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注作家出版社,发现更多文学好书
![]()
★ 他的一半困于现实,而另一半溺于虚幻。在现实的缝隙里 做一场清醒的梦。
本书是一场极致的“梦核”体验:追寻梦想的诗人、街角书屋的旧时光、像素幽蓝的科学馆、文学梦的萌芽与生长……作者以详至深微的心境白描,复刻出一代人的精神地图。
★ 90后作家的心灵力作。
以笔为刃,剖开青春成长的层层面纱,献上这部充满城市记忆与文学幻梦的诚挚之作。
★ 成长与青春的梦幻回忆。
作者用详至深微的人间观察,以细腻笔触游走于现实与幻想的边界,在世纪变换的浪潮中,打捞那些关于成长、迷失与追寻的集体记忆。
![]()
点击图片即可进入预售链接
![]()
《神的游戏》
李 唐 著
作家出版社
![]()
新书介绍
![]()
《神的游戏》讲述承受霸凌之苦的十三岁少年偶遇神秘诗人,开启了一段难忘的“诗剧演员”经历。《存在之虹》描绘一个神奇的“小和尚”,让“我”想起曾经预言自杀的女同学,并由此追问“存在的意义”。《星辰坐标》借消逝的盗版书店与文学BBS时代的落幕,成为追溯时光的坐标。《等待》中,“我”与“科技馆女孩”的相遇,揭开了两人隐秘的创伤。《边境》则描写了一对灵犀相通的兄妹,在细碎的日常与命运的波澜中悄然实现着成长的仪式。
这五篇故事均围绕回忆与现实、童年与成长展开。李唐是近年来比较受关注的青年作家,他的这部短篇小说集,结梦境与现实、回忆与成长为一体,在现实中穿插着虚拟与回忆,虚与实相结合,有着较高的文学价值。
![]()
名家推荐
李唐是一个小说鬼才,他能够将反讽、想象力穿透当代城市生活的现实,创造出一个变形和有趣的世界,在这世界里,人就像变形的镜子所折射的那样让你熟悉到亲切,陌生到哈哈大笑。阅读李唐,需要你本身具有敏感的天性和对人的深刻理解。这是一个绝对不可限量的作家。
——邱华栋
守护孤独,潜入被日常生活淹没的色声香味触法细节,精剔细挑。敏锐而又绵密的行文,透出对文学的真诚与投入,令人心动。李唐写作的纯粹性,在当下是个异数。
——杨葵
![]()
作者介绍
李唐,作品发表于《收获》《十月》《人民文学》等刊。
曾获“十月文学奖”“紫金·人民文学 之星”小说奖等,入围“南方文学盛典·年度最具潜力新人”“花地文学榜·年度 新锐文学作品”等榜单。
微博账号:@李唐的围脖。
![]()
文章试读
第41页:
人是动物和神的混合物。海生接着说,所以人既有兽性的一面,也有神的一面,就看哪面更吸引我们。就像这群蛾子,光吸引着它们前来,可一定也有什么东西会被黑暗所吸引。比如呢?他问。人既会被黑暗吸引,也会被光吸引。海生说。接着,他告诉朋友,自己正在写作长诗。你可以把它理解为趋光的产物。海生说。
那个夜晚如此安静。他盯着海生的脸,可以听到昆虫爬过草堆,以及自己的心跳声。
第47页:
“神性和兽性,有时仅是一步之遥。”他走下大转轮,“它们并不是名词,而是动词,取决于我们的具体行为。没有人会是‘神’或是‘兽’,但我们所做的事有可能是‘神的’或是‘兽的’。”
![]()
第106页:
后来,当我再次回想起这件事的时候,已经过去了十几年。我已经成为一个写东西的人,靠写作勉强维持生活。但我几乎从未写过自己的生活,因为我认为自己的经历过于匮乏,完全没有值得书写的价值。生活给予我的,是一种缓慢的操练。它看似日复一日,永无止境,却在不经意间使我改变,并塑造成为现在的我。可如果要说哪里是“节点”,哪个具体的事情颠覆了我的认知,那确实很难判断。生活(至少是我的生活)的进程是朦胧的,没有次序的。我懵懵懂懂就到了今天,此时此刻,然后时间继续向前流淌。时间不可逆转,人生也是如此,无论你喜不喜欢它。
想到这点不禁让人沮丧。我确实偶尔会羡慕那些有特殊经历的人,他们经历过大起大落,体会过与生活相撞的滋味。事后回忆起来,他们往往会说“那是宝贵的经验”或是“生活的馈赠”。而我似乎感受不到什么馈赠,当然,这也是另一种幸运,说明我的人生相对顺遂,没有什么灾祸。任何事情都有两面。平顺的人生对写出杰出的作品并不是加分项,毕竟不是每个写作者都是卡夫卡或佩索阿之类。对此,我的看法是比较随波逐流的,我认为写作者拥有特别的经历当然是养料,可是也没必要刻意去追求跌宕的人生。顺其自然就好,这是我的人生信条。该经历的自然会经历,跑也跑不了。
