盗”。
19世纪50年代被用来形容参议员通过无休止演讲拖延法案表决的做法,就像海盗劫持船只那样,强行“绑架”立法进程,早期的冗长辩论充满戏剧性。
1957年,南卡罗来纳州参议员斯特罗姆·瑟蒙德为阻止民权法案通过,那时的阻挠议事是“体力活”,参议员必须全程站立发言,一旦坐下或停止讲话,辩论就会结束,因此并不常见。
![]()
图片来源于网络
1917年,参议院通过“终止辩论投票”规则,规定三分之二参议员同意即可结束冗长辩论,给阻挠议事戴上“紧箍咒”,1975年,门槛降至五分之三(即100席中的60票)。
这一修改却意外让阻挠议事变得“轻量化”,如今参议员无需真的站着演讲,只需暗示“将发起冗长辩论”,就能让法案陷入停滞,2000年后,这种“威胁式阻挠”已成常态。
少数党仅凭这一手段,就能让多数党精心准备的法案胎死腹中,特朗普任期内的那次政府停摆,就是典型案例,2013年10月,共和党在参议院占53席,未能达到60票的终止辩论门槛。
![]()
特朗普
导致临时拨款法案被民主党阻挠,联邦政府近七年来首次停摆。特朗普将随后选举中的失利归咎于此,多次呼吁废除阻挠议事规则,这也成为他力推“核选项”的直接诱因。
“核选项”并非正式法律术语,而是参议院内部的一种议会机制,核心作用是“用简单多数票修改规则”,这在默认需要三分之二多数修改规则的参议院,无疑是打破常规的“重磅炸弹”。
正常情况下,要废除或修改冗长辩论规则,需获得67票(三分之二)支持,这对任何政党来说都难如登天,但“核选项”提供了捷径:当某项提案因阻挠议事无法推进时,参议院领袖可提出“当前规则违反宪法”。
![]()
图片来源于网络
随后进行投票,只需51票简单多数即可通过,从而绕开原有规则门槛,这一机制并非纸上谈兵,2013年,时任总统奥巴马执政期间,民主党控制参议院,却因共和党阻挠无法推进下级法院法官提名。
民主党动用“核选项”,将总统提名的终止辩论门槛从60票降至简单多数,彻底改变了法官任命的游戏规则,2017年,共和党控制参议院后如法炮制,将最高法院大法官提名的终止辩论门槛也改为简单多数。
成功帮助特朗普提名的戈萨奇、卡瓦诺等人顺利就职,特朗普此次呼吁的“核选项”,目标更激进,直接废除立法领域的冗长辩论规则,若真能实现,未来参议院通过法案只需51票简单多数,少数党的制衡能力将大幅削弱。
![]()
图片来源于网络
立法效率会显著提升,但也可能让参议院沦为“多数党一言堂”,违背其“制衡立法”的初衷,时任参议院共和党领袖米奇·麦康奈尔的态度最具代表性,特朗普任期内,共和党掌控参议院,特朗普多次呼吁动用“核选项”废除阻挠议事。
麦康奈尔却坚决反对,他的理由很现实:“今天我们用简单多数废除规则,明天民主党上台,就会用同样的规则对付我们。”这种“留后路”的心态,让不少参议员对“核选项”保持警惕。
2021年1月,民主党掌控参议院后,进步派强烈要求修改阻挠议事规则,以推进投票权法案等议题,但有两位民主党籍参议员明确反对,理由是“保留阻挠议事能保护少数党权益,避免政治极端化”。
![]()
图片来源于网络
最终,民主党因未能达成共识,放弃了修改计划,除了政党利益考量,还有对参议院传统的坚守,不少参议员认为,冗长辩论虽有弊端,却能迫使多数党与少数党协商妥协,避免立法过于草率。
电影《史密斯先生到华盛顿》中,主角通过冗长辩论揭露政治腐败的剧情,更让阻挠议事被赋予“保护少数派声音”的象征意义,这种情感认同也成为修改规则的阻力,既然彻底废除阻力太大,部分参议员提出了折中方案。
试图在提高立法效率与保护少数党权益之间找到平衡。这些方案既保留阻挠议事的核心精神,又降低其对立法的干扰,最受关注的是“强制发言”提案,要求发起阻挠议事的参议员必须全程站立发言。
![]()
图片来源于网络
支持者认为,这能让阻挠议事回归“理性辩论”的本质,避免少数党滥用规则,反对者则表示,这会让参议院陷入“体力比拼”,反而降低议事效率,另一种方案是“议题例外制”,即对预算、民权、投票权等关键议题。
不适用冗长辩论规则,只需简单多数即可通过,2013年和2017年对总统提名的规则修改,本质上就是这种思路的体现,此外,还有人提议将终止辩论的门槛从60票降至55票,既降低多数党的推进难度,又保留了对少数党权益的基本保护。
事实上,参议院早已在逐步限制阻挠议事的使用范围,1974年设立的“预算协调”程序,就是重要突破,与税收、支出、债务上限相关的法案,可通过该程序绕开冗长辩论,只需简单多数即可通过。
![]()
图片来源于网络
共和党曾通过这一程序在2001年、2003年、2017年通过减税法案,民主党也借助它推进了“奥巴马医改”和拜登的气候法案,不过该程序受“伯德规则”限制,法案条款必须与预算直接相关,不能包含无关内容,适用范围有限。
特朗普的呼吁虽引发热议,但“核选项”在短期内被用于废除立法领域阻挠议事的可能性不大,当前参议院呈现“50对50”的僵持局面,副总统作为参议院议长拥有决定性一票。
无论是民主党还是共和党,都难以稳定获得51票支持,更重要的是,两党都对“核选项”的长期风险心存忌惮,从历史趋势来看,阻挠议事的使用范围会逐渐收缩,但不会彻底消失。
2013年和2017年的两次规则修改已释放明确信号,当立法或人事任命陷入僵局时,参议院会通过局部调整规则打破困局,未来,针对特定议题的“例外制”可能成为主流方向,既避免“核选项”带来的剧烈冲击,又能提升政府治理效率。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