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行政命令使气氛有所改变。在与中方会晤一周之后,特朗普就降低了所谓的“芬太尼关税”,兑现了口头承诺,态度上也放出了善意,但是明显地保留了筹码。外界关心这一步到底能不能落实,也担心这是试探性的举动,更希望它能把之前提出的想法变成可以执行的合作。
行政令篇幅不大,弦外之音很多:一方面要强调中国会帮助阻止芬太尼进入,另一方面美国也会给中国一些“激励措施”。降关税就和铺路一样,但是另外一只手并没有松开。美国明白芬太尼的问题靠内部治理和末端执法很难解决,不与中国的合作就连基本的节奏都难以保持。
![]()
文件还规定如果中国不履行承诺的话,美国将会根据情况作出调整,必要时会应对紧急情况——典型的后门条款:推进要推进,回旋也要留有余地,控制权掌握在自己手中。禁毒合作不是单边考核,何为履行、标准由谁确定、什么是紧急情况,如果按照单方面的逻辑,很容易变成预期设定倒逼执行的套娃,禁毒合作就变了味,禁毒成了话术,没有意义。
最重要的是美国国内所处的困境。芬太尼泛滥是社会病、制度病、市场病共同作用的结果,把责任推到中国身上既不合情理又不公正,会破坏外部合作的情感基础。只有发现并纠正自己的问题,才有进一步发展的机会。
![]()
在执行端,行政令把落实和监督的工作交给了国土安全部长诺姆,由他会同国务卿、财长、司法部长以及白宫国家安全团队,滚动报告需要进一步采取行动的情况。阵容上突出重视,但是跨部门联动最容易出现各部门各自为政、形式主义掩盖实质问题的情况。禁毒合作要依靠流程、证据和执法监管的对接来检验,并非靠几句“抓紧”或者一轮“喊话”就可以完成的。
行政令的技术细节还未公布,所涉及的税目、降幅区间、时间表等缺失,使得外界对于善意力度的判断只剩下“观感”。观感容易受政治氛围的影响,如果不能证明这不是一时冲动的话,就需要把细节补全。FBI局长预计稍后会来华,如果能把证据链对上、把执法合作规程理顺、把案件协作机制落实到位,那才是“合作在路上”的关键体现。
![]()
合作不是“施舍”,也不是“听从”。中国参与禁毒,是出于对中美大局以及全球公共安全负责的态度。过去在合规管理、源头治理、执法协查等方面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清单化的清单化,规则化的规则化。合作必须利益对等、责任明确,否则就会空心。美国也得克服意识形态的偏见,不能把合作变成一场舆论秀,在台上强硬,在台下又犹豫不决,执法的目的并不是取悦选民。
外界将以禁毒合作的启动和进展来判断中美其他的“休战条款”能否推进;如果走稳了,经贸议题就可以有序地进入;反之被政治化、污名化,空间就更窄。特朗普习惯情绪化的输出,善于利用芬太尼来发挥,这是他的风格以及团队的路线。国土安全线第一次开始与中国打交道的时候,磨合期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最重要的是不能被“鸡毛蒜皮”的小事所左右。
![]()
美国方面留下了一个后门,中国也绝不会束手待毙。双方都有策略空间、可以调节节奏,这不是一件坏事,适度的弹性可以防止小波动就翻车。前提就是不能把后门变成前门,也不能把预案当作常态,向前走的步子不能总是迟疑。
务实推进的重点工作期望有很多。首先标准要明确,“履行承诺”和“紧急情况”的界定应清单化、量化、可验证,公开透明,避免上纲上线。证据链怎样对接、线索共享怎样保密、联动执法怎样启动和评估,要形成可以重复使用的流程,每次会谈最好确定一个机制。
其次需要减少表演,镜头前的强硬不能代替台下的协调,跨部门避免“你出镜我背锅”,用耐心和流程代替口号堆砌。
![]()
窗口已经打开。下一步要看双方能不能把“善意”变成“行动”,把“姿态”变成“标准”。谁在推动、谁在拖延,时间自会揭晓。这件事有走向双赢的可能,关键是把话说实、把事做细,解决事情而不是让对方难堪。禁毒这条线如果走好了,中美之间的互动就会更加稳健;如果继续陷入出尔反尔、忽冷忽热的老路,代价很大,信任也很难再建立起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