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深度长文:地球上本来并没有人类,第一个人是如何诞生的?

0
分享至

关于 “人类从何而来” 的追问,贯穿了整个人类文明史。目前科学界公认的主流理论是进化论,但由于科普传播的局限性 —— 内容枯燥、个人科普能力有限,导致进化论的受众范围始终较窄,仍有不少人对其存在误解,甚至倾向于其他起源理论。



事实上,对进化论的科普再深入也不为过,因为它不仅是解释人类起源的核心理论,更是现代生物学、考古学等学科的重要基石。

并非所有人都能坦然接受进化论,这一现象很正常,也正是科普的价值所在 —— 通过清晰的逻辑与扎实的证据,帮助更多人理解科学的起源观。除了进化论,目前流传较广的人类起源理论还有两种:外星人创造论神创论,但从科学角度来看,它们与进化论有着本质区别。

神创论的核心逻辑简单直接:人类由 “无所不能的神” 创造。这种观点在人类文明早期占据绝对主导地位,统治了长达千年的时间,不同文化也衍生出了对应的神话故事 —— 中国的 “女娲抟土造人”,西方《圣经》中 “上帝创造亚当与夏娃”,都是神创论的经典叙事。



随着人类科技的发展,尤其是达尔文《物种起源》的发表,神创论的 “统治地位” 逐渐被进化论取代。从科学角度来看,神创论最大的问题在于 “缺乏可验证的证据”—— 它依赖于宗教或神话的信仰支撑,无法通过实验、考古等科学手段证实或证伪,因此更偏向于 “文化传说”,而非科学理论。

外星人创造论的说法近年在网络上颇为流行,其核心观点是:人类并非地球原生物种,而是由某个超级外星文明来到地球后 “创造” 的 —— 具体来说,是外星文明通过改造黑猩猩的基因,最终培育出了人类。

这种理论看似 “新颖”,实则同样缺乏科学依据。首先,目前没有任何考古证据或天文观测证据能证明 “外星文明改造地球生物” 的存在;其次,它将 “人类起源” 的问题转移到了 “外星文明起源” 上,本质上只是 “换了一个问题”,并未从根本上解释生命起源的逻辑。因此,外星人创造论更多是带有科幻色彩的猜想,而非严谨的科学假说。

在三种理论中,只有进化论符合科学的核心标准 ——有充分的可验证证据。随着现代生物学、考古学、基因科学和胚胎学的发展,进化论的证据链条已愈发完整:从化石记录中人类祖先的演化轨迹,到基因测序显示 “人类与黑猩猩的基因相似度高达 98% 以上”,再到胚胎发育过程中 “人类与其他哺乳动物的早期形态高度相似”,这些证据共同支撑了进化论的核心观点:人类与地球上所有物种一样,都是从原始生命经过漫长进化而来,拥有共同的祖先



进化论并非简单的 “人是猴子变的”,而是一套关于 “物种渐变与自然选择” 的复杂逻辑。要理解人类的进化过程,需要从几个关键节点入手:

很多人对进化论的第一个误解是:“人类是由今天的黑猩猩或大猩猩进化来的”。事实上,人类的直接祖先是森林古猿—— 这是生活在约 2000 万年前的一种古生物,与今天的猿类(黑猩猩、大猩猩等)有本质区别。



之所以称之为 “森林古猿”,只是为了给人类祖先一个明确的命名,方便区分进化过程中的不同阶段。严格来说,人类与现代猿类是 “同宗同源” 的关系:我们拥有共同的祖先(约 600 万年前的某种古猿),之后因环境变化走向了不同的进化分支 —— 一支演化成了今天的黑猩猩、大猩猩,另一支则逐渐演化成了人类。就像你和堂哥拥有共同的祖父,但你不会说 “你是堂哥变的”,人类与现代猿类的关系亦是如此。

