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环球网
每年11月,一场名为“Movember”的全球公益风潮悄然兴起,男士们通过蓄须行动,唤起社会对男性健康的广泛关注。其中,作为全球发病率第二的男性肿瘤,前列腺癌防治成为核心议题。在此背景下, “男性健康月-前列腺癌患者关爱科普活动”于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期间在拜耳展台成功举办。前列腺癌治疗领域权威专家为参会公众科普前列腺癌及其防治的最新进展,呼吁全社会关注男性健康,为提升我国前列腺癌水平注入新动能。
《生命时报》社总编辑丁文君女士介绍,“当前,我国前列腺癌的发病率与死亡率呈现持续双增的严峻态势,对男性同胞的生命健康构成了重大威胁。幸运的是,这一公共卫生议题正获得国家层面的战略响应。”丁总编进一步强调,“《‘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顶层设计及相关医药产业政策的持续发力,为前列腺癌等重大疾病的防治指明了方向,即大力推行‘早筛、早诊、早治’,并积极鼓励创新药物的研发与可及。作为健康科普的重要阵地,《生命时报》社深感责任在肩,我们正积极联合医学界、产业界及社会各界力量,通过多元化的科普活动,将科学的防治理念与知识送达公众,为提升我国肿瘤防治水平贡献媒体力量。”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薛蔚教授形象地将前列腺癌称为“腺恶魔”,并以其详实的数据展示了我国面临的严峻防控形势:前列腺癌发病率已位居男性泌尿生殖系统肿瘤首位,年新发病例约13.42万,死亡病例约4.75万。尤其值得关注的是,我国前列腺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约为69.2%,与欧美发达国家的差距达30%。而造成这一差距背后的原因是由于前列腺癌早期往往没有典型症状,极易被忽视。加之公众筛查意识不足和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等因素,导致我国超过半数患者确诊时已属中晚期,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
面对“腺恶魔”,薛蔚教授给公众带来了充满信心的解答。他强调,“前列腺癌绝非不治之症。早期患者通过根治性手术,临床治愈率已超过96%,绝大多数患者可长期生存;中期患者通过手术联合放疗、内分泌治疗等综合手段,可显著提高疗效;即便是已发生转移的晚期患者,随着创新药物的涌现,通过系统治疗也能有效延长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
面对复杂的前列腺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崔心刚教授系统介绍了当今主流的六大治疗手段: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内分泌治疗、化疗、放射性核素治疗和靶向治疗。他强调,现代前列腺癌治疗已进入“多武器联合作战”的时代,而多学科诊疗(MDT) 模式是制定个体化方案的核心,为前列腺癌患者提供全流程的医疗决策和健康管理方案。
内分泌治疗是前列腺癌最常用的治疗方案。崔心刚教授介绍,“雄激素好比前列腺癌细胞的‘养分’。而内分泌治疗的核心,就是通过不同方式切断这种‘养分’供应,其主要方式包括雄激素剥夺治疗(ADT)和抗雄激素药物治疗。抗雄激素药物经历了从第一代到第二代的升级。相比一代药物,第二代雄激素受体抑制剂(ARi)在指南推荐级别、分子结构亲和力及临床疗效等方面均有显著提升。”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