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半导体圈子最近闹得沸沸扬扬的,中国企业一波接一波的突破,直接让那些日美巨头坐不住了。
想想看,光刻机这玩意儿,本来是芯片制造的核心家伙事儿,全球就那么几家垄断,现在中国这边官宣了新进展,搞得进口的那些高端设备可能真要闲置成废铁了。
这并非危言耸听。
![]()
自2019年起,美国对中国半导体产业的遏制就进入了系统化阶段。
起初只是将部分中国企业列入“实体清单”,禁止向其出口高端芯片和设备,但很快,制裁的触角便从企业蔓延至整个产业链。
从EDA设计软件到芯片制造材料,从高性能GPU到晶圆代工设备,美国几乎掐住了中国芯片产业的每一个关键节点。
![]()
到了2020年以后,制裁手段进一步升级,不仅限制美国企业供货,还要求其他国家的厂商若使用美国技术或设备,也必须遵守“长臂管辖”,否则面临封禁风险。
2023年,这场“科技封锁战”迎来了实质性转折。
![]()
美国不再单打独斗,而是拉上了荷兰和日本,组成所谓的“芯片三国同盟”,这三国控制着全球光刻机产业的核心命脉。
荷兰的ASML独占鳌头,是全球唯一能生产EUV(极紫外)光刻机的公司,其DUV(深紫外)机型也覆盖了7纳米以上的成熟制程。
![]()
而日本的尼康(Nikon)和佳能(Canon)虽然在高端技术上落后,但在中低端设备上仍有相当市场份额。
2023年3月,荷兰政府在美国施压下正式宣布限制ASML向中国出口部分先进DUV机型,6月开始全面执行。
与此同时,日本也在4月更新了出口管制清单,23类半导体制造设备被纳入限制范围,包括光刻、刻蚀、清洗、薄膜沉积等关键环节。
看似“技术保护”的条文背后,是赤裸裸的产业遏制。
![]()
过去几个小时就能完成的远程技术支持被无情切断,曾经一封邮件就能搞定的备件申请,如今石沉大海,审批流程被无限期地拖延。
这种精准打击存量产线的做法,让不少外媒都惊呼,这手腕,“比美国人还要绝”。
美国的制裁主要针对7纳米以下的增量技术,而日本的策略,是让中国现有的成熟产线慢慢瘫痪。
不过,他们没有料到的是,这场企图让中国产业时钟停摆的封锁,却反过来像是给中国的自主研发踩下了冲速键。
一场时间竞赛,就此拉开序幕。
![]()
日本的管制策略,并不追求一刀切的禁令所带来的剧烈反弹,而是通过制造系统性的“延迟”与“不确定性”,悄无声息地拉长中国的生产周期、研发周期乃至决策周期,实现一种“温水煮青蛙”式的产业削弱。
首先被攻击的,是运营时间。
像东京威力科创这样的日本设备供应商,干脆停止了对华客户的远程技术支持。
这意味着,过去线上工程师动动手指几小时就能修复的软件故障,现在可能需要工厂停机数周,进行漫长而低效的人工排查。
每一分钟的停机,都是真金白银的流失。
![]()
供应链时间则被无限拉长,针对那23类关键设备,所有备件的出口都实行逐案严审。
这让过去高效的供应链响应机制,变成了一场看不到尽头的官僚主义马拉松。
对于分秒必争的晶圆厂来说,产线随时可能因为一个小小备件的缺位而停摆,这种威胁,足以摧毁任何长期的生产规划。
更阴险的,是制造生产计划的巨大不确定性。
![]()
日本企业在全球光刻胶市场占据着绝对主导地位,信越化学和JSR两家就合计占了70%的份额。
它们并没有公开宣布禁售,而是采用了更具杀伤力的手段。
信越化学曾以“供应链不稳”为由,突然暂停向部分中国企业供应关键的KrF光刻胶。
JSR的财报也坦然承认,对华销量下滑了12%。
它们通过拖延审批、要求企业提供苛刻的最终用途承诺等方式,让中国厂商根本无法制定稳定的生产计划,时刻活在“下一批耗材不知在哪里”的恐惧之中。
![]()
信越化学
目标清晰得可怕,就是要让中国庞大的28纳米以上成熟制程产线,在持续的干扰和消耗中,良率不断下降,生产成本急剧攀升,最终在市场竞争中失去经济效益,沦为一堆昂贵的“废铁”。
不过,外部这种近乎窒息的围困,却在中国内部意外地触发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时间压缩”革命。
从材料到设备,再到终端应用,整条产业链仿佛被瞬间打通了任督二脉,以一种“备胎全部转正”的应急模式,冲上了协同作战的“快车道”。
许多原计划需要更长时间才能完成的自主化进程,被奇迹般地大大缩短了。
![]()
材料端的研发时间被极限压缩,在光刻胶这个被卡得最死的环节,南大光电上演了一场惊天逆袭。
他们不仅成功研发出适配90纳米至14纳米制程的ArF光刻胶,更重要的是,实现了核心原材料的完全自主可控。
今年,这条产线刚进入批量验证阶段,中芯国际便直接甩出了一张百吨级的大订单。
这标志着国产高端光刻胶首次实现了大规模商用,预计到今年上半年,南大光电的国内市场份额就将冲到20%至30%,带动中国整体光刻胶自给率从可怜的5%提升至15%。
![]()
设备端的攻关时间同样被大大压缩,被誉为“全村的希望”的上海微电子(SMEE),在国家大基金三期的重点扶持下,终于取得了历史性突破。
就在今年5月,他们自主研发的第一台28纳米浸没式DUV光刻机,成功通过了交付验证,国产化率超过70%,验证良率更是高达95%。
这意味着,中国在被严密封锁的DUV光刻机领域,完成了从0到1的艰难一跃。
对于发动制裁的各方来说,这是一笔清晰可见的“时间损失”。
![]()
ASML的财报显示,曾一度占其总营收近一半的中国市场,在2024年的占比已经下滑到40%。
公司高层不得不悲观地将其2026年对华销售预期,从之前的高歌猛进调整为“合理水平”。
![]()
日本企业更是首当其冲的受害者,SCREEN公司44%的营收依赖中国,东京威力科创在华订单锐减,股价受挫。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日企高管,更是用“断臂”来形容失去中国部分订单的痛苦。
他们在中国市场的黄金收割期,被自己的短视行为大大缩短了。
![]()
另一面,是中国的“时间增益”。
那个原来看起来颇具挑战性的目标,2025年芯片自给率达到50%,如今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被实现。
那个曾被认为技术差距达20年的光刻机,其28纳米关键节点的突破,比所有人预想的都要早。
全球供应链的风险评估模型和采购时间表,也在被彻底重写!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