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米利都“物质”与毕达哥拉斯“数” 《西方哲学史》深度解读 01

0
分享至

朋友们,欢迎来到这个全新的、可能是你前所未见的哲学史解读系列。今天我们要开启的,是一部在世界范围内都堪称“现象级”的巨著——伯特兰·罗素的《西方哲学史》。但在我们一头扎进古希腊那璀璨而深邃的星空之前,我们必须先做一件至关重要的、甚至比了解任何一位古代哲学家都更重要的事:深度认识一下这本书的作者,我们未来这趟漫长旅程中那位既天才又“危险”的向导——罗素本人。






为什么说这至关重要?因为这本《西方哲学史》绝不是一本客观、中立、可以放心“食用”的教科书。它更像是一场由罗素亲自掌勺的、极其丰盛但也极具个性的“思想盛宴”。在这场宴席上,每一道“菜”(也就是每一位哲学家)的选材、烹饪方法、调味乃至摆盘,都深深地烙上了主厨罗素本人的印记。他是一位米其林三星级的大厨,但也是一位会根据自己的好恶,毫不犹豫地往不喜欢的菜里猛加“批判”这味调料,甚至直接把某些在他看来“不够格”的菜扔进垃圾桶的“任性”主厨。
因此,我们的解读,从一开始就必须是一场双重对话:我们既要通过罗素那双堪称史上最锐利的眼睛之一,去鸟瞰整个西方思想的壮丽山脉;也要时刻保持警惕,像一个经验丰富的食评家,用我们自己的理性去品尝、去分析、去评判罗素端上来的每一道菜。我们将像一个既深深着迷于罗素的才华,又时刻准备跟他“抬杠”的亲密读者,欣赏他的博学,赞叹他那如外科医生般精准剖切的文笔,享受他信手拈来的英式幽默与辛辣讽刺,但同时,我们也要在他最“毒舌”、最主观、最“夹带私货”的地方,会心一笑,然后清晰地指出:“罗素先生,您这里的论证,恐怕是源于您自己的哲学立场,而非历史的全貌吧!”
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必须先了解罗素的“烹饪理念”,也就是他本人的核心哲学立场。罗素是二十世纪逻辑实证主义和分析哲学的奠基人之一。这个听起来很唬人的标签,翻译成大白话就是:他极度推崇逻辑的清晰性、科学的经验证据以及语言的精确性。他有一把锋利无比的思想剃刀,随时准备剃掉那些他认为是“含混不清”、“无意义”的形而上学概念(比如“绝对精神”、“存在的本质”这类听起来很玄的词)。他相信,哲学家的任务,不是去构建宏大的、包罗万象的理论体系(他尤其鄙视黑格尔,认为他的哲学充满了故作高深的胡言乱语),而是用逻辑分析的方法,像一个侦探一样,澄清思想,消除混乱。所以,在他眼中,一个好的哲学家,应该更像一个科学家,而不是一个诗人或教主。
与此同时,罗素写作此书的时代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黑暗岁月——也为全书涂上了一层浓重的、带有悲剧色彩的底色。他是在美国宾夕法尼亚的乡间写作此书的,远离了被战火蹂躏的欧洲。他亲眼目睹了非理性的政治狂热、民族主义的激情和对领袖的盲目崇拜,是如何将人类文明拖入深渊的。因此,他全书都贯穿着一条鲜明的主线,一场持续两千多年的光明与黑暗的决战:一边是以科学、理性和经验为代表的批判性思维,另一边是以神学、激情、直觉和任何形式的独断论为代表的蒙昧主义。 他赞美那些为科学和自由思想铺平道路的英雄(如经验主义的休谟、自由主义的洛克),同时对那些在他看来助长了非理性主义和极权主义的思想家(如强调理念世界的柏拉图、崇尚情感的卢梭、呼唤超人的尼采),抱以最严厉、最不留情面的批判。他写哲学史,不仅仅是梳理历史,更是在为他所珍视的“理性文明”寻找思想的盟友,并清除思想的敌人。
理解了罗素的“分析哲学”底色和他“启
蒙主义”的战斗姿态,我们就拿到了解锁这部巨著的“钥匙”和“防毒面具”。让我们跟随这位伟大的向导,回到一切的开端,去见证西方理性精神的第一次心跳。
\*
01
拂晓之前 —— 神话的宇宙与理性的萌芽
在第一位哲学家睁开双眼之前,世界是怎样的?罗素带领我们简要回顾了“前哲学时代”的人类智力图景,这是一个由神话、宗教和实用技艺统治的世界。只有理解了这片“黎明前的黑暗”,我们才能真正领会米利都学派那第一缕曙光的划时代意义。
不妨先进入那个充满想象力,但却被神祇所支配的世界。
罗素首先将我们的目光引向古希腊人自己的创世神话,其集大成者是诗人赫西俄德的《神谱》。在这部史诗中,宇宙的起源是一部错综复杂的家庭伦理剧:最初是混沌,然后诞生了大地、深渊和爱神。大地又生出了天空,他们结合生下了第一代神祇——泰坦巨人。之后,就是充满了弑父、背叛和权力斗争的血腥历史,直到宙斯最终确立其在奥林匹斯山的统治地位。