人类进化的关键转折点,始于约 2000 万年前的 “环境变迁”:当时地球气候变冷,森林面积减少,生活在树上的森林古猿不得不离开森林,进入草原生活。为了适应草原环境 —— 更好地观察天敌、减少身体暴露在阳光下的面积,一部分古猿逐渐演化出了 “直立行走” 的能力。

直立行走是人类进化的 “第一个关键节点”,但这并不意味着 “直立行走的古猿就是人类”。实际上,直立行走后的古猿仍在不断分化:有的分支适应了草原的奔跑生活,有的分支则朝着 “使用工具” 的方向发展。只有极少数古猿,在偶然的情况下,走上了 “智慧进化” 的道路。



另一批直立行走的古猿,在演化过程中逐渐学会了 “使用天然工具”(如用石头砸开坚果),之后又掌握了 “制造工具”(如打磨石器)。更重要的是,它们偶然发现了 “火” 的用途 —— 用火烤熟肉类,不仅能杀死食物中的病菌,还能让肉类更容易消化,为大脑提供更丰富的能量。

大脑是身体中 “最消耗能量” 的器官,充足的能量供应直接推动了 “脑容量的激增”:从早期古猿的约 300 毫升,逐渐增加到后来的 650 毫升。在生物学上,脑容量达到 650 毫升是 “人类” 的官方定义标准—— 这意味着,当某支古猿的脑容量突破这一阈值时,它们就正式进入了 “人类” 的范畴。



根据化石证据,最早达到 “人类标准” 的是约 180 万年前出现的能人(脑容量约 650-750 毫升),比能人更早的南方古猿、沙赫人等,因脑容量未达标,仍属于 “古猿” 范畴。

能人之后,人类的演化进入了 “分支发展” 阶段:



直立人:约 180 万年前至 20 万年前,代表物种有北京猿人、元谋人、蓝田人等,他们已能制造更复杂的石器,甚至学会了控制火;

智人:约 20 万年前出现,分为早期智人(如海德堡人)和晚期智人(如山顶洞人、尼安德特人、丹尼索瓦人)。在演化过程中,大部分人类分支(如尼安德特人)因无法适应环境变化而灭绝,只有晚期智人的一支,最终演化成了今天的现代人类。

需要注意的是,人类的进化并非 “一条直线”,而是像 “大树的枝干” 一样不断分化 —— 每个分支都是人类的 “表亲”,只是大部分分支最终被自然选择淘汰,只有我们这一支幸运地存活了下来。



这个问题的本质是对 “进化分支” 的误解。如前所述,人类与黑猩猩在约 600 万年前就已 “分道扬镳”,走上了不同的进化道路 —— 我们的共同祖先早已灭绝,今天的黑猩猩是与人类 “平行演化” 的物种,而非 “人类的祖先”。

用一个通俗的类比:这就像在问 “你的堂哥为什么没有变成你?”—— 你和堂哥拥有共同的祖父,但祖父之后,你们的父辈就已分家,各自拥有独立的家庭,堂哥的后代会朝着自己的方向生活,不会变成你的样子。黑猩猩也是如此,它们在自己的进化道路上适应了森林环境,演化出了适合爬树的身体结构,没必要也不可能 “再进化成人类”。



更重要的是,进化没有固定方向,也没有 “高级” 与 “低级” 之分。自然选择的核心是 “适应环境”—— 黑猩猩的形态适合它们的生存环境,人类的智慧也只是 “适应环境的一种方式”,并非 “进化的终极目标”。认为 “所有物种都应该进化成人类”,本质上是一种 “人类中心主义” 的误解。



很多人质疑进化论时会说:“如果人是古猿进化来的,为什么找不到‘半人半猿’的中间物种化石?” 事实上,我们找到的很多化石,都是所谓的 “中间物种”—— 比如南方古猿(脑容量小,能直立行走,兼具古猿和人类的特征)、能人(脑容量刚达标,仍保留部分古猿特征),这些都是 “从猿到人的过渡形态”。

之所以会有 “没有中间物种” 的误解,是因为对 “中间物种” 的定义存在偏差 —— 人们总以为 “中间物种” 是 “一半像人、一半像猿” 的明确形态,但实际上,进化是 “量变到质变” 的渐变过程,没有绝对的 “分界线”。

