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岁的老张最近去体检,体检中心的工作人员向他推荐做肿瘤标志物检测,说这是癌症筛查的重要项目。老张有点犹豫,他心里犯嘀咕:“这东西真的有必要做吗?”老张的父亲曾患有胃癌,他一直都很担心自己也会有患癌的风险,所以每年都会做体检。
这次体检中心的推荐让他陷入了纠结,他不知道肿瘤标志物检测到底是不是真的有用,还是只是体检中心为了赚钱而推荐的项目。
![]()
一、肿瘤标志物检测是啥?什么情况下才要做?
肿瘤标志物检测是一种通过检测血液、体液或组织中的特定生物标志物来辅助诊断和监测肿瘤的检查方法。这些标志物包括蛋白质、激素、酶类、多胺及癌基因产物等。肿瘤标志物检测在临床上主要用于对已经发现的肿瘤进行辅助诊断、监测治疗效果和预测复发。
肿瘤标志物检测并不是适合所有人。一般来说,以下几种人群可能需要进行肿瘤标志物检测:
1. 有癌症家族史的人群:这类人群患癌风险相对较高,通过肿瘤标志物检测可以作为辅助监测手段。
2. 有明显肿瘤相关症状的人群:如发现身体有异常肿块、持续性疼痛、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等症状时,可作为辅助诊断手段。
3. 已确诊癌症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通过检测肿瘤标志物可以评估治疗效果和监测病情变化。
![]()
二、肿瘤标志物检测的局限性
目前大多数肿瘤标志物的特异性和敏感性都不够高。特异性指的是检测出非肿瘤疾病的能力,敏感性则是检测出肿瘤疾病的能力。理想的肿瘤标志物应同时具备高特异性和高敏感性,但目前的标志物很难达到这个标准。很多情况下,肿瘤标志物的升高并不一定意味着患有癌症,可能受到其他非肿瘤因素如感染、炎症、妊娠等的影响。这可能导致假阳性和假阴性的结果,给受检者带来不必要的心理负担和进一步检查的困扰。
此外,肿瘤标志物检测的覆盖范围也有局限性。为什么这么说?每种肿瘤标志物都有其“专属负责区”,但没有任何一种能覆盖所有癌症。例如:
-甲胎蛋白(AFP):主要用于检测肝癌。
癌胚抗原(CEA):主要用于检测消化道癌,如结直肠癌、胃癌等。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主要用于检测前列腺癌。
CA125:主要用于检测卵巢癌。
CA15 - 3:主要用于检测乳腺癌。
然而,这些标志物并不能覆盖所有癌症类型。例如,乳腺癌、宫颈癌等一些常见癌症并没有特异性的肿瘤标志物。如果仅依赖肿瘤标志物检测进行癌症筛查,很可能会漏掉这些未被覆盖的癌种,相当于给癌症留了“后门”。
![]()
三、国家卫健委不推荐肿瘤标志物检测用于癌症筛查
国家卫健委明确指出,不推荐将生物标志物检测用于食管癌、胃癌、肺癌等癌症的筛查。这是因为这些癌症的筛查有更有效的手段。例如:
食管癌筛查:推荐使用内镜检查。
胃癌筛查:推荐使用内镜检查和幽门螺杆菌检测。
肺癌筛查:推荐使用低剂量螺旋CT。
乳腺癌筛查:推荐使用乳腺钼靶检查和超声检查。
宫颈癌筛查:推荐使用宫颈细胞学检查(TCT)和人乳头瘤病毒(HPV)检测。
这些筛查方法的准确性更高,能更早发现癌症病变,从而提高治愈率。
四、预防癌症,体检有哪些检查有必要做?
(一)常规体检项目
即使不进行肿瘤标志物检测,一些常规的体检项目对于早期发现癌症同样重要。比如:
血液常规检查:可以发现一些血液疾病的迹象。
肝功能、肾功能检查:可以反映重要器官的健康状况。
影像学检查:如胸部X光、腹部超声等可以发现一些早期的病变。
(二)癌症高危人群的针对性检查
对于有癌症家族史或其他高危因素的人群,针对性的检查更为重要。例如:
有胃癌家族史的人群:定期进行胃镜检查。
有肺癌高危因素(如长期吸烟)的人群:应进行低剂量螺旋CT筛查。
有乳腺癌家族史的人群:定期进行乳腺钼靶检查和超声检查。
有宫颈癌家族史的人群:定期进行宫颈细胞学检查(TCT)和人乳头瘤病毒(HPV)检测。
(三)个性化体检方案
每个人的健康状况和风险因素不同,因此体检方案也应因人而异。在进行体检时,应根据自己的年龄、性别、家族病史、生活方式等因素,选择适合自己的体检项目。建议在体检前与医生进行详细沟通,制定个性化的体检方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