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明朝永乐年间,江南青溪镇依着一条青溪得名。溪水碧透,绕镇蜿蜒,把镇上几百户人家的炊烟都映得温柔。镇东头的柳明远,是个二十岁的后生,守着间不大的杂货铺过活。他爹娘走得早,是吃着邻里的百家饭长大的,故而性子格外软善 —— 王婆婆腿脚不利索,他每日天不亮就帮着挑满水缸;张家娃子丢了布老虎,他能关了铺子寻遍半座镇;就连路过的货郎中暑倒地,他也会端出解暑汤,还免费用草药帮人敷治。
![]()
杂货铺的生意不算兴旺,但柳明远从不多赚一分黑心钱。称盐时总多添一撮,卖布时会多量半尺,遇到穿得单薄的穷苦人来买针线,他索性把零碎布料打包送出去。镇上人都爱往他铺子里钻,不单是图实在,更图跟他说话心里暖,都说:“明远这孩子,心善得像青溪水,透亮又养人。”
这年秋老虎格外凶,连着一个多月没下过一滴雨。青溪的水位见了底,露出满是裂纹的河床;田里的稻子蔫成了枯草,穗子空得能吹起风;就连镇上最深的那口老井,也只余下浅浅一汪浑水。百姓们急得团团转,天天往龙王庙跑,香灰堆得比供桌还高,可天空依旧蓝得晃眼,连朵云都不肯飘来。
![]()
柳明远看着镇西头李伯蹲在田埂上抹眼泪,心里像被揪着疼。他忽然想起小时候听老人们说,镇外的云台山里有座废弃的甘露寺,寺里有口千年古井,就算天旱得裂开缝,井里也总有清甜的活水。“说不定能救急!” 柳明远打定主意,第二天一早就背着干粮、挎着水壶上了山。
云台山的山路本就崎岖,这会儿被日头晒得滚烫,石子硌得鞋底发烫。柳明远走了不到一个时辰,水壶就见了底,喉咙干得像要冒火。他咬着牙往上爬,心里只想着 “早找到水,镇上人就能少受点罪”。约莫走了三个时辰,他终于在一片密林中看到了甘露寺的影子 —— 山门塌了半边,院里的野草齐腰深,几尊泥塑佛像的胳膊腿都缺了,唯有角落那口古井,井口的青石板被磨得发亮,透着股灵气。
![]()
柳明远扑到井边往下望,果然见着井底泛着水光,只是离井口太远,寻常水桶根本够不着。他在院里寻了半天,找到几根断木和粗藤,打算做个简易辘轳。正忙活时,忽然听见草丛里传来 “呜呜” 的声儿,低头一看,是只小梅花鹿,后腿被猎人设的套子勒出了血,伤口还在渗血,一双大眼睛怯生生地望着他。
柳明远赶紧放下手里的活,小心翼翼地解开套子,又从背包里掏出草药 —— 这是他跟镇上老郎中学的本事,平时总备着些治外伤的草药。他把草药嚼烂了敷在鹿腿上,再用布条轻轻缠好,柔声说:“别怕,过两天就好了。” 小梅花鹿像是听懂了,用脑袋蹭了蹭他的手背,然后一瘸一拐地钻进了树林。
![]()
等他把辘轳做好,打上来第一桶井水时,只觉得那水甜得能润到心里去。他先盛了些放在石头上,想着那小梅花鹿或许还没走远,又给自己灌了半壶,再把带来的空竹筒都装满。刚要下山,却见刚才那只小梅花鹿又回来了,身后还跟着一只体型大些的鹿,像是它的母亲。母鹿朝他点了点头,然后带着小鹿往山林深处走,走了几步又回头望他,像是在引路。
柳明远心里纳闷,却还是跟了上去。走了约莫半里地,眼前忽然出现一片湿漉漉的青苔,青苔下渗出细细的水流。他蹲下身摸了摸,水是温的,顺着青苔往下流,竟能汇入一条小溪。“这要是引到山下,就能浇田了!” 柳明远又惊又喜,赶紧记下路线,背着水往镇上赶。
回到镇上,他把找到水源的消息一说,百姓们都乐坏了,跟着他上山打水。柳明远还带着几个后生,顺着他发现的小溪挖了条水渠,把水引到田里。可井水和溪水毕竟有限,只能解燃眉之急,想要彻底缓解旱情,还得靠下雨。
![]()
这天晚上,柳明远躺在铺子里,心里还在琢磨怎么引水。迷迷糊糊间,他梦见白天那只母鹿变成了个穿素色衣裳的女子,手里端着个玉碗,碗里盛着清水。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