![]()
第158页:
对我而言,我也只能试着来表达自我。我从不希冀别人,哪怕是任何一个人,会真的理解我,理解我写下的这些字,说出的这些话。那表达的意义何在呢?我认为表达是自我与他人的连接,这个过程中必然会出现误解、错位甚至南辕北辙。但又有什么关系呢?这很有趣。看到自己的表达传达到他人那里会产生什么结果,很有趣。如果说表达的意义,有趣就足够了。
好了,现在我要继续进行这一番自我表达:很久以前,我就认识到了自己的“空”。这更多是指精神层面的。我说的不是“精神空虚”之类的陈词滥调,或者说,假如我真的感到了空虚,那也就不是我所说的“空”了。正是因为我既感受不到意义,也感受不到空虚,我才觉得自己是一个“空”。
第181页:
我无比喜欢并怀念那些时刻——我们找累了,就直接躺在落叶堆里——天然的“毯子”上。我们看着被树枝割裂的天空,看着天空一点点黯淡下去。我们有时聊天,但大多时候是静默。我第一次觉得,静默也很好。带着青草气息的风拂过我们并排的身体,只要稍稍动一动,身下就传来枯叶的脆响。她谈及自己的父亲——我记得那是唯一的一次——那个告诉她“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的男人,燃起了她对观察叶子最初的热情。言谈间,我猜测他俩似乎很久没见面了,但她并没有说明原因。我有太多问题想问了,但我只是听着,不想打断她。红色蜻蜓游弋在我们周围,蚂蚁偶尔会爬到我们的胳膊上。风吹过树梢时,发出如瀑布般的声响。除此之外,一切都安静极了,好像叶子有吸纳和过滤公园外面声音的功能。
![]()
第247页:
如果只是打字,想必他们不会聊这么多,这么深入。她说起自己的小时候,湖水到了冬天会结冰,而她外婆家附近的那条江却从不结冰。有很多个暑假和寒假,她都是在江边度过的,那里是她妈妈长大的地方。她的妈妈上小学时就已经能够在江里游几个来回了,每次提起这件事,外婆都说她妈妈有游泳的天赋。但是她妈妈告诉她,那时外婆其实是禁止孩子下江游泳的,因为过于危险。她看过她妈妈小时候站在江边的照片,四肢修长,留着短发,皮肤黝黑,毫不避讳地露出与皮肤不相称的雪白牙齿。没有一点女孩样儿,外婆说。即使她妈妈有了她,而她都已经长大后,外婆仍会偶尔嘟囔。她能看出站在江边的妈妈是非常开心的,那种开心在后来的妈妈身上很少见。浑浊的江水仿佛是一个玩伴而非危险之物。她妈妈也确实是这么说的——当你找到了节奏,在江水里起伏,你会感到从未有过的平静。你能听到自己的呼吸,听到耳畔的风声,心里的杂念却听不到了。江的两边都是山,好像浮在水面上,和你一同漂流。
![]()
第259页:
“那边”,是这个村子对边境对面的称呼。这里与“那边”虽只隔一条江水和几座山脉,却完全两个世界。我对“那边”的认识仅限课本和新闻,对“那边”的人自然也一无所知。妹妹从医院回来后心情似乎还不错,无视担忧地望着她的姥姥,拉着我上了楼。
她几乎是兴高采烈地跟我讲述了当时的情况。因为睡不惯姥姥家的床,所以她起得很早,吃过早饭就出去遛弯了。其实也没什么可遛的,这里除了潮湿泥泞的土路,就只有一块块光秃秃的田地,要么就是结冰的河水或小池塘。她是在一块玉米地里见到那只狗的——黑色毛皮,骨瘦如柴,像是天空中什么东西投射下来的影子。它孤零零地站在玉米地里,仿佛在思考什么问题,听到妹妹的动静才缓缓转过头。接着,它朝她走过去,步子很慢,可妹妹看到了它浑浊的眼球和冻住的口水,恐惧让她犯了大忌——遇见狗是不能跑的,尤其是野狗。可想而知,那只黑色野狗立刻扑了上去,妹妹下意识地用手臂阻挡……
![]()

作家出版社推荐


往期回顾,点击关注
![]()
![]()
排版:邓 宁
一审:刘岂凡
二审:刘 强
三审:颜 慧
作家出版社官方媒体矩阵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