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前言
2
一句轻飘飘的“姐姐我喜欢你”,曾让一位61岁的女性深陷情感漩涡,不惜离家出走、倾尽积蓄,最终落得人财两空。揭开这出悲剧的面纱,幕后操控者竟是利用AI技术伪造演员靳东形象的网络骗子。
3
数年之后,当人们以为这类骗术早已被识破淘汰,现实却给出截然相反的答案——此类骗局不仅未被遏制,反而借助技术升级,演化成更具欺骗性与破坏力的新形态。
4
![]()
5
近期,因在热播剧《许我耀眼》中饰演强势婆婆“于岚”而再度走入大众视野的演员温峥嵘,竟遭遇了荒诞至极的一幕:同一时刻,抖音平台赫然出现四个“她”同步开播。
6
有的在闲聊拉家常,有的专注推销护肤品,还有的干脆变身美食博主做起吃播。曾经靳东作为政协委员所警示的风险,如今已真实上演,并以更复杂、更隐蔽的方式蔓延开来。
7
![]()
8
这已不只是简单的技术滥用问题,而是一场系统性的诈骗模式进化。
9
AI骗局下的作业模式
10
当前AI仿冒类欺诈已分化为两种截然不同的运作路径,它们在目标人群、操作手法以及心理操控深度上存在显著差异:一种是潜移默化的“情感寄生”,另一种则是高效直接的“商业克隆”。
11
![]()
12
以靳东案为代表的情感寄生型骗局,精准锁定中老年女性粉丝群体。这些观众自年轻时便熟悉靳东荧幕上的儒雅形象,极易将角色魅力投射到其本人身上,形成强烈的情感依附。
13
不法分子正是抓住这一心理缺口,运用AI换脸和语音合成技术,批量制作虚假视频,让“靳东”用那标志性的低沉嗓音向“姐姐”们深情告白。
14
![]()
15
这种行为本质上是在借用明星长期积累的公众好感进行情感寄生。他们并不急于索取金钱,而是先编织一段虚拟恋爱关系,通过持续互动建立信任,再逐步诱导受害者心甘情愿地转账或购买高价劣质商品。
16
目的明确且极端——榨干每一个受害者的全部可支配资源。那位为爱奔赴却血本无归的阿姨,正是此类精神控制策略下的典型牺牲品。
17
![]()
18
相比之下,温峥嵘遭遇的属于典型的商业克隆模式,其目标不再局限于特定人群,而是广泛撒网,任何对这张面孔有基础认知的用户都可能成为收割对象。
19
骗子趁她因新剧翻红之际,迅速复制其形象,利用她一贯低调、从不参与直播带货所形成的“反差可信度”,实施大规模流量变现。
20
![]()
21
整个流程高度工业化:使用AI生成大量温峥嵘的肖像与声音素材,在多个社交平台注册数十个账号,形成矩阵式运营体系。
22
同一时间,多个“温峥嵘”同时上线,妆容各异、场景不同,售卖产品涵盖护肤、日用品甚至课程,但话术模板高度雷同。核心逻辑清晰:广覆盖、快转化、薄利多销,追求规模化收益。
23
![]()
24
“我是谁”
25
AI仿冒猖獗到了何种程度?温峥嵘本人亲自进入一个假冒直播间质问:“如果你们是‘我’,那我又是谁?”话音刚落,便被对方果断拉黑,毫无沟通余地。
26
![]()
27
无论哪种类型,背后都依托一条日益成熟的黑色产业链。如今,“克隆”一位公众人物的成本之低、速度之快前所未有。这些骗局的技术根基,是一种低成本的“数字画皮”术。
28
高端版本采用深度伪造(Deepfake)技术,能生成几乎无法辨别的面部动态与语音匹配;低端做法则更为粗暴——截取明星过往公开采访画面,删除原字幕,替换为伪造文案与AI配音。
29
![]()
30
除了温峥嵘,徐璐、赵露思、秦岚等女演员,乃至全红婵、孙颖莎、王楚钦等体育明星也未能幸免。他们的面容与声线被随意嫁接,沦为推销鸡蛋、低价课程甚至保健品的工具。
31
![]()
32
尽管技术尚存明显破绽,最常见的是人物口型与发音严重错位,这是目前AI合成难以完全攻克的技术细节。只要稍加留意,普通用户其实有机会识别异常。
33
遗憾的是,许多中老年用户只关注“是不是那张脸”,对账号是否认证、是否存在口型偏差等问题毫无警觉。
34
![]()
35