这个神话解释了世界万物的来源,但它的解释方式是拟人化的。自然现象——天空、大地、海洋——都被想象成具有人类情感和意志的神祇。刮风下雨不是气象现象,而是风神的呼吸;电闪雷鸣不是电荷释放,而是宙斯的愤怒。在这个世界里,没有所谓的“自然规律”,只有诸神们变幻莫测的“意志”。世界是不可预测的,人类只能通过祭祀和祈祷来取悦这些喜怒无常的宇宙“大家长”。
接着,罗素将视野扩大到更古老的文明——埃及和巴比伦。他承认这些文明在技术上的惊人成就。埃及人为了在尼罗河泛滥后重新划分土地,发展出了相当精确的几何学测量技术。巴比伦人,为了占星术的需要,对天体进行了长达数千年的、令人难以置信的系统观测,其数据的精确性直到文艺复兴时期才被超越。
然而,罗素用他那标志性的敏锐,指出了这些伟大文明与希腊即将诞生的哲学之间的一道鸿沟。他认为,这些知识都缺乏一种关键的“精神”。它们的动机是纯粹实用的:几何学是为了丈量土地,天文学是为了预测未来和确定农时。它们没有催生出一种纯粹的、为了知识而知识的理论兴趣。埃及的祭司知道如何计算等腰三角形的面积,但他们从未像希腊人那样,去追问“什么是三角形的本质?”、“点、线、面之间有何普遍的逻辑关系?”。巴比伦的占星师能预测月食,但他们从未问过:“天体运动背后,是否隐藏着一个统一的、可以用数学来描述的宇宙模型?”
他们的知识是经验的集合,是“怎么办”的手册,而不是“为什么”的理论。宇宙的最终解释权,依然牢牢地掌握在神话手中。世界的起源,依然是马尔杜克神斩杀巨龙提亚马特的故事。
这场“从神话到理性”的伟大转折,究竟是如何以及为何发生的?
罗素为我们描绘了哲学诞生的完美“孵化器”——米利都。这个位于小亚细亚沿岸(今土耳其境内)的繁荣商业港口,成为了思想革命的奇点。罗素几乎是在用一种“地缘决定论”的视角来解释这一切:
商业带来的理性与开放:作为一个商业中心,米利都的公民的生活与数学计算、航海技术和契约精神紧密相连。他们必须相信数字的可靠性,相信对星象的观察能指导航行。这种日常实践,培养了一种世俗化的理性和对经验世界的信任。同时,他们与来自地中海各地的商人打交道,见识了五花八门的风俗和信仰。这种多元文化的冲击,使得任何一种单一的、僵化的传统信仰都难以维持绝对的统治地位。当一个米利都人发现,埃及人信奉猫头神,而波斯人信奉火神时,他很可能会产生一种怀疑:我们自己信奉的奥林匹斯诸神,是否也只是一种地方性的传统,而非普世的真理?这种文化相对主义的萌芽,为思想的自由探索提供了宝贵的空间。
政治与经济的自由:与希腊本土那些被传统贵族统治的城邦不同,爱奥尼亚地区的商业城邦,有着更强的公民自由和政治流动性。商业带来的财富,使得城邦中出现了一个有闲暇的阶层,他们既不是为生计奔波的农民,也不是必须履行军事和政治义务的传统贵族。他们有时间、有财富、有智识上的好奇心,去仰望星空,进行那些在旁人看来“无用”的思考。
与东方文明的临界接触:米利都紧邻内陆的吕底亚王国,并通过贸易与更遥远的巴比伦和埃及相连。罗素虽然极力强调希腊思想的独创性,但他也不得不承认,希腊人从这些古老文明那里“借用”了大量的知识原料,特别是埃及的几何学和巴比伦的天文学。然而,希腊天才的独特之处在于,他们对这些知识进行了彻底的“精神改造”。他们将那些服务于实用目的的“技艺”,升华为一种追求普遍真理的“理论”。他们是第一批不为任何功利目的,纯粹出于好奇而去理解世界的人。
正是在这样一片由财富、自由、文化交融和知识碰撞共同浇灌的沃土上,诞生了西方哲学史上的第一位哲学家,也是“希腊七贤”之一——泰勒斯。他的出现,标志着人类智力史上一个新纪元的开启。
02
泰勒斯的猜想 —— 当世界第一次成为“水”
我们终于迎来了西方哲学史上的第一个名字。罗素以一种既充满敬意又带点调侃的笔调,向我们介绍了这位传奇人物。泰勒斯的人生,几乎就是为“哲学家”这个角色量身定做的剧本。
不妨通过罗素讲述的几个著名传说,来构建泰勒斯的“人物小传”。
\* 哲学家与井的永恒隐喻:他因为全神贯注地观察星象而掉进井里,被一个路过的色雷斯女仆嘲笑说“只顾着看天上的事,却看不见脚下的东西”。这个故事,被柏拉图记录下来,成为了对哲学家最经典也最持久的讽刺。罗素引用它,是为了引出那个困扰哲学家两千多年的经典指控:哲学脱离现实,追求一些虚无缥缈的东西,却对眼前的生活毫无用处。这个故事的象征意义极其深刻:哲学家为了追求那超越个体经验的、普遍的、天上的“形式”与“规律”(星象),而忽视了脚下这个独一无二的、个别的、偶然的“坑”。这恰恰是哲学与日常生活的根本性张力。
