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年医生说我小细胞肺癌转移,最多活3个月。现在9年过去了,我能帮着带带外孙,还能继续站在讲台上讲课,这在当初真是想都不敢想!”说这话的是一位从容乐观的山西教师武凤宇。确诊后,她曾因担心拖累家人想过放弃治疗,最终通过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式,一步步从“死亡倒计时”里走了出来。
![]()
讲台旁查出肺癌,术后转移陷困境
时间回到2016年,那时武凤宇还坚守在教学一线。其实她的身体早就发出了信号:“上课时常觉得没力气,咳嗽停不下来,有时候还会胸闷。”在接受采访时她回忆,起初以为是备课太累,没太在意,直到单位组织体检,才被确诊为“小细胞肺癌”。
确诊后,武凤宇在当地医院做了肺癌根治手术,并完成了8次同步放化疗。本以为病情能稳定下来,没想到术后才半年,咳嗽又加重了,还伴随着胸闷和乏力,“比第一次发病时更难受,走路都得慢慢挪”。
![]()
为了进一步治疗,2016年春天,武凤宇在弟弟和儿子的陪伴下去了北京肿瘤医院。“我当时跟家人说,要是检查出转移,就不治了,回忻州老家去,不能让他们人财两空。”她坦言,那时最放不下的就是刚生完孩子的女儿和还在上大学的儿子。
随后她做了一次PET-CT检查。据她儿子回忆,结果显示“肺癌已转移”,北京肿瘤医院的专家私下告诉家属:“患者病情比较重,最多只剩3个月。”为了不让武凤宇崩溃,家人一开始瞒着她,只说“肺部有点炎症”。
但那天晚上在宾馆,武凤宇发现弟弟和儿子一直在走廊打电话,还反复提到“老家喝中药的人”。再三追问下,她才知道了实情。“当时眼泪就下来了,可一想到孩子,又逼着自己不能垮。”武凤宇说。
![]()
病友指路:中西医结合带来转机
就在一家人陷入绝望时,武凤宇的弟弟想起老家两位癌症患者的经历:“老家有两个人都在郑州的袁希福大夫那里吃中药,一个活了4年,一个活了8年,要不我们也去试试?”
这个信息让全家重新看到了希望。2016年5月10日,武凤宇一家订了最早去郑州的机票,见到了“国家非遗保护项目——袁氏中医肿瘤疗法”第八代传承人袁希福老中医。
“说实话,当时心里没底,西医都说没办法了,中药真的能有用吗?”武凤宇坦言,起初她对中医治疗存有疑虑。但袁希福老中医仔细看了她的病历和检查报告后,提出了“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思路:“小细胞肺癌恶性程度高、发展快,但对化疗敏感,可以先通过化疗控制病灶,同时用中药减轻化疗副作用、调理身体,为后续治疗打好基础。”
袁希福院长还考虑到武凤宇的经济负担,特意安慰她:“你是教师,后续治疗可以按政策报销,不用太担心费用问题,先把身体调理好最重要。”这番话让武凤宇放下了顾虑,她当即决定按这个方案治疗,取了中药后返回北京。
回到北京后,武凤宇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开始化疗。当时有医生建议她“暂停中药,等化疗结束后再考虑中医调理,避免药物相互影响”,但武凤宇坚持中西医配合治疗:“都到了这个地步,不如坚持到底,哪怕有一丝希望也不能放弃。”
抗癌9年,重回正常生活
从2016年开始服用中药起,武凤宇从未间断。到了2018年,随着身体状态越来越好,她重新站上了忻州小学的讲台,继续教书育人。“站在讲台上,看着孩子们的笑脸,觉得自己真的活过来了,之前受的苦都值得。”武凤宇说。
2023年,武凤宇正式退休,之后仍然坚持“春秋两季巩固服用中药”。尽管疫情期间复查次数减少了,但她的身体状态一直很稳定。2024年9月20日,袁希福老中医观察她的状态后表示:“从她说话的中气、精神面貌来看,身体恢复得不错。小细胞肺癌如果复发或转移,通常会伴有咳嗽、气喘这些症状,她目前没有这些不适,说明病情控制得比较理想。”
![]()
如今,武凤宇的生活和普通人没什么两样,每天帮忙带带外孙,空闲时和老同事散步聊天。“疫情前每次复查,指标都正常;现在虽然查得少了,但身体自己有感觉,有力气、不咳嗽,日子过得很踏实。”她说。
采访最后,武凤宇特意把自己的经历分享给更多癌症患者:“当初我也想过放弃,但家人没放弃,袁大夫没放弃,我自己也没放弃。抗癌就像打仗,选对方法、坚持到底,就一定能看到希望。希望我的经历能给大家打气,别轻易认输。”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