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夏末,意大利雷特 4 频道政治节目主持人弗朗切斯卡・巴拉像往常一样梳理工作素材时,一位男性访客的留言让她陷入了前所未有的震惊。
某色情网站正散布用人工智能技术合成的她的裸照。47 岁的巴拉看着那些被恶意篡改的图像,职业积累的从容瞬间被侵犯感与羞辱感击碎.
但比图像本身更刺痛她的,是青春期前女儿的一句提问:“你感觉怎么样?” 在巴拉听来,这句稚嫩的话语里藏着孩子不敢说出口的恐惧:“如果这事发生在我身上,我该如何应对?”
与此同时,拥有全球超 700 万订阅者的 “社交媒体女孩” 论坛,因设有 “意大利名人裸照” 专区引发公愤,成为意大利公共领域近几个月曝出的又一性别歧视网络平台案例。
![]()
性别歧视阴影下的网络平台乱象
在意大利的网络空间中,两股性别歧视平台的势力曾长期盘踞,将女性尊严肆意践踏。
拥有全球超 700 万订阅者的 “社交媒体女孩” 论坛,表面看似普通社交社区,实则暗藏肮脏的 “灰色地带”。
专门设立的 “意大利名人裸照” 专区,多年来持续发布多位公众人物的 “脱衣” 伪造照片,就连传奇演员索菲亚・罗兰也未能幸免。
更令人发指的是,该论坛此前还存在名为 “吾妻”(Mia Moglie)的群组,男性成员在群内毫无顾忌地交换妻子的私密照片,将婚姻中的信任与尊重抛诸脑后,把女性当作可供交易的 “物品”。
这个活跃了 11 年的平台,如同隐藏在网络深处的 “毒瘤”,直到近期在舆论的强烈谴责与关闭呼声中才被立案调查。
![]()
另一大 “毒瘤” 则是 Phica 网站,单从名称便能感受到其对女性的冒犯。
取自意大利语中对女性生殖器的俚称变体,字里行间都透露出低俗与恶意。
该网站不仅挑战公序良俗,更将矛头直指政界高层,曾发布包括意大利总理乔治娅・梅洛尼在内的数十位知名女性的篡改图片。
并配以色情评论,相关内容在网络上疯狂传播,严重损害女性形象与尊严。目前,Phica 网站已被意大利检方查封,运营者正接受调查,但平台留下的伤害仍在持续。
而意大利知名记者兼作家弗朗切斯卡・巴拉的遭遇,更让这些平台的危害浮出水面。
身为雷特 4 频道政治节目主持人的她,意外发现某色情网站散布自己的 AI 合成裸照,愤怒之下,她成为意大利首位公开谴责并正式起诉 “社交媒体女孩” 论坛的知名女性。
从总理到记者,从传奇演员到普通女性,这些平台的侵害范围早已无孔不入,成为意大利网络空间中挥之不去的性别歧视阴影。
![]()
受害者的困境与零星反抗
面对性别歧视平台的猖獗侵害,受害者们的维权之路布满荆棘,陷入多重困境。
安娜玛丽亚・贝尔纳迪尼・德帕斯律师事务所团队在推动集体诉讼时发现,年轻女性群体对参与诉讼最为犹豫。
团队律师达妮埃拉・卡普托透露,一位 21 岁女性在 Phica 论坛发现自己的照片后完全震惊,却始终对是否参与诉讼举棋不定。
与年长且事业有成的女性相比,她更担心诉讼曝光会影响个人声誉、职业前景,甚至改变整个人生轨迹。
经济压力则是压在多数受害女性身上的另一座大山。绝大多数受害女性不具备追究法律责任的经济能力,尤其是当散布照片的责任人与自己存在经济关联时,维权之路更显艰难。
![]()
就像在 “Mia Moglie” 论坛中,不少丈夫发布妻子的私密照片,受害女性若选择维权,可能面临失去经济来源的风险,陷入 “维权无门,沉默痛苦” 的两难境地。
更令人寒心的是,普通女性多年来持续向警方举报这些违法论坛,但投诉始终未获重视,司法体系的漠视让受害者的希望一次次破灭。
即便如此,仍有勇敢者选择站出来发起反抗,阿加塔・维便是其中之一。
今夏,她发起关闭 Phica 论坛的请愿书,在此之前,她曾无数次联系网站版主要求删除违规照片,却屡屡陷入 “删除 — 重现” 的恶性循环。
阿加塔・维发现,平台上某些违规页面的内容最早可追溯至 2006 年,时间跨度长达十余年,且约 80% 的素材都未获得女性本人同意。
每一次删除后,新的违规内容又会迅速涌现,但阿加塔・维从未放弃,她的坚持如同黑暗中的一抹微光,不仅代表着个人的抗争,更反映出无数受害者不愿屈服的态度,为后续的维权行动注入了力量。
![]()
从个体遭遇看社会深层问题
弗朗切斯卡・巴拉在面对 AI 合成裸照的冲击时,最让她心碎的并非图像本身,而是青春期前女儿那句看似简单的提问:“你感觉怎么样?”