\* 哲学家与橄榄的反击:为了反击这种嘲笑,泰勒斯决定“秀一把肌肉”。据亚里士多德记载,他用他的天文学知识,预测了某年橄榄将会大丰收。在冬天,当所有人都还没意识到这一点时,他用很低的价钱,提前租下了米利都和开俄斯所有的榨油机,形成了一种市场垄断。等到橄榄丰收,所有人都急需榨油机时,他再以高价租出,从而大赚一笔。罗素讲述这个故事的意图非常明确,他是要为哲学家正名:“哲学家们如果愿意致富,是能够致富的,不过他们的雄心是向着别的东西罢了。” 这个故事像一个宣言,它表明哲学并非无力,恰恰相反,对根本规律的把握,赋予了哲学家一种潜在的、可以随时兑现的巨大力量。
\* 哲学家与日食的宣言:他最著名的传说,是成功预测了公元前五百八十五年五月二十八日的日食。这次日食发生时,吕底亚人和米底人正在激烈交战,白昼突然变为黑夜的恐怖景象让他们深感恐惧,认为是神灵的警告,于是立刻停战签订了和平条约。这个故事,无论其历史真实性如何——现代学者普遍认为,泰勒斯可能是利用了巴比伦的天文周期记录,而非精确的数学计算——都成为了一个强大的文化象征:科学的理性预测力,第一次公开战胜了神话的蒙昧和人类的激情。 当人们还在因恐惧而祈祷时,哲学家却能冷静地告诉你,这一切都只是天体运行的必然结果。这是理性精神的一次辉煌亮相,是人类第一次用知识“祛魅”世界的伟大尝试。
在讲述完这些塑造了泰勒斯“人设”的轶事之后,罗素终于引出了那个看似简单到近乎幼稚,却开启了一个全新思想纪元的哲学命题:
“万物都是由水构成的。”
让我们不妨戴上最精密的哲学放大镜,来深度剖析这个命题背后,那如同宇宙大爆炸般的思想能量。
罗素提醒我们,这个命题的伟大之处,百分之百不在于答案的正确性,而在于它背后全新的提问方式和解释框架。
我们不妨思考一个问题:泰勒斯为什么会选择“水”? 这绝非凭空臆想。他背后有充分的、基于当时最前沿经验观察的理由:
生物学观察:他看到,所有的生命似乎都离不开水。种子的萌发需要水,动物的胚胎在湿润的环境中孕育,连生命本身似乎都是“湿润”的。水,是生命的终极养料。
气象学观察:他看到,水可以蒸发成气,也可以凝结成雨雪和冰雹。水,是唯一一种在他那个时代能被轻易观察到具有“三态变化”(气态、液态、固态)的物质。这给了他一个启发:如果水能变成这么多形态,那它是否可能变成所有形态?
地理学观察:他生活在海边,看到陆地从水中升起,又被水所环绕。他可能还观察到尼罗河三角洲那样,由河水冲积而成的肥沃土地。这让他产生了一个大地漂浮在水上的宇宙模型。
基于这些观察,他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归纳和飞跃:如果水是生命之源,如果水能千变万化,如果大地都由水承载,那么,水,是否就是构成这个世界所有事物的那个最根本的“东西”?
这个猜想的革命性又在哪里呢?
第一,它试图寻找统一性(本原):面对一个杂乱无章、千变万化的世界——有坚硬的石头,有流动的河水,有飘忽的空气,有燃烧的火焰——泰勒斯大胆地断言,在这纷繁复杂的表象背后,隐藏着一个单一的、统一的本原。这是一个巨大的智力飞跃。在此之前,世界是由各种互不相干的神祇掌管的,而现在,世界被想象成一个由单一“主料”构成的、内在统一的整体。这是一种对“简洁之美”的极致追求,是所有科学和哲学探索的共同起点。
第二,它是一种彻底的非神话解释(自然主义):当发生地震时,传统的希腊人会说“那是海神波塞冬在撼动大地”。但泰勒斯,据亚里士多德记载,他认为是“大地漂浮在水上,地震就像船在水上摇晃一样”。这个解释在今天看来是错误的,但它的思维方式是全新的。它把解释世界的权力,从奥林匹斯山上的众神手中,夺回到了人类理性的手中。它不再诉诸一个任性的、超自然的“谁”,而是试图寻找一个普遍的、自然界内部的“什么”和“如何”。这就是罗素所说的“科学的假说”,它是一个可以被观察、被检验、被证伪的假说。你可以通过进一步的观察来反驳它,但这恰恰是它的科学性所在。
第三,它可能内含着深刻的“物活论”思想。罗素也提到了另一句据说是泰勒斯的名言:“万物都充满了神。”以及“磁石有灵魂,因为它能吸引铁。” 这似乎与前面的自然主义解释相矛盾。但如果我们把这两者结合起来看,或许能得到一个更深刻的理解。泰勒斯可能认为,“水”这个本原,并非我们今天理解的无生命的化学分子,而是一种永恒运动的、有生命的、神性的流体。他所说的“神”,可能不是指奥林匹斯山上那些人格化的神,而是指遍布于万物之中的那种内在的生命力和运动原则。如果是这样,那么泰勒斯就是一位“物活论的一元论者”。他用一个统一的、充满生命力的自然本原,取代了众神乱舞的神话世界。
03
思想的阶梯 — 阿那克西曼德的“无定者”与阿那克西美尼的“气”
