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高气爽,中山市南朗街道崖口村的热度在工作日依旧不减。即将收割的千亩稻田吸引了众多游客,来自深圳、香港、澳门等各地车辆在村道旁有序停放,咖啡香与稻香在空气中交织弥漫。
据统计,自2024年深中通道通车后,来自香港、深圳等城市的游客纷纷涌入,崖口村日常接待游客数可达1—2万人/天,2024年累计接待游客584万人,今年预计超过600万人。
在乡村文旅“跟风易、长红难”的普遍困境下,作为广东省“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首批典型村,崖口村凭借其独特的文旅“算法”,成功实现了从“网红”到“长红”的蝶变,在强村、富民、兴业的道路上,为乡村振兴提供了独具特色的“崖口方案”。
![]()
![]()
一碗蟹饭引爆流量
“松弛感”成为新特产
在村党委书记谭锦鹍看来,崖口村的发展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文旅“算法”。三波相继而来的流量,并非偶然,而是深挖文旅资源、准确掌握市场脉络的成果。
第一波流量,始于味觉。2017年,一碗藏着整只螃蟹的“崖口煲仔饭”引爆网络,成为村庄走红的起点。以此为契机,崖口村开始系统布局文旅产业。如今,煲仔饭一条街已汇聚约10家店铺,其中两家年产值突破3000万元,将“一顿饭”做成了“一条产业链”。
餐饮走红是起点,但崖口村的基础始终是农业。在发展文旅的过程中,“宜农”是崖口村始终坚持的原则。为最大化生态效益与观赏价值,崖口村采用“农时稻田,闲时花海”的轮作模式,在千亩稻田中播种紫云英和格桑花。连片稻田、花海景观吸引众多来自深圳、东莞、珠海等大湾区游客慕名前来。
![]()
第二波流量,定调于“年轻化”。以东堤集市和遍地开花的“村咖”为代表,崖口村精准地把握住了年轻一代的需求。
10月30日下午三点,崖口村东堤集市90多个摊位的老板聚集在一起,开始了紧张的抽签环节,这次抽签将决定他们未来3个月摊位的位置。一囍茶档的老板已在这里摆摊4年,这次幸运地抽到了前排,这意味着更好的生意。
崖口村委会于2021年启动东堤集市项目,为创业者免费提供约90个摊位,低成本的创业模式吸引了众多村民参与其中,本地村民经营的比例约占六成。凭借海风、日落、小吃等年轻化元素,东堤集市迅速成为中山热门打卡地。
![]()
第三波流量,凭借“松弛感”牢牢锁定了游客群体。“一个多小时的车程就能同时欣赏稻田与海景,是难得的放松体验。”从深圳自驾而来的郑女士感慨道。2024年6月30日,深中通道的开通为这个“网红村”再添新流量。为了留住游客,崖口村积极布局高端民宿产业。
稻田旁,设计感十足的“野小院”民宿格外引人注目。这个源自湖南郴州的品牌于2024年落户崖口。与背靠大型景区的湖南不同,店长徐彦芝表示,这里非节假日的游客量也很多,时常处于满房状态,还有不少“回头客”。“我们的客人日常工作压力很大,但是每次来到我们民宿,他们都直言在这里身心放松了不少。”她欣慰地分享道。
![]()
目前,崖口村已在村道和稻田边逐渐发展起“村咖”30余家、民宿13家,集装箱美食街有18家商铺,东堤集市有约90家商铺,煲仔饭一条街、海鲜一条街商铺林立,形成了超6公里的“美食经济带”。丰富的业态成为了留住人流的关键。
![]()
“不谈就业谈创业”
百名青年返乡做“主理人”
崖口村留住的,不只是游客,还有村民。
“我们村现在不谈就业率,谈创业率。”谭锦鹍的话语中透着自豪。稳定的客流为村民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从开办民宿、咖啡店,到租赁电瓶车、销售崖口特色农产品,崖口村民“人人都是老板”。目前,已有170多位年轻人返乡创业。
![]()
2024年底,谭锦鹍的一通电话让曾在上海、深圳从事烘焙行业的杨雯杰下定决心回到崖口村,在“向云端”咖啡店内开起了自己的烘焙店。
“回村可不意味着‘躺平’!”刚从烘焙室出来的杨雯杰笑着说道。不论是研发新品、洽谈合作还是日常经营,需要付出的心力不比在深圳小。与大城市不同,经典款式在这里的竞争力有限,她试使用崖口特产富硒大米等本土元素研发新品,深受游客喜爱。下一步,她计划研发便于携带的常温伴手礼,让崖口通过一份份伴手礼为更多人所熟知。
在项目引进上,谭锦鹍有着长远考量:“我们会选择能够引领村民发展的新业态,发挥示范带动效应,村民自然会学习跟进。”如今,无需远赴他乡,村民“足不出村”即可掌握市场前沿的“新知识”。
午后时分,JANLU简庐电厂工坊内,店长陆伟宁正在水吧台和面包窑之间忙碌着,这位曾在中山三乡镇独立经营咖啡店的创业者,因台风等影响经历挫折。如今在家门口受聘作为店长重操旧业,他倍感踏实:“这里既能放松身心,更是系统学习运营的良机。”
相较于引入第三方运营,崖口村始终坚持“村委搭台、村民主角”模式,确保流量红利真正惠及村民。2023年,崖口村物业管理有限公司正式成立,通过“强村公司+村民合作社”模式整合民宿、商铺、土地资源。2024年,村集体收入达3500万元。
![]()
品牌力+创新力
崖口“算法”的二次迭代
如果不创新,我们就会被反超。”谭锦鹍的“算法”仍在不断更新中。这种追求卓越的精神,吸引了许多敢于突破常规的创业者,来自中山黄圃的杨宇澄便是其中的一员。
今年国庆,由旧电厂改造的JANLU简庐电厂工坊开始试营业,退役的发电机组成为店内独特景观,欧洲乡村柴窑搭配窗外稻田,让工业遗存与自然生态碰撞出新奇体验,试营业便成为游客打卡热点。
但负责人杨宇澄的愿景不止于此。“我希望把这里打造为一个内容输出场景和文化交流平台。”结合充满历史感的工业风布置,搭配窗外的原生态稻田景观,“这里可以化身T台、音乐厅、科技体验中心。”
“这里让我重新认识了中山。”在JANLU简庐电厂工坊内,深圳游客发出了这样的感慨。崖口村,正成为更多人认识中山的新窗口。
![]()
品牌化是崖口村在文旅发展中突围的另一“利器”。
瞄准文旅市场和高端消费市场,崖口村依托生态优势打造富硒大米品牌,将大米价格从原来的2.5元/斤提升至20元/斤。目前,崖口大米年产量可达320万斤,成为崖口煲仔饭的主要原料。
此外,随着“村咖”规模逐渐扩大,为保证咖啡品质,2024年9月,崖口村推出自营品牌“崖口咖啡豆”,精选云南保山咖啡豆统一加工,稳定货源质量,为村内轻餐饮提供优质豆源,进一步丰富了崖口的农产品品牌矩阵。
未来,崖口村将围绕提升文旅承载力、拓宽共富路径、激活发展动能三大方向持续进发:加快南朗快线崖口段开路口项目,缓解交通压力;活化旧工业区厂房,改造青创园、文创工作室,打造产业升级新引擎;开发乡村酒店、星空露营基地、滨海艺术市集等高端项目,串联孙中山故里旅游区,构建黄金旅游线路。
采写:南方农村报记者李瑞雪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