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每日幸运签#
11 月 6 日,在第八届虹桥国际经济论坛的相关分论坛上,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特聘教授陆铭提出,中国人的工作时间太长,“十五五” 期间应该优化假期,适当延长部分假期,同时灵活安排休假方式。他还提到,要是必须加班就该给足加班费,这样才能让大家有时间消费。
![]()
其实国家早就有相关政策导向,发改委之前就说过要强化监督落实带薪年休假,不能违法延长工作时间,还鼓励弹性错峰休假和设置中小学春秋假。人社部今年 1 月也调整了职工工作时间折算标准,全体公民法定节假日已经从 11 天增加到 13 天,但实际中很多人还是难享受到完整的假期。
陆铭的说法很快引发热议,网友们的反馈戳中了很多人的现实困境。有人认为这是空头理论,根本不了解实际情况,“有些单位就算给休假,员工也不敢休,怕被别人赶超,最后丢了饭碗”。还有人点出核心问题,觉得根源是竞争太激烈,人口多导致内卷严重,“政策顶多缓解一下,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只能说这个历史阶段的人都辛苦了”。
更多人关注到中小企业的现状,这类企业人员少、利润薄,技术设备也相对落后,只能靠增加工作时间来保证利润。很多中小企业实行计件工资,表面上不强迫加班,但员工想要拿到满意的工资,就不得不主动延长工作时间。有数据显示,计件制在民营企业里很普遍,这种模式能让企业快速提升产量,还能降低管理成本,但也让员工陷入 “多劳多得、不劳少得” 的被动加班中。
![]()
不过计件制也存在不少问题,有些工厂因为员工追求产量忽视质量,返工率明显上升,设备也因为超负荷运转加速老化。而且长期重复劳动会让员工难以提升技能,企业也容易陷入发展瓶颈。
有观点认为,优化假期不只是增加天数,更要解决落实难的问题。对于中小企业,不能只靠政策强制,还需要引导企业升级技术、优化管理,减少对人工时长的依赖。网友的顾虑反映出职场竞争环境的问题,只有完善劳动保障监督,让员工休假没有后顾之忧,同时推动企业转型,才能真正减少无效加班。
这件事之所以能引发广泛共鸣,是因为加班太多已经成为很多人的常态。陆铭的建议不是单纯的 “多放假”,而是点出了工作与生活平衡的核心矛盾。政策层面的调整是基础,但更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企业要摒弃粗放的经营模式,社会要营造合理休息的氛围,监管部门要加强劳动权益保护,这样才能让 “多放假” 从口号变成现实,让人们既能安心工作,也能有时间享受生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