泰勒斯用他天才的猜想,为哲学和科学的摩天大楼打下了第一根基桩。但他几乎立刻就遭到了来自他自己学派内部的挑战。罗素特别强调,这正是希腊思想最可贵的地方——批判与发展的传统。不妨登上思想的第二级和第三级台阶,去见证米利都学派内部的这场逻辑进化。
首先登场的是阿那克西曼德,一位思想上比他老师泰勒斯走得更远、更抽象的巨人。
阿那克西曼德,据说是泰勒斯的学生或朋友,他显然对“万物皆为水”这个答案不满意。我们可以想象他的批判思路:如果世界的本原是水,那么水就是一种占据统治地位的元素。但我们的世界充满了各种对立的性质,比如干与湿、冷与热。如果“湿”是本原,那么它应该早就战胜并消灭了它的对立面“干”,世界应该早就变成一片汪洋了。然而,现实是,这些对立的力量似乎处于一种永恒的斗争和平衡之中。
因此,阿那克西曼德进行了一次令人惊叹的逻辑飞跃。他断言,构成万物的那个“本原”,不能是我们已知的任何一种具体物质(水、火、气、土)。因为它必须是所有这些物质的共同来源,所以它自身必须是中性的、无规定性的。他为此创造了一个哲学史上全新的词汇来描述它——“阿派朗”,我们通常翻译为“无定者”或“无限者”。
“无定者”具有以下几个关键特征:
无限性:它在空间上是无限延伸的,在时间上是无始无终的。这样才能保证它能产生出无穷无尽的世界,而自身不会枯竭。
不确定性:它没有我们所经验到的一切物质的具体性质(冷、热、干、湿)。它是一切性质的“潜能”,但自身不显现任何性质。
永恒运动:它内部包含着永恒的运动,正是这种运动,导致了各种对立性质(如冷和热)从它之中“分离”出来。
这个“无定者”的概念,是人类思想史上第一次试图用一个纯粹的、通过否定性逻辑推导出来的抽象概念,来作为世界的终极解释。这比泰勒斯的“水”要深刻得多。如果说泰勒斯是一位经验观察家,那么阿那克西曼德就是第一位形而上学家。
罗素对阿那克西曼德给予了特别高的评价,因为他不仅提出了“无定者”,还构建了一整套系统的宇宙论和生物学思想:
\* 宇宙演化模型:他提出了一个非神创论的、近乎机械论的宇宙生成论。他认为,世界是从“无定者”的永恒运动中“分离”出来的一个“胚芽”,这个胚芽产生了热(火)和冷(湿气),火包裹着冷,像树皮包裹着树。火的圈层后来又爆裂成一系列的环,形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太阳、月亮和星辰。这是一个何其壮丽的、充满想象力的自然主义创世神话!
\* 地球悬浮的假说:他认为地球是一个悬浮在宇宙中心的圆柱体,因为它与宇宙的各个边缘距离相等,所以没有理由向任何一个方向坠落。这个纯粹基于“充足理由律”(即任何事物的发生都有其之所以如此而非他样的理由)的逻辑推论,而不是诉诸“大地由什么支撑”(如泰勒斯的水,或神话中的巨人阿特拉斯)的物理模型,展现了惊人的理性力量。
\* 最早的进化论思想:他认为最早的生物诞生于湿润的元素中,被一层多刺的皮包裹着。后来它们转移到陆地上,皮破裂后,它们就在陆地上生活。他还特别指出,人类一定是从别的、更能在早期自力更生的动物(可能是鱼类)演变而来的,因为人类的婴儿在出生后需要长时间的哺乳和抚养,如果一开始就是这个样子,是无法在严酷的自然中存活的。这种基于逻辑推理的生物学思考,简直是达尔文进化论在两千多年前的一次遥远回响。
\* 宇宙正义观:他那段著名的、也是前苏格拉底哲学唯一完整流传下来的残篇说道:“万物由之所生的东西,万物毁灭后也复归于它,这是命运规定了的;因为它们按照时间的顺序,要为它们彼此之间的‘不正义’而互相补偿。” 这是一种极其宏大的想象,他将自然界的循环变化,看作是一场永恒的道德戏剧。每一个事物的诞生,获得了自己独立的、排他的形态,都是对统一的“无定者”的一种“僭越”,一种“不正义”的个体化。因此,它必须在时间的审判下,为这种个体化付出代价,消亡并回归于那无差别的统一体。这是一种将自然法则与道德法则统一起来的、充满悲剧色彩的世界观。
然而,思想的阶梯并未就此停止。阿那克西曼德的学生,阿那克西美尼,又对老师的理论提出了新的挑战。
阿那克西美尼可能认为,老师的“无定者”这个概念,虽然在逻辑上很完美,但它太抽象、太神秘了,以至于无法真正解释我们这个丰富多彩的具体世界是如何生成的。“无定者”和具体事物之间,似乎有一道无法跨越的鸿沟。
于是,他试图在这两者之间找到一个完美的平衡点:既要像“无定者”一样,是无限的、遍布宇宙的;又要像“水”一样,是我们经验中可以感知到的、具有明确物理性质的物质。
他找到了一个完美的候选者——气。
阿那克西美尼宣称“万物的本原是气”。为什么是气?
