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19日,奥巴马成为首位在任访问缅甸的美国总统,在昂山素季家中与其拥抱并亲吻脸颊。
这一在西方视为正常礼节、在缅甸文化中却显亲密的举动,被西方媒体解读为“民主对独裁的胜利”。
然而十年后,这位曾被美国捧为“亚洲民主灯塔”的女性,却在军政府的监狱里度过80岁生日,面临27年监禁。
从“拥抱”到“失望”,这场政治童话背后是地缘棋盘的布局还是理想主义的悲剧?
缅甸棋局美国野心落子
缅甸夹在中国和印度之间,左手牵着东南亚,右手连着南亚,是两大区域的天然枢纽。
更关键的是,它卡住了中国通往印度洋的航道,马六甲海峡的风浪再大,从这里走总能近几百海里。
地下埋着的玉石矿脉能照亮半个亚洲市场,近海的天然气田够周边国家烧上几十年,这些资源让美国企业的眼睛早就亮了。
美国把这儿当成亚太棋盘上的关键子,琢磨着用"民主化"当引子,把缅甸拉到自己这边。
制衡中国的西南门户,盯着印度的东进野心,顺手把资源攥在手里,算盘打得噼啪响。
2011年军政府突然说要改革,奥巴马政府觉得机会来了,这不就是往棋盘上落子的好时候?
![]()
昂山素季1945年出生在仰光,父亲是缅甸独立领袖昂山将军。
这个孩子两岁时,父亲就在仰光被政敌刺杀,家族的光环和悲剧从出生就刻进了她的命运。
1960年母亲出任缅甸驻印度大使,15岁的昂山素季跟着去了新德里,在那里读中学,第一次接触到甘地的非暴力思想。
她后来考上德里大学政治学系,毕业后又去牛津大学读哲学、政治与经济专业(PPE),在英国一住就是十几年。
1988年母亲病重,她从牛津回到仰光,没想到恰逢全国反军政府示威浪潮。
大金塔广场上,数万人举着她父亲的画像喊她的名字,这个从小在海外长大的女性突然意识到,自己躲不过家族的宿命——就像当年父亲不得不放弃律师身份投身革命,她也必须站出来。
![]()
西方打造的民主圣女
1988年9月,昂山素季牵头成立全国民主联盟(NLD),这个带着父亲名字烙印的政党,迅速成了反军政府运动的核心。
可军政府没给她太多时间——1989年7月,一纸“煽动社会不安”的罪名下来,她被软禁在仰光湖边的房子里,这一禁就是断断续续15年。
湖边的树绿了又黄,她透过铁窗看了15个春秋,出门散步都得踩着军方画的“活动圈”,多走一步就会被警告。
1990年缅甸大选,民盟赢了超过80%的席位,可军方直接把结果锁进保险柜,对外只说“选举无效”。
昂山素季还在软禁中,连胜利的消息都是看守偷偷告诉她的。
![]()
1991年诺贝尔和平奖颁给她时,她没法去奥斯陆领奖,只能让儿子代读获奖感言,奖金全拿去设了缅甸健康和教育基金,给那些跟她一样困在命运里的普通人。
西方媒体把她的照片挂得到处都是,铁窗后的微笑、捧着父亲画像的眼神,成了对抗军政府的“道德标杆”。
他们说她是“亚洲的曼德拉”,是“非暴力抵抗的活象征”。
可1999年丈夫在英国病逝,军政府硬是不批签证,她趴在窗边哭到天亮,连最后一面都没见上。
软禁的房子里,丈夫的照片被她摆在床头,旁边放着那尊没机会亲手领的诺贝尔和平奖复制品。
![]()
奥巴马拥抱外交
2012年11月19日,奥巴马访问缅甸,先会晤总统吴登盛,随后前往昂山素季家中。
两人握手后,奥巴马拥抱并亲吻其脸颊,这一行为在西方媒体引发轰动,被视为美国对昂山素季的强力支持信号,旨在向军政府施压,加速民主进程。
访问后,美国提供1.7亿美元援助,日本亦投入500亿日元,奥巴马在仰光大学演讲,赞扬缅甸进步,同时提及人权问题,美国企业对缅甸资源表现出浓厚兴趣。
2015年11月缅甸大选,全国民主联盟拿下超过70%的议会席位,昂山素季终于等到了掌权的机会。
可军政府当年留下的宪法像道紧箍咒——总统配偶或子女是外籍的不得出任总统,她的两个儿子都是英国籍,这条路被堵死了。
![]()
她干脆让民盟议员在议会提案,新设“国务资政”职位,规定这个职位“协助总统处理政务”,实际上把外交、经济等核心权力都握在手里,总统成了虚职。
军方虽然交出了部分行政权,却死死攥着议会25%的“黄金席位”,昂山素季想推动修宪削弱军方权力,提案连表决环节都进不了。
2017年罗兴亚人危机爆发,大量难民逃往孟加拉国,国际组织拍的照片里,烧毁的村庄和哭泣的孩子刺痛了全世界。
西方媒体追问昂山素季怎么看,她没说话,后来干脆亲自去若开邦视察,回来在国际法院公开为军方行动辩护,说“这是缅甸内部事务”。
那些曾把她的照片挂在办公室的西方政客懵了——他们捧了三十年的“民主标杆”,怎么会为“人权污点”站台?
![]()
美式民主光环不再
昂山素季掌权后,罗兴亚人问题成了绕不过去的坎。
国际社会尤其是西方对她的看法变了脸,先前的赞誉变成批评。
美国先前因缅甸“民主化”进程全面解除的制裁,又被重新摆上台面,官方发言人开始用“失望”这个词评价缅甸局势。
西方塑造的“民主符号”在复杂的权力现实面前,原来这么不经碰。
所谓的“民主输出”理想,碰到缅甸的本土政治现实就碎了。
![]()
2020年缅甸大选,民盟再次赢了。
可2021年2月1日早上,军方突然说选举舞弊,派军队包围了总统府,昂山素季刚出门就被带走了。
秘密军事法庭给她安了好几个罪名,加起来要坐27年牢。
现在她80岁了,关在监狱里,身体一天比一天差。
美国说很愤怒,可也没办法,想借她推行的亚太战略在缅甸落了空,民主改造的尝试又碰了一鼻子灰。
![]()
棋子悲歌
昂山素季从诺贝尔和平奖得主、西方“民主圣女”沦为军政府阶下囚的命运转折,是地缘政治棋局中“民主符号”工具化的缩影。
美国将其视为亚太战略的工具,借“民主”之名行地缘利益之实。
![]()
昂山素季的个人理想在缅甸复杂的权力结构与历史积弊中不断妥协,最终未能逃脱被军方推翻的结局。
这场故事以双方的“失望”收场,成为冷战后“民主输出”与本土现实矛盾的典型案例,留下理想与现实碰撞的苦涩注脚。
参考资料: Thant Myint-U,《The River of Lost Footsteps: A Personal History of Burma》,Farrar, Straus and Giroux,2006年 Bertil Lintner,《Burma in Revolt: Opium and Insurgency Since 1948》,Silkworm Books,1999年 Larry Jagan,“The Lady and the General: Aung San Suu Kyi and the Military Regime”,Asia Times,2000年 Aung San Suu Kyi,《Freedom from Fear and Other Writings》,Penguin Books,1991年 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State, “2016 U.S.-Burma Fact Sheet,” Office of the Spokesperson, September 2016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