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央国企裁掉年纪大的员工是很愚蠢的!
| 环球通信| @好5G |
通信行业最具影响力自媒体
当下,在一些片面强调“年轻化”、“互联网思维”的管理风潮下,部分企业,甚至包括一些央国企,也出现了简单套用所谓“优化”公式,将年龄偏大、薪资较高的资深员工作为“降本增效”目标的现象。某些管理者振振有词,认为淘汰“平庸”的老员工,引入敢拼敢闯的年轻团队,是激发组织活力的不二法门。然而,这种将企业管理简单等同于“换血”的思维,不仅流于肤浅,若在关系国计民生的央国企中推行,更是一种忽视其战略使命、自毁长城的短视且高风险的决策。
![]()
一、 “平庸”的误判:央企老员工的价值远超薪酬单
在一些狭隘的“成本观”驱使下,老员工的“平庸”标签往往是被强行贴上的:其薪酬福利经过多年积累高于职场新人,这便是“成本高昂”;其工作注重效能而非一味耗时间,加班不及年轻人多,这便是“缺乏拼劲”;其因家庭责任请假稍多,这便是“投入不足”。这种将人力资源简化为“性价比”计算的逻辑,完全漠视了资深员工,尤其是在央国企这一特殊组织中所蕴含的无形战略资产。
![]()
央企并非普通市场主体,其核心价值远非短期财务报表所能完全衡量。它们承担着国家战略安全、经济稳定、科技创新突破、重大项目攻坚的使命。资深员工作为“活的制度库”和“行走的教科书”,其价值体现在多个维度:他们对国家宏观政策与行业演变脉络有深刻理解,对复杂重大项目(如重大基建、核心技术研发)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拥有宝贵的实践经验,对企业内部跨部门协作的“潜知识”与深厚人脉网络了如指掌,更是“工匠精神”与红色优良传统文化的承载者。这些隐性知识是企业稳健运行的“压舱石”,轻易抛弃,无异于为追求“船小好掉头”而凿沉航母。
二、 知识断档与传承危机:动摇的是国家队主力军的根基
在普通企业,淘汰老员工可能导致商业竞争力下滑;在央国企,此举可能引发的知识断档,直接威胁到国家战略项目的连续性和安全性。许多关乎国计民生的核心技术、独家工艺、应急预案和重大项目管理经验,往往存在于老专家的头脑中,尚未被有效编码和系统传承。一旦这些“国宝级”员工被“优化”离场,新团队面对复杂技术难题或突发状况时,极易陷入“盲人摸象”的困境,可能导致重大工程延期、核心技术受制甚至安全事故频发。这种“组织失忆”的代价,绝非省下的人力成本所能弥补。
![]()
此外,央国企特有的制度流程、与政府部门及其他央企的协作规范,都需要长期浸润才能掌握。老员工扮演着“导师”角色,其传帮带是确保组织能力代际传承的关键。若此链条断裂,新人培养周期将大幅拉长,且只能学到皮毛,难以领悟精髓,最终导致整体组织能力“虚胖”而非“实壮”。
三、 “年轻化”的指标陷阱:当人才战略异化为年龄游戏
组织“年轻化”是近年来央国企提及频次非常多的一个词,甚至上升到公司人才战略的层面。例如,硬性要求管理班子必须配备80后、85后高管,或将管理层平均年龄不得高于50岁作为目标;在部门中层,则强调必须启用90后甚至95后管理者。更有甚者,直接将此类年龄结构“指标”写入领导干部的KPI考核方案。
![]()
这种“一刀切”的刚性指标,看似是大力推进干部队伍年轻化的有力举措,实则极易在执行中跑偏变形。它将一个需要系统规划、长期培育的动态过程,简化成了一场急于求成的“年龄达标”运动。其直接后果,可能是为了满足年龄指标而进行“拔苗助长”或“一刀切”式的岗位替换,使得一些经验尚需锤炼的年轻干部被置于复杂局面之前,而一批正值经验巅峰、能力成熟的“老兵”却因年龄划线而被强行“退场”。这不仅造成了宝贵人力资源的巨大浪费,更使得管理层在面临重大决策时,可能因平均经验的浅薄而增加战略误判的风险。
四、 文化灵魂的流失:从“国家队”担当到“打工者”心态
央国企的凝聚力,不仅源于其市场影响力,更源于长期积淀的以产业报国、艰苦奋斗、精益求精为核心的企业文化与家国情怀。老员工是这种宝贵文化基因最坚定的守护者和最生动的诠释者。他们的言行举止,无声地教化着新一代何为责任、何为担当。
![]()
若形成“人到中年即出局”的冷酷氛围,将彻底瓦解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和长期承诺。当忠诚不再被珍视,当经验被视为负资产,剩下的只能是精致的利己主义和短期投机行为。这将使企业精神内核空洞化,从一支有灵魂的“国家队”沦为一盘追逐短期KPI的“雇佣军”,从根本上削弱其履行政治责任、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的能力。
五、 破局之道:央国企应做人才战略的定盘星,而非跟风者
央国企的改革,绝不能等同于民营小作坊式的“人员替换”,而应立足于构建科学、健康、可持续的人才生态系统。必须彻底扬弃以年龄、加班时长论英雄的片面考核观,建立以实际贡献、专业深度、知识传承、团队带动和战略价值为核心的综合评价体系。
![]()
具体而言,应积极探索符合央企特点的柔性人才管理机制:设立“资深专家”、“首席导师”等荣誉与技术序列高位,让老英雄有用武之地、受尊崇之位;系统实施“知识管理工程”,通过建立案例库、内部讲座、项目复盘等机制,将隐性知识显性化、系统化;推行“导师制”和“接班人计划”,将培养优秀后备人才作为核心骨干的关键绩效,实现经验的有序传承。同时,应设计更为灵活的用工模式,兼顾老员工的经验优势与生活需求,实现人力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干部年轻化应注重“老中青”相结合的优势互补结构,而非简单的年龄更替。
![]()
央国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其人才战略必须具有与国家使命相匹配的格局和远见。简单套用市场短期逻辑,将为企业奉献半生的资深员工视为“包袱”一丢了之,是管理上的无能和精神上的短视。真正的活力源于各年龄段人才的优化配置与代际融合,源于对奋斗者的尊重和对智慧的传承。央国企当以海纳百川的胸襟,让经验的厚重与创新的锐气同频共振,如此方能行稳致远,切实担当起党和国家赋予的重大职责使命,而非在肤浅的“年轻化”口号和僵化的年龄指标中,迷失了方向,动摇了根基。
以 草 根 记 录 通 信 时 代
作者@好5G :资深分析师|特约撰稿人|新媒体专栏作者|手机评测专家
环球通信
通信行业最具影响力自媒体
微信公号:china_3g(私人微信:zghao4g)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