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外滩看向黄浦江畔,游客真是密密麻麻,感觉这座城市一直充满着生机,永远年轻。但查看上海市统计的数据,2024年户籍人口自然增长率滑落到负4.8%,这么一个冷冰冰的数字真叫人难以相信。长三角地区什么都好,就是人口问题让人忧心忡忡。
![]()
长三角的地理优势是得天独厚的,长江水从这儿流向东海,亚欧大陆东岸在此勾勒出极美的弧线,在面积达35.9万平方千米的土地上,江苏、浙江、安徽与上海这片区域如同一个超大的城市群,面积与德国相当。地势平坦,水网密布,交通极为便利,令众多地理学家惊叹不已。
![]()
可是就是长三角这么一块宝地,2024年新生婴儿仅有133.2万,这里生活着2.38亿人,大概是广东人口的两倍。但广东去年出生113万孩童,差距不像人口数量所展现的那般大,更叫人担心的是,苏州、无锡、常州这类江南富庶之地,出生率才4.5%,还没达到江苏省5‰的平均水准。
我查阅了历年人口普查数据,1990年长三角的总和生育率是2.3,基本上能维持人口更替。到了2020年第七次人口普查时候,那个数字直接就降到了1.03。你想想看哈,这三十多年里头,生育率就跟踩了急刹车似的,唰地就往下滑。
![]()
国际机构对这快速的下降速度,也感到惊讶。联合国人口基金2023年出的报告说,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的生育率,下降速度比历史上任何一个国家的情况都快,以前压根儿没见过这么快的下跌。
实际上全球经济发达区域,生育率低并非新奇之事,荷兰的兰斯塔德地域,就是阿姆斯特丹与鹿特丹那一块儿,处在河流三角洲地带,经济比较发达,人口也比较密集。
根据荷兰统计的数据,其总和生育率从1970年的2.57降到2022年的1.49,只用了五十余年,而长三角地区,只用三十年就从2.3降到1.03,速率十分快。
![]()
更令人担忧的是老龄化问题。网络数据显示,上海65岁以上老人的占比近20%,在全国位居第二,仅比辽宁略低一点。江苏老龄化率也超过18%,位列全国第七。
奇怪的是,中西部老龄化严重,那是由于年轻人都去沿海地区打工去了,而苏沪属于人口流入之地啊,第七次人口普查显示,2010至2020年期间,上海净流入508万人,江苏净流入609万人,浙江更是有1014万人,并且其中68%是20到35岁的年轻人。
![]()
那这么多人涌入进来,为什么老龄化依然严峻?答案着实令人无奈,本地人无意生育子女,老龄化的速度超过了外来年轻人口补充的速度。
今年在中国人民大学,翟振武教授在《人口研究》上发文称,长三角超低的生育率,是经济发展、生活成本、婚育观念这仨因素一块作用的结果。即便如此,韩国首都圈2023年的生育率仅为0.72,新加坡是1.04,日本关东地区的东京同样是1.04,东亚发达地区普遍遭遇着相同的难题。
![]()
对比起来,广东的情况要好许多,虽说生育率不算高吧,不过65岁以上的老人只占10%,在全国排倒数第三。人口结构比长三角年轻不少,深圳那更是“青春之城”。
各地的政府也察觉到问题甚是严峻,江苏在今年3月提出,“不妨试行育儿补贴制度,来减轻家庭的压力”,浙江则是在规划中提出,到2025年每千人口的托位数要达到4.5个。国家卫健委在5月召开全国人口工作会议时明确表示,长三角要在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方面“先行先试”。
![]()
政策能扭转多少趋势尚不清楚,复旦大学彭希哲教授去年在论坛坦率表示:“上海人口负增长并非短期情形,而是长期趋势的开始,”世界银行在《东亚人口转型报告2024》里预测,2050年长三角劳动年龄人口将会减少30%,这意味着什么?这也就意味着当下三个干活的人,到时候便只剩下两个了,工厂缺劳工,写字楼缺白领,就连外卖骑手或许都会不够。
![]()
长三角地理条件相当不错,长江带来充足水充足,平原极其肥沃,海岸线能通向全世界。可是就算天赋再好,也得靠人去耕耘、构建、传承。
看着窗外车水马龙的街道,我在想,三十年后此地会是怎样的情形?街头会不会没多少人?地铁里是不是都是白发老人?当下热闹的商场写字楼,会不会变得冷冷清清?但愿这只是杞人忧天!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