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余年新闻生涯,上千次采访足迹遍布德州各地,多数经历随岁月沉淀,唯有1997年9月的临邑之行,如油田深处的抽油机,始终在记忆里往复回响。那次采访的主角,是胜利油田临盘采油厂“铁人式的好工人”王为民——一位用生命诠释奉献的普通石油人。
![]()
王为民曾是军人,转业后扎根油田,把“铁人”王进喜当作毕生榜样。钻井平台的烈日下、检修车间的油灯旁,他钻技术、搞革新,13年间拿下30多项革新成果,5项斩获国家专利,从普通工人成长为省劳模、全国劳模,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四次受到中央领导接见。1997年9月14日,党的十五大召开期间,这位始终想为党代会献礼的革新先锋,在试验现场不幸因公殉职,消息传开,油田与地方各界纷纷举行哀悼仪式,全国上下为之动容。
9月下旬的一天,我与德州电视台记者邢越海带着采访任务抵达临邑,县广播电视局局长李保弟的一番话让我们心头一沉:“这样的好工人该宣传,但每次采访都让家属痛哭一场,实在不忍心再打扰。”当晚,几人围坐饭桌,反复斟酌后决定:暂不携带摄像机、录音机,买些牛奶水果等慰问品,以慰问者的身份登门。
![]()
第二天上午,临盘采油厂家属院的防盗门打开时,映入眼帘的是王为民的老伴和孩子,眉宇间仍萦绕着化不开的悲痛。我们刻意隐瞒了采访意图,只轻声说明是来探望慰问。尽管满心哀伤,家属还是礼貌地将我们迎进门,倒上热茶,慢慢说起了王为民的往事。
![]()
谈话在克制的氛围中持续了半个多小时,从他当兵时的硬朗作风,到当石油工人后的刻苦钻研,再到获得荣誉时的淡然一笑,家属的话语渐渐流畅,紧绷的神情也舒缓了许多。突然,她红着眼眶轻声说:“这些天,中央电视台、新华社的记者来了一波又一波,我一句话都不敢多说。为民这辈子当过大大小小的代表,就是没当成党代表。要是这次能当选,他去北京开十五大,也就不会出意外了……”
![]()
她顿了顿,声音带着哽咽:“他这次搞试验,就是想给党代会献礼,没想到把命丢在了岗位上。”这朴实无华的话语,没有惊天动地的誓言,却藏着一位妻子最深的牵挂与骄傲,也道尽了一位劳模对党的赤诚。我们鼻尖一酸,此刻才真切感受到,王为民的“铁人精神”,不仅在革新成果里,更在家人的理解与支持中。
见家属已然敞开心扉,我们才小心翼翼地拿出录音机和摄像机,说明采访来意。出乎意料,她没有拒绝,反而主动拉起我们的手,指着墙上的奖状和革新图纸,细细讲述着王为民那些鲜为人知的故事。镜头里,她的眼泪不时滑落,却始终面带敬意,仿佛在与丈夫隔空对话。
那次采访没有预设的提问,没有刻意的煽情,却收获了最真挚的素材。三十载采访生涯,我见过太多高光时刻,也记录过无数感人瞬间,但王为民家属那句发自肺腑的话语,始终烙印在心底。它让我明白,真正的英雄从不是遥不可及的符号,而是如王为民这般,把信念刻进岗位,把奉献融入生命的普通人。而新闻人的使命,就是让这些滚烫的灵魂,永远留在时代的记忆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