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10月,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物理学奖授予三位量子物理学家,表彰他们数十年前在电路量子领域的突破,这一结果让不少人好奇:诺奖的评选标准究竟是什么?那些改变世界的科研成果要经过怎样的检验才能获奖?
前诺贝尔物理学奖委员会主席Thors Hans Hansson的独家专访,为我们揭开了这项顶级荣誉背后的神秘面纱,从提名到颁奖的漫长历程,从委员会的运作机制到获奖趋势的变化,每一个细节都藏着对科学精神的坚守。
![]()
![]()
评选不是“突击检查”
咱们普通人总觉得诺奖评选是件特别神秘的事,好像有一群大佬关起门来拍板就行,但Hansson教授一句话就打破了这个误区:今年获奖的实验早在80年代就完成了,提名已经被反复考量了几十年,这背后是一套环环相扣的严谨流程,绝不是临时起意的决定。
诺奖评选的起点要比我们想象的早得多,每年10月公布结果后,下一年的评选工作就已经启动。以物理学奖为例,委员会会先向全球相关领域的顶尖专家发出数千份提名邀请,这些专家涵盖了各个细分方向,但有个硬规矩,不能提名自己。
![]()
收集到几百份提名后,委员会会筛选出初步候选人,再邀请更专业的学者进行深度评估,形成详细报告,之后才进入委员会内部讨论环节,最后提交给瑞典皇家科学院投票确定最终得主,整个流程走下来,短则几年,长则几十年,目的就是让成果接受时间的考验。
更有意思的是,评选并非先定人再看成果,而是先聚焦领域和成果本身。委员会首先会判断哪个领域的突破更具里程碑意义,比如今年的量子物理、2016年的拓扑相变,确定方向后再从相关研究者中筛选。
![]()
这就避免了因个人名气而忽略真正重要的成果,不过这也会带来棘手问题,比如大型粒子物理实验动辄有几千人参与,而诺奖最多只能颁给三人,如何选出最核心的贡献者,考验着委员会的专业判断力。
![]()
委员会不是“一言堂”
很多人以为诺奖委员会主席是“终身制”的权威大佬,但Hansson教授的经历却颠覆了这个认知,他自己连任期起止年份都记不太清,只记得最多九年的任期限制,还直言“任期太长会影响力过大”。
![]()
事实上,物理委员会主席是轮换制的,这从制度上避免了个人意志主导评选结果,委员会的组成也有严格规范,成员由瑞典皇家科学院选举产生,提名通常来自科学院的物理小组,所以成员基本都是顶尖物理学家。
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只关注自己的专业领域,Hansson教授透露,委员会成员必须了解所有提名主题,哪怕是跨领域的内容,讨论和学习的过程本身也是对科学认知的拓展。
![]()
而且委员会没有“最终拍板权”,他们提出的候选人名单还需要提交给科学院相关学部投票通过,这种分权机制进一步保证了公平性,委员会的工作里,最“神秘”的莫过于内部讨论环节,2016年拓扑相变领域的获奖结果就是个典型例子,BKT理论的提出者中有两位获奖,另一位却未入选,反而加入了霍尔丹,这样的取舍背后有怎样的考量?
Hansson教授只说讨论过程要保密50年,留给历史学家去挖掘。这种保密机制看似不近人情,却能让成员畅所欲言,避免受到外界干扰。除了专业判断,委员会还会关注女性科研工作者等群体,尽可能做到全面考量。
![]()
正是这样的运作模式,让诺奖评选既能坚守专业标准,又能保持开放包容。而随着历年获奖数据的积累,一个趋势越来越明显,获奖者的年龄似乎越来越大了。
![]()
年龄不是“硬指标”
打开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历年名单,不难发现一个规律:近几十年的获奖者平均年龄在不断上升。有人调侃“诺奖是给老爷爷的荣誉”,但Hansson教授的分析却道出了背后的深层原因。
![]()
他把这种现象分为三类情况:有的成果像高温超导,一经发现就知道是重大突破,获奖会相对快一些;有的像引力波探测,大型实验本身就需要数十年时间;还有的就像今年的量子物理成果,其科学意义需要时间沉淀才能完全显现。
这种“慢获奖”的趋势,本质上和诺奖“时间检验”的标准是一致的,随着科学研究的深入,很多突破的影响范围和深层价值,往往需要更长时间才能被充分认识,而且现代科学研究越来越复杂,尤其是大型合作项目,从成果出现到厘清核心贡献者,本身就需要更长周期。
![]()
![]()
这恰恰说明,科学研究从来不是“标准化生产”,多元的探索路径和独特的个人特质,反而能孕育出更伟大的突破,从Hansson教授的揭秘中我们不难发现,诺奖评选既不是“神秘莫测的暗箱操作”,也不是“只看名气的论资排辈”。
诺奖的真正意义,从来不是给科研者贴上“成功”的标签,而是向世界传递一种科学精神:真正的研究,是不计名利的探索,是经得住时间的坚守,是对好奇心的永恒追逐。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