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创”与“AI”浪潮正以雷霆万钧之势交汇于金融行业的核心地带。一方面,“信创深化”已进入攻坚期,金融机构面临着将核心系统向自主可控平台迁移的严峻挑战,这对新架构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提出了前所未有的高标准。另一方面,AI技术正从“可用”迈向“重用”,智能风控、量化交易、精准营销等应用场景的爆发,带来了海量数据的治理难题和对极致“性能”的渴求。
![]()
图片1:金融AI数据中心机房
稳定压倒一切的“信创”,与追求极致弹性的“AI”,这对看似矛盾的需求,正给金融数据底座带来“双重夹击”。我们如何在保障核心交易系统稳如泰山的同时,又能敏捷响应AI业务的瞬息万变?
在此前的(TWT)调研中,行业用户的声音已经给出了明确的答案:稳定性、性能、高可用,这三大核心诉求已成为业界共识。问题既已明确,方案何在?
本文将聚焦面向金融行业的“可信AI存储”,并作为一篇技术深度解读,深度解码其“真存算分离”架构,看它如何通过“数据可靠性”、“数据一致”、“架构敏捷”三大核心优势,为信创数据库筑牢“专业SAN支撑”,从根本上回应了三大挑战。
核心前提:为何“专业SAN支撑”是AI信创的必然选择?
![]()
图片2:信创自主可控技术体系
在探讨解决方案之前,我们必须厘清一个关键问题:为什么传统的“多副本”模式在AI与信创的叠加场景下,显得力不从心?
传统的分布式数据库多采用“多副本”模式,即数据在服务器本地盘上存有多个副本以保障安全。这一架构在过去解决了部分问题,但在新挑战下,其短板被急剧放大:
写放大与资源浪费: 为了保障数据安全,每一次写入操作都可能被放大2到3倍,不仅占用了宝贵的CPU和网络资源,更造成了存储空间的巨大浪费。
故障恢复风暴: 当一块硬盘或一个节点故障时,系统会触发数据重构(Rebuild),这会在集群网络中引发“数据风暴”,导致应用性能急剧抖动。在金融高频交易场景中,任何一秒的性能抖动都可能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数据一致性隐患: 在网络分区等极端情况下,“多副本”架构可能面临“脑裂”风险,导致数据不一致,这对于金融账目等核心数据而言是绝对无法容忍的。
因此,行业亟需一种新的架构范式。将数据管理任务下沉,采用“分布式数据库 + 专业SAN存储”的“真存算分离”架构,正成为行业破局的关键。
![]()
图片3:SAN存储网络架构图
“真存算分离”并非简单地将存储与计算分离,而是实现“专业分工”:让信创数据库回归本源,专注于SQL解析、并发控制等计算任务;而将数据存储、数据保护、高可用、容灾等复杂工作,交由更专业的“专业SAN支撑”来完成。本文所解读的金融“可信AI存储”,正是这一架构的最佳实践,其核心驱动力之一便是曙光存储FlashNexus等高性能企业级存储。
亮点一:聚焦“数据就绪度”,回应“性能”痛点
在AI时代,“数据”是燃料,而“就绪度”决定了AI引擎的启动速度。一个AI智能风控模型,如果分析的是10分钟前的数据,那么欺诈行为可能早已完成。金融风控、实时营销等场景,无法容忍数据从生产端(信创数据库)到分析端(AI数据湖)的漫长等待。
![]()
图片4:金融AI智能风控系统
过去的瓶颈在于,数据从OLTP(交易型数据库)到OLAP(分析型平台)的同步,往往依赖于夜间T+1的ETL(数据抽取、转换、加载)批处理作业。这种“T+1”的模式,让AI应用“快人一步”的承诺成为空谈。
曙光存储发布的“可信AI存储”,其核心亮点之一,便是彻底改变了这一现状,实现了“数据秒级同步”。它不再依赖于传统的ETL,而是通过存储层的变革,确保信创数据库中产生的核心交易数据,能够近乎实时地汇入AI数据湖。这种从“批处理”到“流处理”的飞跃,极大提升了AI数据的“就绪度”,让AI应用真正具备了实时决策的能力。
这种“秒级”能力,源于其专业的SAN底座(如曙光存储FlashNexus)提供的极致性能:
强劲IOPS,消除I/O瓶颈: 方案采用领先的全闪架构,结合NVMe-oF等先进协议,从根本上拉近了计算与存储的距离。在实测中,曙光存储FlashNexus可提供超200万的IOPS,这意味着存储系统有足够的能力,在处理海量并发金融交易(TP类业务)的“I/O搅拌机”式读写的同时,依然有充裕的性能余量,将数据流式传输给AI数据湖,实现“鱼与熊掌兼得”。
企业级综合调优: 这种性能并非单纯的硬件堆砌。专业的SAN存储内置了复杂的I/O块优化算法、智能缓存和RAID条带技术。这些技术共同作用,确保了来自信创数据库的高并发小I/O写入,与AI数据湖的大I/O吞吐读取,能够在存储阵列内部被高效、有序地处理,互不干扰,从而打通了从数据库到数据湖的“高速公路”。
亮点二:强调“数据一致性”,攻克“高可用”挑战
金融业务的连续性高于一切。在“信创”替换的背景下,新的数据底座必须达到甚至超越传统“大型机+高端存储”的可靠性标准。
传统“多副本”方案中,数据副本不一致、跨中心切换(RPO/RTO)指标差等问题,是高可用性的致命伤。15分钟的RPO(恢复点目标),意味着一旦发生灾难,15分钟的金融交易数据将永久丢失;1小时的RTO(恢复时目标),意味着核心业务系统将中断1小时。在数字化金融时代,这无疑是不可接受的。
