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广播电视局将网络视听精品创作作为重要抓手,积极谋划、统筹推进,以高质量视听内容支撑主题宣传任务,在坚持正确导向的基础上探索本土化表达路径,形成独具地域特色的实践经验。
政策驱动:确保方向精准执行有力
广西局围绕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关于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宣传工作的部署,落实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主题宣传整体规划,紧扣主题主线和重大时间节点,联合文旅厅、社科院等多部门协同推进抗战胜利80周年主题创作,构建“全区上下一盘棋”工作格局。
在资源整合与创作推进上,广西局联合多个单位共建动态更新的抗战题材资源库,汇集历史档案、口述史料等权威素材,将主题创作与党史教育、民族团结等长效工作有机结合,对西南战略枢纽的历史地位、红色文化的立体见证、民族文化的深度融合进行深度挖掘。
在政策扶持方面,广西局根据《广西网络视听精品创作扶持管理办法》《全区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精品生产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等文件精神,对符合主题要求、具有创新表达的重点项目给予资金、政策和资源支持,开辟备案“绿色通道”,在保证审核质量的前提下缩短办理周期。同时,印发《贯彻落实“微短剧+”行动计划 赋能千行百业实施方案》《2025年“微短剧+文旅”融合发展专项行动方案》,挖掘一批讲好广西故事、中国故事的微短剧作品,重点扶持“微短剧+红色文旅”项目。
在管理机制方面,广西局对重大主题作品实行“三道把关”。具体而言,文艺工作者精细打磨叙事,党史专家严格审查史实,文旅、社科、公安等相关部门审读剧本和成片,确保政治性、思想性与艺术性统一。坚持“重质不重量”,强化全过程指导与精准监管。
创新表达:多元作品诠释抗战精神
近年来,广西深耕抗战题材网络视听创作,作品涵盖电视剧、纪录片、微短剧等多种形态,从不同维度诠释抗战精神,为主题宣传提供多层次的内容矩阵。
电视剧《阵地》展现文化界“以笔为枪、坚守阵地”的壮阔历程,于2025年9月16日首播于央视综合频道黄金档。中国视听大数据(CVB)显示,首播当日,《阵地》收视率达3.059%,收视份额13.074%。
![]()
微短剧《飞虎乘风》以柳州军民与飞虎队将士共同抗战的历史为背景,创新采用“穿越”手法连接历史与现实,同时联动本地民族工业品牌,打造“微短剧+红色文旅+工业记忆”的融合模式,为重大主题在年轻群体中的传播探索了新路径。
![]()
在纪录片领域,《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广西抗战纪事》系统梳理广西作为西南屏障的历史作用;《桂林抗战文化城》则聚焦文化抗战的精神坚守。
![]()
广电总局2025年第一季度优秀网络视听音频作品《灯塔——纪念西南剧展80周年》则全景展现了西南剧展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传承。
传播矩阵:高效制播多端发布
自审自播平台先行布局。广西局聚焦抗战主题网络视听内容的高效制播,依托广西视听、山海短剧等四大“其他微短剧”自审自播平台,充分发挥其“自主创作+自审自播”的独特优势,构建起“创作有向—审核保质—传播提效”的完整闭环。为进一步放大传播效能,四大平台计划在重要节点推出“线上展播+专题聚合+短视频合集”,集中形成传播声势,推动抗战主题作品创作与传播效能最大化。
线上线下凝聚传播合力。广西局启动公益电影主题放映活动,大力弘扬抗战精神,在全区111个县(市、区)公共场所放映500场,在农村深入开展2万场放映,让红色文化走进千家万户、深入人心。另外,依托融媒体矩阵优势,广西局开设“广西抗战记忆”专栏,联动抖音发起主题挑战。同时,发挥区位优势,将广西抗战题材及相关优秀作品制作成越南语、泰语等,通过相关活动、海外微短剧平台等渠道传播。
大小屏协同实现全域覆盖。大屏端计划在广西广播电视台开设《山河见证——我们的抗战记忆》专题,以纪录片、访谈等形式呈现深度内容;小屏端通过抖音、快手等平台发起,鼓励用户参与二次创作。
广西正通过多元网络视听载体,塑造兼具历史厚度与时代温度的红色文化品牌。这些网络视听精品以鲜活的视听语言为桥梁,连接起过去与未来、山海与国界,将红色基因转化为可感、可亲、可传的影像力量,真正实现红色精神的传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