真正令人担忧的并非技术本身,而是背后的策略设计。骗子团队往往同时操控数十个账号,在不同平台、不同时段轮番登场,甚至选择凌晨时段开播,营造“明星勤勉敬业、真心回馈粉丝”的假象,最大限度扩大触达范围。
36
他们盗用明星多年积累的信任资本,将其转化为即时消费行为。温峥嵘从未带货的良好口碑,反而成了骗子增强可信度的利器,使得仿冒账号更具迷惑性。
37
![]()
38
监管铁锤落下
39
面对失控的“数字分身”乱象,一场由受害者、平台与监管部门共同参与的治理博弈正在展开,但应对难度依然巨大。
40
明星个体维权之路充满无奈与疲惫。温峥嵘曾自嘲陷入“真假美猴王”的困局:“我竟难以证明自己才是真正的我。”
41
![]()
42
她的团队曾在一天内集中举报50个假冒账号,然而封禁一个,立即涌现十个新的变体,治理效果微乎其微。个人力量在产业化、规模化的诈骗网络面前显得极为单薄。
43
值得欣慰的是,维权方式也在进化。靳东凭借全国政协委员身份,于今年3月在政协小组讨论中正式提出议题,将AI换脸侵权问题推向公共政策议程。
44
![]()
45
他将自身经历升华为社会关切,呼吁建立更健全的法律与技术防护机制,保护那些被AI误导的普通观众。
46
平台作为第一道防线,也开始部署防御体系。以抖音为例,平台于今年10月启动“AI仿冒专项治理”行动。数据显示,累计处罚侵权仿冒达人账号超1.1万个,下架相关商品逾6700件。
47
![]()
48
仅针对温峥嵘事件,平台清理仿冒视频超过1万条,其中涉及带货行为的达6900条,并对37个情节恶劣的账号采取重点处置措施,包括中断直播、冻结交易资金、永久封号等手段。平台并非束手无策,手中已有多种治理工具。
49
监管的“铁锤”最终落地定性。央视《法治在线》栏目亲自介入调查,采访温峥嵘本人,将该事件从“网络乱象”提升至“违法诈骗”的法律层面,引发全社会高度关注。
50
![]()
51
《互联网信息服务深度合成管理规定》早已明文要求:凡使用AI生成的内容必须进行显著标识。未标注的AI直播带货行为,属于明确违规。
52
但现实中的执法困境依旧突出。此前某公司因擅自使用AI模拟知名教授声音推广图书,被判赔偿12万元并公开道歉。
53
![]()
54
然而,这笔罚款相较于其通过侵权获取的巨额收益而言,不过是九牛一毛。这暴露出一个深层矛盾:当前违法成本远低于非法获利,导致法律惩戒难以形成有效威慑。
55
AI仿冒泛滥,或许是技术狂奔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阵痛。从靳东到温峥嵘,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两位受害者的遭遇,更是诈骗产业在利益驱动下的不断迭代与升级。
56
![]()
57
单纯依赖技术围堵或事后追责,恐怕难以根除顽疾。未来真正需要构建的,是一个融合平台主动防控、法律严惩机制与公众媒介素养提升的三维治理体系。
58
结语
59
对于广大普通用户而言,在技术与法规尚未完全协同之前,保持警惕是最基本也是最关键的自我保护方式。务必认准官方认证的蓝色或黄色V标识,仔细观察直播中是否存在口型错位、语气僵硬、话术重复等异常现象,或许就能守住自己和家人财产安全的第一道防线。
60
![]()
61
信息来源:
62
1.《追热点|你刷到的明星直播,可能是假的!AI换脸、伪造场景……太太太离谱》半岛都市报2025-11-03 11:26
63
![]()
64
2.《温峥嵘被AI温峥嵘拉黑:AI发展莫要助长“以假乱真”》扬子晚报2025-11-06 09:52
65
![]()
66
3.《靳东回应“AI换脸”:希望建立更好的规则,此前有骗子假冒身份骗钱》极目新闻2025-03-06 12:13
67
68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