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48年国民党部队在全国局势上来说已经处于下风了,而蒋介石正在为东北地区的作战形势焦头烂额,无奈之下他只能再次把自己的黄埔嫡系爱将杜聿明再次叫到了东北地区。杜聿明见到自己这位老校长,便问他对于东北战局有几成胜算?蒋介石支支吾吾说出自己有六成胜算。然而听到老蒋如此回答,杜聿明却无奈地叹了一口气。
![]()
短暂的假象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之后,蒋介石一方面让国民党部队抓紧时间奔赴重点城市进行接收,另一方面却下令八路军和新四军原地驻防,不得乱动,更不能擅自去接受日军的投降。甚至于国民党军方高层和投降日军已经达成协议,如果八路军或者新的军强行接收日军投降,日军可以进行反击。
![]()
蒋介石就是再迟钝,也认识到,要趁着机会赶紧占据有利形势。毕竟在抗日战争这几年间,八路军和新四军在敌后发展的如火如荼,等到1945年,曾经被蒋介石堵在延安的少数根据地的红色力量如今已经彻底的星火燎原之势了。
在当时的中国东北三省工业条件最为雄厚,因为其特殊的历史和地理因素,这里也成为当时中国工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为了抢夺这一重点区域,蒋介石不惜派遣空军开始往东北运输部队。而此时延安方面也早已认识到东北的重要性,于是也是下令从华北和山东地区抽调精干力量赶往东北开始新的斗争。
![]()
老蒋对于东北地区是相当重视的,所以他派遣了当初自己麾下最为装备精良的远征军系列前往东北作战,其中就包括大名鼎鼎的孙立人和廖耀湘等部队。
在国共双方在东北展开较量的一开始,国民党部队是占据优势的。在赶赴东北的时间抢夺中,国民党部队由于运输渠道占据优势,所以他们运输部队更多更快,而部队休整,也比当时的解放军强得多,所以在开战之初,国民党部队凭借装备和人员上的优势,也打了不少胜仗。
![]()
最起码在东北地区在白崇禧和熊式辉搭档的过程中,国民党部队虽然也吃了不少败仗,但总体来说还是能够稳住局面的。
自己玩砸了
然而随着四平战役结束之后,老蒋不知道是怎么想的,突然又自信心爆棚。也许是嫉妒白崇禧在东北地区工作开展得太过顺利,于是他便将白崇禧调回南京,明升暗降,解除其对部队的控制权力,同时让陈诚去东北主持事务。
![]()
陈诚原本想着东北局势有所好转,自己去镀镀金捞点经验,结果没想到等他去到东北开展一系列措施之后,东北的形势急转直下。
虽然说东北之败根源在蒋介石身上,但是这其中绝对跑不了陈诚的过失。明明是国共双方的关键时期,陈诚还在想着整编军队,这也使得相当一部分士兵被从国民党军队中清退,他们中很大一部分人转而投靠了解放军。原本四平之战之后,伤筋动骨的解放军却也抓住这难得的机遇,再次蓬勃发展起来。
![]()
曾经蒋介石引以为傲的新一军虽然作战能力强,但是由于此时国民党部队为了扩充军队,临时拉起了不少部队,同时也收编了不少部队,为了提高这部分的素质,他们便把新一军这样的精锐之师打散到各个部队中去,企图想着用他们起到模范作用,提高整体部队素质。
![]()
他们的想法是好的,但是当时的形势下不会给他们这样长的时间让他们去做这件事了。于是部队的整体素质没有得到提高,反而新一军这样的能战之师被拆得七零八落。
自己都没有信心
眼看东北局势恶化,蒋介石无奈之下,也只能再次把已经在徐州筹划华东战事的杜聿明再次叫到了东北地区,以图挽救危局。
杜聿明之前作为第五军军长,更参加过远征作战,所以他对远征军系列的部队是相当熟悉的。但是奈何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等到杜光亭去到东北的时候,这个烂摊子谁也收拾不动了。
![]()
等到杜聿明到了东北之后,见到了蒋介石,他问蒋介石对如今的东北战局有几分胜算。而老蒋作为最高统帅,面对此时的东北残局,也只能支支吾吾说个六成胜算。
![]()
蒋介石说完这话,杜聿明心都凉了。蒋介石作为最高指挥,在此时竟然只有信心说出六分胜算。实际上,就连蒋介石内心已经做好了打不过战败的思想准备了。既然老蒋自己都没有信心了,东北地区的国民党部队又怎么能有什么特别的建树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