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悟社|张志雪
你有没有发现?现在的人花钱越来越“任性”了:花0.5元买个“爱因斯坦的脑子”图个心理暗示,花几百块抽盲盒就为拆盒瞬间的惊喜,甚至愿意为宠物办葬礼、给香薰机配白噪音——这些看似“无用”的消费,其实都在撑起一个超5万亿的庞大市场。
![]()
艾媒咨询最新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情绪经济规模已达2.3万亿元,预计2029年将突破4.5万亿元,距离5万亿大关仅一步之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专家更是直言:“情绪价值已成为消费决策的核心,90%的人会为情感共鸣买单”。这波浪潮里,到底藏着哪些普通人能抓住的赚钱机会?今天咱们就来扒个底朝天。
1. 宠物经济:3000亿“毛孩子”的情感生意
现在的宠物早已不是“看家护院”的角色,而是年轻人的“情感伴侣”。2024年中国城镇宠物消费市场规模已突破3000亿元,预计2030年将冲到4787亿元。更有意思的是,2024年宠物总量首次超过0-4岁婴幼儿数量,未来还将持续增长。
![]()
这个赛道的赚钱机会早就不止卖粮喂饭了。高端宠物医疗、智能喂食器、宠物时装周、甚至宠物殡葬服务都成了香饽饽。LV、爱马仕等奢侈品都开始布局高端宠物周边,本土品牌更擅长挖掘情绪痛点——比如针对“铲屎官”出差焦虑,推出宠物远程监控喂食一体机,销量同比增长200%。
更关键的是,这个赛道门槛灵活:新手可以从宠物摄影、上门洗护等轻资产服务切入,资金充足的话,打造宠物友好型咖啡馆、民宿,借小红书7.3亿次浏览量的“宠物友好”风口引流,生意绝对不愁。
2. 潮玩IP:泡泡玛特们的“惊喜经济学”
提到情绪消费,潮玩绝对是绕不开的标杆。泡泡玛特2024年营收暴涨106.9%,达130.4亿元,单个IP就能卖30亿。这背后的逻辑很简单:年轻人用盲盒的“不确定性”对抗生活的平淡,用IP周边构建圈层认同。
![]()
除了传统潮玩,二次元“谷子经济”更是异军突起。成都“谷子一条街”、上海漫展上,限量款徽章溢价能达数十倍,成为年轻人的社交硬通货。就连文具都开始蹭IP热度,卡游动漫把100个IP融入文具设计,让书写工具变成了“情绪载体”。
普通人的机会在哪?不用一开始就做原创IP,先从细分圈层切入——比如做小众动漫的同人周边,或者在闲鱼上做限量款潮玩的鉴定、寄卖,赚差价的同时积累客户,后续再逐步打造自有IP。
3. 疗愈产品:打工人的“情绪续命神器”
当代年轻人的焦虑,催生了千亿级的疗愈市场。2024年主流电商平台解压玩具销售额达25亿元,同比增长38.6%;中式香薰订单量环比暴涨280%,95后用户增长超300%。
这些产品的精髓就是“精准戳中情绪痛点”:“禁止蕉绿”水培香蕉、“放青松”盆栽,用谐音梗化解焦虑;Jellycat毛绒玩具靠柔软触感提供陪伴感,年销售额达8.3亿元,增速超100%。更高级的玩法是“科技+疗愈”,智能香薰机搭配雨声白噪音,打造沉浸式放松空间,溢价能力瞬间翻倍。
![]()
这个赛道特别适合小成本创业:比如手工制作香薰蜡烛、解压捏捏乐,通过抖音“精神状态”1991亿次播放的话题引流;或者做疗愈类自媒体,分享冥想技巧,后续变现课程和周边产品。
4. 体验消费:把“快乐”做成可复制的场景
现在的年轻人宁愿少吃两顿火锅,也要为一场音乐节、一次滑雪旅行买单。2025年“五一”假期,23场音乐节带动酒店预订量暴涨,门票消费对当地经济的带动比例达1:4.8;2024-2025冰雪季,冰雪旅游收入预计突破6300亿元。
体验消费的核心是“情绪共鸣+社交属性”。比如崇礼滑雪场不仅提供滑雪服务,还打造“雪友社交局”,让年轻人在运动中结识同好;脱口秀剧场成为职场人解压圣地,门票往往一票难求。
普通人的切入点可以更灵活:在三四线城市开迷你球房、桌游馆,主打“单人竞技+社交破冰”;或者组织同城露营、手工工坊,抓住年轻人“逃离内卷、寻找松弛感”的需求,成本低还容易复制。
![]()
5. 虚拟服务:AI加持的“情感陪伴”新蓝海
AI技术的爆发,让虚拟情绪服务迎来风口。Soul平台数据显示,“AI伴侣”相关发帖量同比增长超1800倍,匿名“树洞倾听”服务日均咨询量超10万次。0.5元的“爱因斯坦的脑子”虚拟商品年销量超7万份,靠一句加油话术就能实现情绪慰藉。
这个赛道的想象空间极大:AI情感陪伴师能根据用户情绪波动定制对话,部分平台日订单量超10万次;虚拟偶像演唱会吸引数百万观众,粉丝愿意为“应援”花钱打赏。
哪怕不懂技术也能入局:比如做虚拟服务的“中间商”,对接AI技术方和有需求的用户;或者打造个人IP虚拟形象,在短视频平台提供情绪疏导、陪聊服务,变现路径清晰。
6. 跨界融合:“情绪+”的无限可能
情绪经济的终极玩法是跨界。比如“情绪+文旅”,景区推出沉浸式剧本杀;“情绪+健康”,冥想APP结合智能手环监测心率;“情绪+教育”,少儿文具融入IP故事,让学习变得更有趣。
国研新经济研究院院长朱克力提醒:“未来的赢家,一定是能打破行业边界,构建‘商品+服务+场景’闭环的企业”。就像某品牌把香薰和瑜伽课程结合,既卖产品又提供体验,用户粘性和客单价双双提升。
![]()
普通人可以从“小跨界”试水:比如开一家“香薰+冥想”的线下体验店,或者在电商平台卖“解压玩具+助眠白噪音”组合套餐,用差异化竞争抢占细分市场。
最后提醒:机会背后的3个关键点
情绪经济虽然火爆,但想赚钱也得避开坑。首先要精准定位人群,Z世代是主力,其中新一线城市需求最旺盛,占比28.6%;其次要拒绝同质化,别盲目跟风做“蕉绿”产品,要挖掘独特的情绪痛点;最后要理性合规,尤其做虚拟服务和疗愈内容,避免触碰隐私泄露和虚假宣传的红线。
![]()
说到底,情绪经济的核心就是“读懂人心”。年轻人愿意为快乐买单、为陪伴付费、为认同消费,这背后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无论是大企业还是普通人,只要能精准捕捉情绪需求,就能在这5万亿市场里分到一杯羹。
你有没有为情绪花过“冤枉钱”?你最看好哪个情绪经济赛道?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
商悟社由媒体人张志雪创办,全网百万粉丝,若转载请写明来源。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