\* 生命的气息:在古希腊的观念中,气与灵魂、生命和呼吸紧密相关。说世界的本原是气,就等于说,整个宇宙,就像一个巨大的、活生生的、正在呼吸的生命体。
\* 无形而无限:气虽然可以被感觉到(如风),但它本身是不可见的、似乎可以无限延伸的,这满足了“无定者”的部分特征。
但阿那克西美尼最天才的贡献,在于他提出了一个具体的、可以被观察和理解的物理变化模型来解释万物的生成,那就是——凝聚与稀散。
他认为,气本身是均匀分布的。当它稀散时,温度升高,就变成了火。当它逐渐凝聚时,温度降低,就依次变成风、云、水、土、石头。
这个模型虽然简单,但它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试图用一个单一的、量化的物理过程(密度的变化)来解释所有物质形态差异的伟大尝试。它将“质”的差异(水和石头的区别)还原为了“量”的差异(气体密度的不同)。这是一种极其深刻的、具有现代科学精神的思想。后来的毕达哥拉斯学派将万物还原为“数”,以及近代科学将世界描述为数学方程,其思想源头都可以在这里找到萌芽。
将目光从遥远的古代拉回当下,这些古老到近乎天真的思想,在今天的世界,又有哪些意想不到的回响?
米利都这三位思想家,泰勒斯、阿那克西曼德和阿那克西美尼,共同完成了一次伟大的思想接力。他们代表了人类理性精神的“童年时代”,充满了天真、大胆和无与伦比的创造力。
\* 他们共同开启了“自然哲学”的传统:他们是第一批“物理学家”,试图为宇宙提供一个统一的、内在的、非神话的解释。罗素将他们视为科学精神的鼻祖,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 他们展现了两种基本的科学思维模式:
经验归纳与类比:泰勒斯从对水的观察出发,推广到整个宇宙,这是一种基于类比的归纳法。
逻辑演绎与抽象:阿那克西曼德从对立物不能共存的逻辑前提出发,演绎出本原必须是“无定者”,这是一种基于纯粹理性的演绎法。
这两种思维模式,至今仍然是科学发展的两大支柱。
\* 他们的局限性与“还原论”的遗产:米利都学派的共同特征,是试图将世界的丰富性还原为一种单一的物质本原。这种“还原论”的方法论,在后来的科学发展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我们通过将生命现象还原为细胞和分子,将物质还原为原子和粒子,获得了前所未有的预测和控制能力。
然而,这种方法的危险性也在今天日益凸显。例如,意识难题。我们能够将丰富多彩的意识体验——红色的“感觉”、爱情的“体验”、对一首乐曲的感动——完全还原为大脑中神经元的放电活动吗?很多哲学家和科学家认为,这中间存在一个无法跨越的“解释鸿沟”。这让我们反思,世界是否真的能被一个单一的物质本原所穷尽?还是说,存在着一些无法被还原的、随着复杂性而“涌现”出来的全新层次?这是米利都学派留给我们的、至今仍未解决的哲学遗产。
04
毕达哥拉斯的革命 —— 当世界第一次成为“数”
如果说米利都学派是哲学的“唯物主义”开端,他们试图在物质世界内部寻找答案;那么,我们即将遇到的这位思想家,毕达哥拉斯,则堪称“唯心主义”的始祖。他将目光从可感的物质,转向了不可感的、纯粹理性的形式。罗素在介绍他时,用了一种极其复杂和矛盾的语气。他承认毕达哥拉斯是“思想史上影响最深远的人物之一”,但又毫不掩饰地表达了对他所开创的“反科学”传统的厌恶。这种爱恨交织的态度,恰恰说明了毕达哥拉斯思想的复杂性和颠覆性。
不妨一同进入毕达哥拉斯那充满数学、音乐、轮回和禁忌的神秘世界。
毕达哥拉斯的人生,本身就充满了神话色彩,比米利都那几位务实的商人要传奇得多。他大约出生在公元前五百七十年,萨摩斯岛人,据说年轻时曾游历埃及和巴比伦,吸收了大量的东方智慧与神秘知识。为了躲避当时萨摩斯岛僭主的统治,他最终选择西迁,在南意大利的希腊殖民地克罗顿,建立了一个在人类历史上都极为独特的组织——毕达哥拉斯学派。
这个学派的组织形式,就与米利都学派那种开放、自由的讨论氛围截然不同。它不是一个松散的学术沙龙,而是一个纪律严明、等级森严、带有强烈宗教色彩的教团。罗素形容它像一个“宗教性的兄弟会”,其成员不仅要学习哲学和数学,更要共同遵循一种特殊的生活方式,以期达到灵魂的净化。
加入这个学派,就像加入了一个神秘组织。新成员需要经过严格的考察,据说还要保持长达五年的沉默,只能聆听教诲,不能提问。学派内部也分为不同的等级,核心成员被称为“数学家”,他们能够接触到最深奥的教义;外围成员则被称为“听闻者”,他们只能了解一些表面的规则和故事。




