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学家们试图探究不同人类群体的起源,以及它们之间是否存在互动。在中国安徽省华龙洞遗址出土的人类牙齿的发现引发了更多的好奇。这些化石揭示了晚中更新世时期亚洲古人类的多样性,相关研究已发表在 《人类演化杂志》 上。这些化石牙齿展现出一种原始与现代特征的奇特组合,这与亚洲大陆上智人的演化分类相悖。这项研究是在国家人类演化研究中心(CENIEH)团队的努力下完成的。
华龙洞的化石几乎完整的颅骨,保存着14颗牙齿、部分上颌骨、各种孤立牙齿、股骨碎片及其他颅骨残骸。研究人员对21个牙齿元素进行了比较分析,以识别其形态特征。根据CENIEH的研究,它们具有中更新世典型的粗壮牙根,并且第三磨牙较小。研究结果表明,华龙洞的化石缺乏尼安德特人的牙齿特征,暗示存在一个独特的群体;这种特征组合可能是进化过程的结果。
Knewz.com 指出,这些结果可能涉及与原始物种的遗传混合,或者与人类相关的谱系。华龙洞的证据表明,早在30万年前,智人的特征就已经出现在亚洲。虽然面部区域几乎展现出现代特征,但牙齿和下颌的特征却显得相对古老。“这是一种前所未见的原始特征与衍生特征的结合,几乎就像进化的时钟在身体的不同部分以不同的速度在滴答,”CENIEH的古人类学家玛丽亚·马丁农-托雷斯解释道。这证明了人类进化既不是线性的,也不是均匀的,而是充满了实验性。
这些牙齿属于华龙洞人,他们是一个神秘的古人类群体,首次发现于2006年。研究人员发现大约16个生活在中更新世时期、约30万年前的这一物种的个体。根据Live Science的说法,这些个体的骨骼被认为是一种东亚直立人,约在170万年前到达中国。在进行牙齿分析之前,研究人员发现他们的面部特征与现代人相似,但四肢比例则是直立人。这些数据仍然比较粗略,因为古人类学家仍在研究中国人类的进化历史。
这项研究由华龙洞发掘项目的主任吴秀杰教授主导,并与国家人类进化研究中心(CENIEH)合作。据LBV杂志报道,后者的团队中有牙科人类学专家玛丽亚·马丁农-托雷斯和何塞·玛丽亚·贝尔穆德斯·德·卡斯特罗。这个遗址是一个化石宝库,这些牙齿显示出非洲和亚洲之间可能存在平行进化的迹象,源于复杂的相互作用。华龙洞遗址与潘县大洞、金牛山等其他遗址相连,这些地方也发现了具有类似模糊特征的化石,突显了杂交在进化过程中的重要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