该方案强调曙光存储作为“单一可信数据源”。通过将数据管理统一到专业的SAN底座,彻底规避了“多副本”架构下的“脑裂”和数据不一致风险。存储阵列自身通过强大的多控技术和企业级数据保护,从源头保障了数据库的一致性。这种架构上的“收敛”,为上层的智能风控、精准营销等AI应用的“公平可靠”提供了最坚实的基石。
这是该方案技术含金量最高的部分,它将金融级的高可用能力,无缝赋能给了信创数据库:
强大多控与无网关双活: “全冗余双控”架构是企业级存储的“标配”,曙光存储FlashNexus等核心组件均采用成熟的Active-Active双活控制器设计,确保任何单一控制器故障均能实现业务的无感知切换。 而该方案的“杀手锏”在于提供了“无网关双活”能力。这意味着,它无需依赖昂贵且复杂的第三方网关或虚拟化设备,仅依靠存储系统自身的能力,即可实现跨数据中心的“双活”。两个数据中心同时在线处理业务,当一个中心整体故障时,业务能“秒级”切换至另一中心,真正实现RPO=0(数据零丢失)和RTO≈0(业务秒级恢复)。
![]()
图片5:双活数据中心容灾架构
企业级数据保护: 该方案构建了远超“数据副本”的数据安全防护网。
高性能快照: 区别于缓慢的传统备份,专业的SAN快照(如FlashNexus的秒级快照)利用写时重定向(Redirect-on-Write)等技术,能瞬时创建生产数据的“副本”。AI开发人员可以在几秒钟内,用一个“零空间占用”的快照,拉起一个与生产环境完全一致的测试数据库,极大加快了AI模型的迭代和验证速度。
多层级容灾: 除了“双活”,该方案还支持从本地、同城到异地的多层次数据容灾方案(如组成3DC或多DC),构筑了金融级的数据安全堡垒,确保数据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丢、不错、不乱”。
亮点三:突出“架构敏捷性”,筑牢“稳定性”基石
AI业务具有“试错快、迭代快”的天然属性。今天,一个算法团队可能只需要10TB空间测试模型;明天,一个新模型就可能需要100TB的训练数据。
在传统的“计算存储一体化”或“多副本”架构中,计算与存储被牢牢“绑定”。为AI任务扩容存储,往往意味着必须同步增加服务器节点,反之亦然。这种“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僵化架构,导致扩容周期长、成本高昂,且任何一侧的变更都可能影响全局的稳定性。AI训练任务的高负载,甚至可能拖垮核心的数据库业务。
“真存算分离”架构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敏捷性,其精髓在于实现了“数据层稳如泰山,计算层灵活弹性”。
稳定性: 数据底座(专业SAN存储)作为一个独立、高可用的资源池,其稳定运行不再受上层计算任务(如AI训练、数据库查询)的频繁启停、资源抢占甚至故障的影响。AI训练服务器的CPU“跑满”,甚至宕机,都不会影响到核心数据库的平稳运行。
敏捷性: 客户可以真正像“拧水龙头”一样,按需为AI训练任务或信创数据库分配存储资源。计算与存储可以独立地、线性地扩展,极大缩短了AI从构想到落地的时间。这种敏捷性,使得金融机构敢于“试错”,从而显著降低了AI创新的成本。
生态验证:从“方案”到“实践”,赋能金融客户
一个“靠谱”的方案,不仅要技术领先,更要经得起实践检验。该“金融可信AI存储方案”并非空中楼阁,它已经构建了成熟而强大的生态体系。
在生态适配层面,该方案已与东方国信(CirroData数据库)、南大通用(Gbase数据库)等主流信创数据库厂商完成了深度的联合适配与优化,共同打造“信创数据库 + 曙光专业存储”的AI数据平台解决方案,为客户提供了“开箱即用”的保障,极大降低了信创替换的风险。
更重要的是,该方案已在多家金融机构的核心场景中得到了“真刀真枪”的检验。例如,在江海证券等客户的实际应用中,该方案在支撑高频交易(要求极致的低延迟)、应对突发故障(要求RPO/RTO为0)、处理高并发复杂业务(如清算与交易并行)、以及长时间高强度持续负载等金融四大关键场景中均表现出色,充分验证了其作为“可信AI”底座的卓越能力与可靠性。
![]()
图片6:曙光FlashNexus全闪存储
总结:构筑AI+信创时代的“可信”战略支撑
回到我们最初的问题:面对“信创”与“AI”的双重挑战,金融数据底座何去何从?
回应TWT调研中的三大核心诉求,“金融可信AI存储方案”给出了清晰且坚定的答案:
以“数据就绪”,回应并解决性能瓶颈;
以“数据一致”,回应并保障高可用;
以“架构敏捷”,回应并夯实稳定性。
在信创与AI深度融合的今天,选择这样一套以曙光存储FlashNexus等专业SAN为支撑、经过生态验证的“真存算分离”存储方案,已不仅是单纯的技术升级。它更是一次保障业务连续性、释放数据潜能、构筑“可信AI”的坚实战略布局。这正是在不确定性的时代中,金融机构所能把握的最具确定性的“先进存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