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 年,吴启瑞的丈夫走了,家里所有担子都落到她肩上。可她要照顾八个孩子,日子过得格外难。不过丈夫离世前曾叮嘱她,要是碰到迈不过去的坎,就去找毛主席帮忙。
到了 1950 年,吴启瑞实在没辙了,硬着头皮给毛主席写了封求助信。毛主席看到信后,心里很不平静,知道她处境艰难,立刻安排陈丕显帮忙处理这事。
十年之后,毛主席到上海考察工作,特意吩咐身边人:“帮我安排一下,我想见见吴启瑞。” 这吴启瑞到底是谁?为啥毛主席会这么关心她的生活呢?
![]()
这事还得从一位叫 “王立庵” 的老师说起。其实毛主席之所以关注吴启瑞家的日子,关键是因为她是王立庵的儿媳妇。
大家都知道,毛主席这辈子最爱看书,一生中也遇到过不少对他影响很大的老师,王立庵就是其中一位。
1914 年,21 岁的毛主席还在上学,因为一些原因,他转到第一师范读书。在这儿,不光王立庵,还有杨昌济等老师,都对他后来的人生有着深远影响。
咱们可能都听说过毛主席的国文成绩特别好,在一百个人里都挑不出一个对手,可要是说起他的数学成绩,那可就有点让人着急了。
有些老师能看到毛主席的长处,知道他是个难得的人才。王立庵作为毛主席的数学老师,当然不希望数学拖了他的后腿。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王立庵都很留意毛主席的学习情况,尤其是数学方面。
没过多久,王立庵就发现,毛主席不是学不好数学,而是没把心思放在这上面。相反,那时候毛主席更看重各类文学书籍,花在这上面的时间多了,数学成绩自然就落下了。
弄明白情况后,王立庵没生气,反倒觉得毛主席是个有胆识、有想法的好学生。虽说数学成绩不显眼,但在王立庵眼里,毛主席只要用心学,肯定能学好。
![]()
从那以后,王立庵对毛主席更上心了,甚至专门抽时间给他补数学。而且王立庵的教学方法很特别,不仅让毛主席学到了知识,还在用自己的思想影响着他。
有一天,毛主席受邀去王立庵家做客。王立庵家里藏了好多书,不光有数理化方面的,还有文史类的。这可把爱读书的毛主席高兴坏了。
同时看到这么多好书,毛主席越发觉得王立庵学问渊博,心里对他的敬重又多了几分。
在王立庵家,两人聊了很多话题。毛主席也坦诚地说了自己更重视社会科学,在他看来,当时的社会环境下,这些知识才是最关键的。
而作为长辈的王立庵,看得比毛主席更长远,他对毛主席说:“你知道咱们为啥比西方落后吗?主要是自然科学知识积累得少,所以生产力跟不上。”
接着,王立庵还举了不少例子,终于让毛主席明白自然科学的重要性。
毛主席听了之后,收获特别大,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后,就开始调整学习状态。也从这时起,毛主席和王立庵的联系越来越密切,经常去王立庵家补课。王立庵知道毛主席生活困难,还时常接济他。
后来毛主席想办文化书社,可资金成了大难题。为了支持学生的理想,王立庵甚至凑了 500 块钱帮他。
慢慢的,王立庵在毛主席心里的分量越来越重。即便后来毛主席走上革命道路,王立庵也一直支持着他。
而且王立庵的儿子王人路和毛主席是同龄人,随着毛主席和王立庵来往增多,他和王人路也成了要好的兄弟。
王立庵对毛主席影响深远,毛主席的思想也深深影响着王人路。即便后来革命斗争变得艰难,毛主席也一直惦记着王立庵。
只是革命年代,毛主席有更重要的事要做。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才开始寻找王立庵,可得到的消息却是王立庵早在 1926 年就已经去世了。不过王立庵的教诲,毛主席一直记在心里。
再说说吴启瑞,她是王立庵的儿媳妇,也就是王人路的妻子。
毛主席投身革命斗争的时候,王人路也走上了革命道路。吴启瑞是师范学院毕业的老师,思想开明,一直支持丈夫的革命事业,自己则做起了后盾,一边教书,一边照顾孩子和家里的大小事。
革命年代,家家户户的日子都不好过,吴启瑞家的情况更是艰难。但不管多苦,他们都积极面对生活,互相扶持,甚至在需要的时候,愿意为革命做出牺牲。
可不幸的是,1948 年王人路去世了,他没等到革命胜利的那一天,也没看到孩子们长大成才。临终前,他最放心不下的还是妻儿的生活。
于是王人路特意嘱咐吴启瑞:“以后孩子们就全靠你了,要是遇到啥困难,就去找毛大哥帮忙。”
![]()
吴启瑞把丈夫的话记在心里,可不到万不得已,她实在不想麻烦毛主席。直到 1950 年,她的三个孩子出现了营养不良的情况。作为母亲,哪能看着孩子遭罪?没办法,她才给毛主席写了信。
毛主席看到吴启瑞的信后,知道了自己老师儿媳的困境,赶紧把这事交给陈丕显,让他帮忙解决孩子们上学的问题。
就这样,孩子们有了更好的学习环境,学校每学期还会给他们发补助,家里的日子总算好过了一些。
一晃十年过去了,毛主席还记着吴启瑞一家。到上海视察的时候,他提出想见见吴启瑞,工作人员很快就把吴启瑞请了过来。
这是吴启瑞第一次见毛主席,心里又激动又紧张。可看到毛主席特别亲切随和,她心里的不安才慢慢消散。
两人聊了很多家常,毛主席还特意问起孩子们的学习情况。毛主席的关心,让吴启瑞心里暖暖的。临走时,毛主席还塞给她三百块钱补贴家用。
说到底,王立庵当年对毛主席的好,毛主席一直没忘,所以对他的后人,毛主席自然会格外关照。
有了毛主席的关怀,吴启瑞一家的生活好了不少。而吴启瑞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也在尽自己的力量,培养一代又一代的学生。
![]()
当然,吴启瑞的孩子们也没让人失望,他们努力学习,长大后都活出了自己的精彩。
吴启瑞的大儿子,1965 年从上海工业技术学院毕业。当时国家正需要建设人才,他深知自己的责任,主动申请去内蒙古支援当地建设。
吴启瑞特别支持儿子的决定,还鼓励他要好好干,多为国家做贡献。
她的二女儿和吴启瑞一样,也成了一名老师,算是接过了家里教书育人的接力棒,而且她教的正是数学。
不仅如此,因为从小经历过苦日子,吴启瑞的二女儿还会利用空闲时间帮贫困学生补习功课,为国家培养优秀人才出一份力。
在她的八个孩子里,还有人参军入伍。1968 年,她的五儿子报名参了军。部队的生活很艰苦,可他还主动要求去最艰苦的地方,为国家效力。
后来他被派到滇西北的深山里,那里环境恶劣,条件艰苦,可他毫无怨言,一心扑在修筑军事工程的工作上。
当然,吴启瑞其他的孩子,也在不同的领域努力奋斗,各自发光发热。他们慢慢长大成人,也都能独当一面了。
![]()
到了 1961 年,考虑到当时的生活环境,毛主席又从自己的稿费里拿出一千元寄给吴启瑞。吴启瑞特别感动,虽然毛主席没说让她还,但后来家里生活好转后,她还是把钱还了回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