就像 “碗和盆的区别”:我们通常认为 “小的是碗,大的是盆”,但没有人能说清 “多大的容器算碗,多大算盆”—— 存在很多 “既像碗又像盆” 的过渡形态。人类的进化也是如此,从猿到人的每一个阶段,都只是 “比前一个阶段更接近人类”,不存在一个 “突然变成人” 的瞬间,自然也没有绝对的 “中间物种” 分界线。

很多人会认为,“智慧的出现是进化的必然,人类的诞生是地球生命的‘终极目标’”。但从进化论的角度来看,人类的诞生完全是 “偶然中的偶然”



首先,进化的方向是 “随机的”—— 基因突变没有固定方向,某个物种会朝着哪个方向演化,完全取决于 “哪些突变能帮助它适应环境”。人类祖先演化出 “智慧基因”,只是无数基因突变中的一种,若当时的环境稍有不同(如草原没有出现、天敌数量变化),这种突变可能就无法被保留。

其次,人类在演化过程中多次 “濒临灭绝”—— 早期智人(如尼安德特人)因冰川期的寒冷环境、资源匮乏而灭绝,我们的祖先(晚期智人)也多次面临生存危机,只是凭借运气和适应能力才存活下来。

如果让地球生命史 “重新演化一遍”,人类再次出现的概率几乎为零 —— 可能会有其他智慧物种诞生,也可能永远不会有智慧物种出现。人类的存在,本质上是 “自然选择与偶然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非 “必然产物”。



进化论之所以被称为 “科学理论”,不仅因为它有完整的证据链,更因为它让我们以更客观的视角看待人类的位置 —— 我们不是 “神的杰作”,也不是 “外星人的实验品”,只是地球上无数物种中的一种,与花草树木、飞禽走兽共享同一个祖先。

这种 “平凡” 并非贬低,而是一种对生命的敬畏:人类的智慧不是 “天生优越”,而是祖先在千万年的生存斗争中,偶然获得的 “生存工具”;我们能站在地球食物链的顶端,不是 “必然结果”,而是无数巧合与自然选择共同造就的 “幸运”。

理解进化论,不仅是理解人类的起源,更是理解 “生命的本质”—— 所有物种都在为适应环境而努力,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人类也只是其中的一员。这种认知,或许能让我们更谦卑地面对自然,更珍惜这份 “偶然的幸运”。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38岁高叶“透视”上海滩!阿玛尼加身,熟龄魅力挡不住!

38岁高叶“透视”上海滩!阿玛尼加身,熟龄魅力挡不住!

锋哥与八卦哥
2025-11-09 11:15:59
6-2!斯诺克决出首席4强:世界第1击败雷佩凡,白雨露墨菲1轮游!

6-2!斯诺克决出首席4强:世界第1击败雷佩凡,白雨露墨菲1轮游!

刘姚尧的文字城堡
2025-11-11 06:12:34
副院长与门诊副主任不雅照,背后的警示?

副院长与门诊副主任不雅照,背后的警示?

小小一米月儿
2025-11-08 08:57:20
"豆腐西施"李福贵:抛弃面包车直播带货,董宇辉的劲敌虽迟但到

"豆腐西施"李福贵:抛弃面包车直播带货,董宇辉的劲敌虽迟但到

悦君兮君不知
2025-11-10 05:05:44
偷拍者的镜头精准无误!

偷拍者的镜头精准无误!