这个教团还流传着一系列听起来非常古怪的禁忌和戒律。罗素列举了一些,例如:
\* 绝对不能吃豆子。 (对这条禁忌的解释众说纷纭,有的认为豆子形状像人的胚胎,有的认为豆子会引起胀气,妨碍沉思,有的则认为这与某种原始的灵魂信仰有关。)
\* 东西掉了不能捡。 (可能象征着不要留恋世俗的财物。)
\* 不能碰白公鸡。 (白色可能被视为神圣的颜色。)
\* 不能掰开面包。 (面包可能象征着团体的完整性。)
\* 不能从大路上走。 (可能寓意着要选择与大众不同的、更艰难的真理之路。)
这些禁忌的来源和确切含义,至今仍是历史之谜。但它们清晰地表明,毕达哥拉斯学派不仅仅是一个追求知识的学术团体,更是一个追求灵魂得救的宗教社群。他们的一个核心教义,就是灵魂轮回。他们相信,灵魂是不朽的、神圣的,但因为某种原罪而被囚禁在肉体这个“坟墓”之中。灵魂会在人与动物之间不断转世,承受无尽的痛苦。而摆脱这个轮回之苦、最终让灵魂回归其神性家园的唯一途径,就是过一种严格的、纯洁的生活,并通过对哲学和数学的沉思,来净化自己的灵魂。
罗素敏锐地指出,这种对肉体的鄙视、对灵魂不朽的信仰、以及轮回转世的观念,与希腊本土那种乐天、充满生命力的奥林匹斯宗教格格不入。它更多地源于一种当时在希腊民间流传的、名为“奥菲斯教”的神秘宗教传统。毕达哥拉斯所做的,是将这种神秘主义的宗教渴望,与一种全新的、极其理性的工具——数学——奇妙地结合在了一起。这种“神”与“数”的结合,将产生一股改变整个西方思想走向的强大力量。
这场思想革命的核心,是一句如同神谕般、却又充满了数学精确性的命题——“万物皆数”。
如果说泰勒斯的“万物皆为水”是一次基于经验观察的天才猜想,那么毕达哥拉斯的“万物皆数”,则是一次基于纯粹理性洞见的、更深层次的形而上学革命。它标志着人类思想史上第一次,将世界的本原,从一种物质性的存在(如水或气),指向了一种非物质的、抽象的、形式性的存在——数。
这个惊人的想法从何而来?据传,它源于两个关键的、如同神启般的发现:
音乐中的和谐奥秘:毕达哥拉斯(或其弟子)发现了乐音和谐的数学原理。传说他在经过一家铁匠铺时,听到不同重量的铁锤敲击铁砧时发出的声音,有的和谐,有的不和谐。经过研究,他发现,那些能发出和谐音程(如八度、五度、四度)的铁锤,其重量之间构成了简单的整数比。他又将这个发现应用到里拉琴上,证实了一根琴弦的长度,如果成简单的整数比(如一比二, 二比三, 三比四),就能发出和谐悦耳的音程。
这个发现的震撼性,对于我们今天已经习惯用频率来解释声音的人来说,可能难以体会。但在当时,这是一个石破天惊的洞见。它第一次揭示了,听觉上最美妙、最主观、最难以言喻的“和谐”感受,其背后竟然隐藏着冰冷的、客观的、可以被精确计算的数学关系。美,不再是神秘的灵感,而是一种可以被理解的“比例”。
几何中的不变结构:毕达哥拉斯学派对几何学进行了系统性的研究,他们将几何从埃及人那种用于测量土地的实用技艺,提升为一门关于抽象空间形式的演绎科学。他们最著名的发现,就是“毕达哥拉斯定理”(在中国被称为勾股定理),即在任何一个直角三角形中,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这个定理揭示了,在无穷无尽、形态各异的直角三角形中,都隐藏着一个永恒不变的、可以用数字精确表达的结构性关系。
从这两个看似不相关的领域——音乐和几何——的重大发现出发,毕达哥拉斯学派进行了一次大胆到近乎疯狂的形而上学推广。他们想:如果听觉世界(音乐)的秩序是数,视觉世界(几何)的秩序也是数,那么,整个宇宙的秩序,是否也都是由“数”构成的呢?
他们给出了肯定的答案。他们不再认为世界是由某种物质“做”成的,而是认为世界是按照某种数学蓝图“构建”的。数,就是构成现实世界的基本“原子”或“元素”。 万事万物,从天体的运行到人的灵魂,都是“数”以及由数构成的“和谐”与“比例”的体现。
宇宙这个词,据说就是毕达哥拉斯学派最早赋予其哲学含义的,其原意就是“秩序”和“美”的结合体,与“混沌”相对。他们相信,天体的运行,就像里拉琴的琴弦一样,因为其距离和速度构成了完美的数学比例,所以在旋转时会产生一种凡人听不见的、无比和谐的“天体音乐”。整个宇宙,就是一部由数学规律谱写的、恢弘壮丽的交响乐。而哲学家的使命,就是通过净化自己的灵魂,使之变得和谐,从而能够“听”到这种宇宙音乐,并理解其背后的数学结构。
不妨深入罗素的视角,来剖析“万物皆数”这个命题背后蕴含的深刻哲学革命,以及罗素本人为何对它又敬又怕。
罗素承认,毕达哥拉斯主义引入了一种全新的、极其强大的思想方法。米利都学派的哲学家们,像早期的物理学家,他们通过感官观察来猜测世界的物质构成。而毕达哥拉斯学派,则像纯粹的数学家,他们相信,通往真理的道路,不是通过我们那充满欺骗性的眼睛和耳朵,而是通过纯粹的理性沉思。
这开启了西方哲学中理性主义与经验主义的千年对决。
\* 经验主义(始于米利都学派,后经洛克、休谟发展)认为,我们的一切知识,最终都来源于感官经验。真理是通过“向外看”世界而获得的。
\* 理性主义(始于毕达哥拉斯,后经柏拉图、笛卡尔、斯宾诺莎发展)则认为,最高级、最可靠的知识,只能通过独立于感官的纯粹理性来获得,数学就是这种知识的典范。真理是通过“向内看”我们自己的心灵而发现的。
