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答案,科学家们也想知道,所以他们做了一个实验。
2014 年,科学家在北京颐和园给雨燕安装了 GPS 定位器。
科学家想知道:到底飞去了哪里?
![]()
结果发现:这只小鸟从北京出发,飞越整个中国,穿过东南亚,跨过印度洋,最终抵达非洲南部。
往返距离超过 3 万公里。
它不是飞到我国南方,甚至也不是飞到东南亚,而是一路南飞到非洲。
![]()
为什么要飞这么远?
科学家一开始也困惑,直到他们仔细分析了采集到的数据,答案才浮现出来。
食物
研究显示,这些鸟在非繁殖季节,大约有123天处在年降水低于 600 毫米的地区。
这意味着它们在寻找特定的气候条件,而这种气候条件决定了昆虫的活跃程度。
你看,鸟是恒温动物。只要不是特别冷,温度本身对它们影响不大。
但昆虫不是。气温下降,昆虫要么死掉,要么躲起来冬眠。
燕子类这种完全靠空中捕食飞虫的鸟,在北方冬天根本找不到吃的。
温度的作用不是让鸟冷,而是让昆虫消失。
所以温度,这是间接影响。
![]()
另一个研究证明了这一点:
2019 年到 2020 年,研究人员在马来西亚追踪家燕的越冬行为。
他们用 NGS 分析家燕的粪便,想知道这些鸟到底吃了什么。
研究发现:
迁徙早期(9 月),家燕的食物主要是膜翅目昆虫,占 77.67%,其次是双翅目昆虫,占 18.93%。
到了越冬期(12 月),家燕几乎只捕食膜翅目昆虫。
而在迁徙后期(6 月),它们吃更多种类的昆虫。
这说明家燕飞到马来西亚的原因,是因为那里冬天还比较暖,昆虫还比较活跃。
而且昆虫数量足够多,它们就开始挑食了,专门吃自己喜欢的。
![]()
回到问题,我国绝大多数的南方地区的气温虽然比北方暖和,但对于昆虫来说,还是冷的。所以昆虫数量也不够。
燕子类冬季迁徙至非洲南部、印度次大陆、东南亚以及印度尼西亚等地越冬。
只有在云南南部、海南岛和台湾省,部分家燕会作为留鸟越冬。
因为这些地方冬天温度比较暖和,昆虫数量较为充足。
所以决定因素真的是食物,而不是温度本身。
只要有足够的昆虫可以吃,燕子就不会继续往南飞。
![]()
这就引出了另一个问题:是不是所有候鸟都这样?
不是。这要看它们吃什么。
大雁
大雁主要以水生植物的嫩叶、细根、种子为食物,偶尔还会啄食农田中的谷物。
它们从西伯利亚和蒙古南飞,很多就在我国的长江中下游、鄱阳湖、洞庭湖等地停下来越冬。
也有一部分继续飞到东南亚。
为什么大雁不需要飞到非洲?
因为它们的食物在中国南方的湖泊湿地就有。
![]()
丹顶鹤
丹顶鹤主要以鱼、虾、水生昆虫、软体动物、蝌蚪、沙蚕、蛤蜊、钉螺以及水生植物为食。
这些食物在中国东部沿海的湿地冬天依然有。
所以中国的丹顶鹤从东北繁殖地迁徙到江苏盐城等长江下游地区越冬,就不需要继续南飞。
![]()
如果你每个冬天都去东北喂丹顶鹤,它们也不会走。
![]()
你看,这再次说明了,不是温度决定迁徙,是食物。
有吃的,零下几度也不走。
没吃的,二十几度也要飞。
气候没影响吗难道?
当然不可能。
我国科学家通过整合多年卫星追踪数据和种群基因组信息,建立了北极游隼的迁徙系统,揭示了气候如何驱动鸟类迁徙路线的历史变化。
研究发现,气候变化不仅影响当前的迁徙决策,还在漫长的演化历史中塑造了不同种群的迁徙路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