蜻蜓世音
2025-11-09 12:22:16
王家卫彻底凉了?新录音炸裂,向太李立群轮番补刀

王家卫彻底凉了?新录音炸裂,向太李立群轮番补刀

喜欢历史的阿繁
2025-11-09 15:38:34
乐家来,被开除党籍

乐家来,被开除党籍

极目新闻
2025-11-10 10:39:42
何钰欣离婚后首谈择偶标准,妈妈只有一个条件:谈恋爱前必须体检

何钰欣离婚后首谈择偶标准,妈妈只有一个条件:谈恋爱前必须体检

有范又有料
2025-11-10 18:08:18
妹子“把胸放桌上休息”被拍走红!女菩萨们不服发照片PK:最后这波赢麻了

妹子“把胸放桌上休息”被拍走红!女菩萨们不服发照片PK:最后这波赢麻了

经典段子
2025-10-11 22:34:42
一场同学聚会换来的惨痛教训:人过了60岁,还是别聚会了

一场同学聚会换来的惨痛教训:人过了60岁,还是别聚会了

蝉吟槐蕊
2025-11-09 09:58:48
斯基拉:尤里奇将很快被解雇,预计未来几小时内宣布

斯基拉:尤里奇将很快被解雇,预计未来几小时内宣布

懂球帝
2025-11-10 15:15:08
向太曝光刘德华夫妇隐私!晒出与朱丽倩聊天记录,刘德华爱称曝光

向太曝光刘德华夫妇隐私!晒出与朱丽倩聊天记录,刘德华爱称曝光

八星人
2025-11-10 15:32:29
场均出场时间只有几分钟!火箭付出重金却只是签下了一名铁板凳?

场均出场时间只有几分钟!火箭付出重金却只是签下了一名铁板凳?

稻谷与小麦
2025-11-10 22:11:52
好消息,库里伤愈复出,将回归带领勇士队对阵雷霆队

好消息,库里伤愈复出,将回归带领勇士队对阵雷霆队

好火子
2025-11-11 06:30:07
吴亦凡现状曝光!在监狱度过14年自由时光,出狱后将面临化学阉割

吴亦凡现状曝光!在监狱度过14年自由时光,出狱后将面临化学阉割

八星人
2025-11-10 15:30:59
这种丰满的腿,穿紧身瑜伽裤真的好看吗?

这种丰满的腿,穿紧身瑜伽裤真的好看吗?

小乔古装汉服
2025-10-15 17:16:17
国家发改委:2025年11月10日国内成品油价格按机制调整

国家发改委:2025年11月10日国内成品油价格按机制调整

中国能源网
2025-11-10 19:24:05
面对全球通缉,沈伯洋给大陆一句话,赖清德十分得意,郑丽文出击

面对全球通缉,沈伯洋给大陆一句话,赖清德十分得意,郑丽文出击

墨兰史书
2025-11-11 04:05:03
31岁章泽天素颜现身日本!路人偶遇直呼:瘦到发光像大学生

31岁章泽天素颜现身日本!路人偶遇直呼:瘦到发光像大学生

日不西沉
2025-11-10 16:58:13
16场0球!英超1.4亿标王成笑话!带球就丢,身体差劲,原形毕露

16场0球!英超1.4亿标王成笑话!带球就丢,身体差劲,原形毕露

阿泰希特
2025-11-10 11:47:35
2025-11-11 07:35:00
宇宙时空 incentive-icons
宇宙时空
热衷于宇宙和时空探索
11751文章数 95686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头条要闻

巴菲特:已捐出13亿美元股票 感叹活到95岁是幸运

头条要闻

巴菲特:已捐出13亿美元股票 感叹活到95岁是幸运

体育要闻

重返诺坎普!梅西:希望有一天能回来

娱乐要闻

51岁周迅的现状 给中年女性提了个醒?

财经要闻

北大医药董事长被抓 巨额资金去向不明

科技要闻

荷兰“玩脱”后,大众本田终于拿到芯片了

汽车要闻

智能又务实 奇瑞瑞虎9X不只有性价比

态度原创

健康
房产
家居
教育
军事航空

超声探头会加重受伤情况吗?

房产要闻

封关倒计时!三亚主城 2.3 万 /㎡+ 即买即住,手慢无!

家居要闻

四方食事 不过人间烟火

教育要闻

高中英语应该是多做题,还是系统的学语法?目前分数三四十

军事要闻

美媒承认:乌重镇即将被攻克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