罗素本人,作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逻辑学家和数学家之一(他曾与怀特海合著《数学原理》,试图将整个数学建立在纯粹逻辑的基础之上),对数学的力量有着最深刻的理解。他赞美毕达哥拉斯将数学与哲学结合的创举,称之为“理智与沉醉的结合”。
但他同时又对这种思想中蕴含的巨大危险,充满了警惕。罗素的恐惧在于, 毕达哥拉斯主义开创了一种“优雅的、能够使人陶醉的”推理方式, 这种方式很容易导向对经验世界的蔑视和一种危险的独断论。
\* 从数学到神秘主义的滑坡:毕达哥拉斯学派对数字的崇拜,很快就从严谨的科学研究,滑向了充满想象的数字神秘主义。他们认为“一”是点,“二”是线,“三”是面,“四”是体,由前四个数相加得到的“十”是最完美的数,构成了宇宙的完整结构。他们还给数字赋予了道德含义,如“四”和“九”代表正义(因为它们是第一个偶数和奇数的平方),“五”代表婚姻(二加三,女性与男性的结合)。这种牵强附会,在罗素看来,是理性精神的堕落,是用想象取代了论证。
\* 理性的自负与对反例的暴力:一旦你相信,仅凭头脑中的推理就能把握宇宙的终极真理,你就很容易变得对现实世界中出现的反例视而不见,甚至试图去消灭它们。历史上最著名的例子,就是无理数的发现。毕达哥拉斯学派的整个宇宙观,都建立在“万物皆为整数及其比(即有理数)”的信念之上。然而,他们自己的“毕达哥拉斯定理”却带来了一个毁灭性的后果:边长为一的正方形,其对角线的长度(根号二)无法用任何有理数来精确表达。
这个无理数的发现,对学派的信仰造成了致命的打击,因为它证明了,“不可公度性”是宇宙中一个无法消除的存在,“数”的世界并非如他们想象的那般和谐完美。传说,为了维护信仰的纯洁性,他们将第一个泄露此秘密的成员希帕索斯扔进了大海。这个故事,无论其历史真实性如何,都成为了一个可怕的象征:当一个纯粹理性的、封闭的理论体系,在面对来自经验或逻辑内部的、无法被同化的“反例”时,它可能会诉诸暴力,去消灭那个带来坏消息的信使。
罗素对毕达哥拉斯最深刻、也最一以贯之的批判在于,他认为后世西方哲学中一般的“坏思想”,都可以追溯到这个源头。特别是,他认为柏拉图的哲学,基本上就是毕达哥拉斯主义的“精致化和系统化”。 柏拉图的“理念世界”,那个比我们感官世界更真实、只能通过纯粹理性把握的永恒形式的世界,其思想源头,正是毕达哥拉斯的“数”的世界。而柏拉图哲学中对感官世界的贬低、对灵魂不朽和轮回的信仰、由“智慧”的哲学家统治无知大众的精英主义政治倾向,以及那种试图用一个先验的、完美的蓝图来改造现实世界的冲动——所有这些在罗素看来是“危险的”、反民主、反经验科学的思想,其始作俑者,都是毕达哥拉斯。
因此,罗素眼中的毕达哥拉斯,是一个极其矛盾的“混合体”:他既是爱因斯坦(相信宇宙可以被优美的数学方程所描述),又是梅林夫人(一个被神秘主义和宗教狂热所驱动的教主)。他所开启的,既是通往现代科学的辉煌道路,也是通往中世纪神学独断论的幽暗小径。
05
序幕开启--两种猜想的对决与哲学的未来
不妨回到本集的核心冲突:米利都的“物质”与毕达哥拉斯的“数”。这是西方思想史上第一次伟大的世界观分裂,它像两条巨大的思想河流,塑造了此后两千多年的哲学版图。
\* 米利都的猜想,是物理学家的猜想。它关注的是世界的“材料”是什么,是“质料因”。它向下看,看向构成万物的那个具体的、可感的基质。它的方法是经验观察和归纳。它的后代是亚里士多德、是英国的经验主义(洛克、休谟)、是现代的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它相信真理在“外面”,在世界之中。
\* 毕达哥拉斯的猜想,是数学家的猜想。它关注的是世界的“蓝图”是什么,是“形式因”。它向上看,看向支配万物的那个抽象的、不可感的形式和结构。它的方法是纯粹理性和演绎。它的后代是柏拉图、是大陆的理性主义(笛卡尔、斯宾诺莎)、是现代的理论物理学和计算机科学。它相信真理在“里面”,在我们的心灵之中。
这两条路径,在整个哲学史中,时而激烈对立,时而奇妙融合,共同推动着人类认知的边界。它们就像脱氧核糖核酸的双螺旋,以一种对立统一的方式,共同编码了西方思想的基因。
在我们的第一集中,我们见证了这两条伟大道路的开辟。人类理性,第一次睁开双眼,就看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宇宙图景:一个是由水、气等物质构成的、充满生命力的物理世界;另一个,则是由数字、比例和和谐构成的、冰冷而完美的数学结构。
然而,这两幅图景都面临着一个巨大的、共同的挑战。如果世界是由单一的物质构成的,它如何解释“变化”?如果世界是由永恒不变的“数”构成的,它又如何解释我们感官所经验到的、这个永不停息的、充满了生老病死的“变化”世界?
“变化”这个幽灵,开始困扰着早期的哲学家们。为了回应这个挑战,两位思想的巨人即将登场。他们将彻底放弃寻找“本原”的努力,转而直接拷问“变化”本身。他们将把“变”与“不变”的矛盾,推向哲学的顶峰。一位将在“流变之火”中庄严地宣告“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另一位则将在纯粹理性的光芒中,以一种令人震撼的方式,冷酷地论证:运动和变化,从根本上说,只是一种不合逻辑的幻觉。
这就是我们下一集将要探索的——赫拉克利特与巴门尼德的形而上学大对决。那将是一场真正意义上的哲学“冰与火之歌”。

