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21年9月,一支汇聚多国科研力量的联合考察团队深入玻利维亚亚马逊腹地——贝尼省的埃克萨尔塔西翁构造湖群。这一区域是整个亚马逊流域中最为偏远、最难接近的生态角落之一。此行并非为了探险猎奇,而是一次旨在揭示古代人类活动痕迹的系统性考古行动。
2
该地区隶属于广袤的莫克索斯平原,构成了亚马逊最大湿地系统的主体部分。从地表观察,这里呈现出典型的自然地貌组合:开阔草原、沿河林带与周期性被淹没的洪泛区交织分布,看似与其他热带湿地并无显著差异。
3
然而,当研究者启用激光雷达(LiDAR)对植被覆盖下的地形进行穿透式扫描后,隐藏在草本层之下的庞大人工结构逐渐显现。几何排列的土丘群落、网格状延伸的水道网络以及经过规划的高垄农田,共同勾勒出一幅令人惊叹的古代水利与农业工程全景图。
![]()
4
这些重要发现主要集中在罗加瓜多湖和吉内布拉湖周围地带。科学家们在帕基奥、科基纳尔、宝藏岛、雅斯查哈等多个地点开展了全面的地表勘测与局部发掘工作。借助放射性碳同位素测定技术,研究人员确认这些聚落自公元600年起便有人类持续居住,直至1400年仍保持活跃状态,延续时间长达八百年之久。
5
其中,帕基奥遗址最早可追溯至公元600年前后,其发展高峰则出现在公元1000至1200年间。彼时居民不仅留下了大量由贝壳堆积形成的文化层及密集分布的陶器残片,还构建了服务于玉米种植的精密运河体系与抬升式耕作平台——即高垄田系统。
6
这套农业基础设施所体现的技术水平,彻底打破了外界对“原始社会”生产能力的传统认知框架。
7
进入公元1300至1400年的雅斯查哈阶段,土地改造的规模与复杂程度更上一层楼。考古材料表明,这一时期的植物种类显著增多,森林资源管理更加精细,农作物栽培强度也明显增强。
8
简而言之,这些史前社群已经掌握了高度成熟的生态系统调控能力,能够在维持环境稳定的前提下有效提升食物产出效率。
![]()
9
这片土地广泛分布着圆形与方形沟渠、功能性排水通道、高垄田以及成组布局的土墩结构。所有这些地貌特征均非自然形成,而是经过周密设计的人工水利调控与农业生产体系的具体体现。
10
建造者充分考虑了季节性洪水的规律特性,通过引导水流方向、设置排涝路径以及抬高种植区域,在原本不利于传统农业发展的湿地上成功建立了可持续的粮食生产基地。
11
尤为关键的是,这些工程并非一次性完成的大规模建设,而是历经数百年不断试验、调整与优化的渐进成果。
12
不同时代的文化遗存展现出各异的建筑风格与功能取向,反映出社群对动态变化的生态环境和社会需求所做出的灵活响应。这种适应能力正是其文明得以长期延续的核心机制。
![]()
13
被低估的生存智慧:多元化经济才是可持续发展的答案
14
通过对帕基奥与雅斯查哈遗址的深入发掘,研究人员还原出一幅生动详实的史前生活画卷。动物骨骼分析显示,古人的蛋白质获取途径极为多样:狼鱼、孔雀鲈、南美肺鱼等淡水鱼类构成主食来源;凯门鳄、各类龟鳖等爬行动物频繁出现在饮食结构中;水豚、食蚁兽、犰狳等陆生哺乳动物也被纳入狩猎范围。
15
植物遗存的研究同样带来惊喜。除常规作物如玉米与豆类外,古人还主动种植并管理多达六种棕榈属植物——包括莫里切棕榈、科罗佐棕榈、库马雷棕榈、托泰棕榈、棕榈心棕榈以及桃棕榈。这些物种不仅提供果实与淀粉,还可用于获取建筑材料、编织纤维乃至药用成分。
16
这种复合型经济模式才是真正值得称道的创新所在。他们并未将生存依赖集中于单一生产方式,而是将捕鱼、狩猎、采集与农耕有机结合,形成多层次资源利用体系。
17
这一策略的优势十分突出:当某一类食物来源出现波动时,其他渠道可及时弥补缺口;季节性的资源丰枯变化得以平滑应对;生态压力被分散至多个环节,避免了对任一自然资源的过度索取。
![]()
18
回望历史,这些古代社会的生存之道堪称现代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早期实践范本。他们并未试图强行征服自然或彻底重塑环境,而是顺应湿地固有的生态节律,巧妙地将周期性洪水从威胁转化为农业运作中的有利条件。
19
高垄田在雨季防止作物遭淹,运河系统在旱季实现水源调配,整套运作逻辑与自然水文循环高度协同一致。
20
这些工程最终停止使用,极有可能源于欧洲殖民势力入侵引发的人口锐减与社会秩序瓦解,而非系统本身存在不可持续的缺陷。
21
事实上,这一体系稳定运行数百年,期间支撑起可观的人口密度,足见其内在效能与长期可行性。
22
如今,卡尤巴巴族与莫维马族等原住民族群依然世代居于此地,他们的日常生活延续着跨越千年的生物文化传承脉络。
![]()
23
本次考古项目高度重视与当地原住民社区的合作关系。由涵盖21个村落的原住民理事会参与决策过程,协助确定调查范围,引导科研人员进入敏感文化场所,并就特定遗址提出保护建议与使用规范。
24
这种协作模式具有深远意义。考古研究不应仅是外来学者挖掘“逝去过往”的单向行为,更需尊重现存文化的连续性以及地方社群的权利诉求。
25
目前,“莫克索斯平原工作组”正致力于搭建一个综合性平台,将考古学研究成果与生态保育实践相连接,同时为亚塔河流域拉姆萨尔湿地的科学管理提供支持。
26
置于全球视野之下,这些发现所承载的价值愈发凸显。面对森林砍伐、工业化农业扩张以及气候危机对亚马逊生态系统的持续冲击,罗加瓜多与吉内布拉遗址所提供的不仅是关于过去的学术信息,更是一种可供参考的替代性发展路径。
![]()
27
古代亚马逊人留下的物质遗产深刻挑战了我们对于“文明”、“进步”与“现代化”的既有理解。他们没有钢筋水泥的城市,也不具备现代科技工具,却创造出能够长期维系人口与生态平衡的生产生活系统。
28
这种持久韧性根植于多样性:生物物种的多样性、知识体系的多样性、生活方式的多样性。
29
当前的关键问题是:我们是否愿意从这些仍在“呼吸”的景观中学得教训?莫克索斯平原湿地至今仍在执行关键生态功能——固碳储碳、调节流域水量、维护物种丰富度。守护这片土地,实质上是在守护全人类共有的未来。
![]()
30
而任何有效的保护行动,都必须以承认并尊重那些世代守护此地的原住民群体为基础,绝不能将其边缘化或排除在外。
31
在此背景下,考古学的角色已超越单纯的遗迹发掘与历史重构,转而成为连接古老智慧与当代可持续发展目标之间的桥梁。
32
那些巍然耸立的土墩、纵横交错的运河、精心打理的林地,无不在无声诉说一个真理:人类完全有能力实现与自然的共生共荣,前提是——我们愿倾听大地的记忆,理解那些镌刻在地貌之中的生存哲学。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