在巴拉听来,这句稚嫩话语的背后,藏着女儿不敢直言的恐惧 ,“如果这事发生在我身上,我该如何应对?”
这份来自至亲的担忧,像一根刺扎进巴拉心里,更折射出意大利年轻一代女性对自身安全的焦虑。
孩子的疑问,不经意间揭开了意大利社会长期存在的性别安全隐患,也让人们意识到,此类网络伤害带来的恐惧已悄然蔓延至未成年群体。
而这一切的背后,是意大利长期深陷的厌女症困境。这种对女性的不尊重,如同细密的蛛网缠绕在社会肌理之中,渗透在日常话语、职场环境乃至公共政策的隐性角落。
![]()
当 “社交媒体女孩” 论坛的 “吾妻” 群组公然交换妻子私密照片,当 Phica 网站用低俗名称和色情评论践踏女性尊严时,部分男性对女性主体地位的漠视暴露无遗。
他们将女性视为可随意支配、用以满足私欲的 “附属品”,而非拥有独立人格与权利的个体。
正是这种根深蒂固的厌女情绪,为性别歧视网络平台的滋生提供了温床,也让 AI 技术成为加剧伤害的 “帮凶”,构成空前复杂的社会挑战。
更令人担忧的是,意大利在青少年性别教育上的滞后,进一步加剧了问题的复杂性。
作为欧盟少数未设立强制性性教育课程的国家之一,意大利的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难以系统学习性别平等、自我保护与情感尊重的相关知识。
他们对 “同意原则” 的认知模糊,对网络暴力的危害缺乏警惕,也不知如何在遭遇侵害时维护自身权益。
而政府近期计划限制学校性教育与情感关系课程的决定,更被巴拉等有识之士视为 “倒退”。
在网络暴力与 AI 合成伤害日益严峻的当下,减少性教育课程,相当于切断了青少年认识自我、保护自我的重要途径,让社会深层问题的解决更添阻碍。
![]()
全球视野下的应对与反思
面对愈演愈烈的 AI 合成图像伤害事件,意大利率先迈出监管步伐。
今年 9 月,意大利成为欧盟首个通过全面人工智能监管法的国家,明确规定对传播 AI 生成或篡改内容造成危害的违法行为可判处监禁。
这一立法举措为打击此类违法犯罪提供了法律依据,是应对挑战的重要进步,也为其他国家提供了参考范本。
然而,法律的出台并未完全解决问题,团队律师达妮埃拉・卡普托指出,当前主要难点在于追查有害图像传播平台的幕后操纵者。
特别是多数平台源自境外,加上网站被关闭后易出现新替代品,监管始终处于 “被动追赶” 的状态。
更关键的是,此类问题并非意大利独有,已成为全球性现象,严重到需要国际社会协同应对的地步。巴拉对此有着清醒认知,她指出各方政界人士需共同制定 “应对方案”。
因为 “形势只会日益恶化”。在她看来,方案不能仅停留在法律层面,还必须包含提高公众认知的内容,让人们意识到 “此类网络暴力可能致命”。
![]()
2013 年,14 岁少女卡罗莱娜・皮基奥因社交媒体流传其未经同意的视频而自杀身亡
成为意大利首位网络霸凌受害者,巴拉多次援引这个案例,就是为了以惨痛教训警示公众,推动全社会对网络暴力危害的重视。
巴拉强调,解决问题既需要立法手段,只有消除社会中的厌女情绪,树立性别平等的观念,才能从根源上遏制性别歧视网络平台的滋生。
国际社会更需加强跨国合作,打破地域壁垒,让违法者无处遁形。
从意大利的立法尝试到全球层面的协同呼吁,这场对抗 AI 合成图像伤害的行动,已超越国界,成为维护全球女性数字尊严的共同战役。
![]()
结语
意大利 AI 合成裸照及性别歧视网络平台事件,是技术滥用、社会厌女与监管滞后交织的产物。它让从总理到普通女性的众多受害者承受屈辱,也暴露了意大利社会的深层问题。
从阿加塔・维的请愿反抗到国家立法监管,从巴拉的仗义执言到国际协同呼吁,各方努力虽面临挑战,却为打破困局带来希望。
这不仅是意大利的抗争,更是全球女性对尊严与安全的呼吁,唯有凝聚立法、文化、教育与国际合作的多方力量,才能驱散网络阴霾,让性别平等的阳光照亮每一个角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