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一旦这次神舟20号回不来,最极端的情况是发射神舟22,没啥可怕的

一旦这次神舟20号回不来,最极端的情况是发射神舟22,没啥可怕的

我心纵横天地间
2025-11-07 21:11:42
广东95后夫妻酷似双胞胎,被网友建议测DNA,妻子:相亲认识,做过婚检,婚后越长越像

广东95后夫妻酷似双胞胎,被网友建议测DNA,妻子:相亲认识,做过婚检,婚后越长越像

鲁中晨报
2025-11-08 16:27:05
刚刚!两大利好,突袭!

刚刚!两大利好,突袭!

中国基金报
2025-11-09 00:09:36
马斯克霸气回应特朗普:搞政治我不行,搞商业和科技你不行

马斯克霸气回应特朗普:搞政治我不行,搞商业和科技你不行

新浪财经
2025-11-08 14:33:35
武汉一警花嫁给“副局长”,结婚3年后,偶然发现丈夫的真实身份

武汉一警花嫁给“副局长”,结婚3年后,偶然发现丈夫的真实身份

五元讲堂
2024-09-02 09:45:42
A股:股民做好下车准备,信号非常明确,下周将迎来新的变盘

A股:股民做好下车准备,信号非常明确,下周将迎来新的变盘

云鹏叙事
2025-11-08 00:00:03
3-1!比赢球更可怕是河南女排主帅赛后一席话:点名表扬队内一人

3-1!比赢球更可怕是河南女排主帅赛后一席话:点名表扬队内一人

梅亭谈
2025-11-08 15:56:39
高中时期你经历过哪些炸裂事迹?网友:大家的青春都这么污的吗

高中时期你经历过哪些炸裂事迹?网友:大家的青春都这么污的吗

带你感受人间冷暖
2025-10-03 00:20:08
出席“白色恐怖”追思会,郑丽文强调吴石是间谍跟政治思想犯不同

出席“白色恐怖”追思会,郑丽文强调吴石是间谍跟政治思想犯不同

新时光点滴
2025-11-08 16:02:08
突发特讯!俄国防部通告全球:对乌克兰发动大规模空袭,目标均被命中,引西方高度关注

突发特讯!俄国防部通告全球:对乌克兰发动大规模空袭,目标均被命中,引西方高度关注

青风点评
2025-11-08 23:38:09
挥泪斩马谡!皇马正式出售“8000万顶星”!6500万“节拍器”驰援

挥泪斩马谡!皇马正式出售“8000万顶星”!6500万“节拍器”驰援

头狼追球
2025-11-08 17:10:51
史上最难回答的27个问题,个个长见识!

史上最难回答的27个问题,个个长见识!

深度报
2025-11-06 22:42:21
天冷了,少吃猪肉多吃它,比鱼肉便宜,比牛羊肉鲜美,随手一炒

天冷了,少吃猪肉多吃它,比鱼肉便宜,比牛羊肉鲜美,随手一炒

阿龙美食记
2025-11-08 14:10:15
Prada别针式胸针门店售价近6000元,网友:比黄金还贵!Prada门店:暂无现货可调货

Prada别针式胸针门店售价近6000元,网友:比黄金还贵!Prada门店:暂无现货可调货

极目新闻
2025-11-08 15:14:29
仅差47球!C罗点射打进953球,8轮4点球被吐槽:保送沙特超冠军

仅差47球!C罗点射打进953球,8轮4点球被吐槽:保送沙特超冠军

夏侯看英超
2025-11-09 01:34:37
长沙医生不雅事件再升级!网传祖某某妻子为护士长,已经申请调岗

长沙医生不雅事件再升级!网传祖某某妻子为护士长,已经申请调岗

火山诗话
2025-11-07 20:55:08
三方完美交易!杜兰特迎冠军控卫,绿军重燃争冠希望,太阳老好人

三方完美交易!杜兰特迎冠军控卫,绿军重燃争冠希望,太阳老好人

老郎体育汇
2025-11-08 15:16:57
说倒就倒!陕西前首富也撑不住了,千亿巨头一夜崩塌

说倒就倒!陕西前首富也撑不住了,千亿巨头一夜崩塌

阿器谈史
2025-11-08 17:59:48
爆大冷!4强赛对阵出炉,世界冠军被剃光头,18岁新星夺冠良机

爆大冷!4强赛对阵出炉,世界冠军被剃光头,18岁新星夺冠良机

知轩体育
2025-11-09 01:39:51
建桥4399手表被偷后续!女小偷身份不一般,与男导员关系更是特殊

建桥4399手表被偷后续!女小偷身份不一般,与男导员关系更是特殊

夜深爱杂谈
2025-11-08 22:12:14
2025-11-09 03:47:00
物镜青鸾
物镜青鸾
乱世苟活一老犬
4文章数 0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艺术要闻

1008米!世界新第一高楼项目,迎来第三家中国公司加入

头条要闻

张家界荒野求生选手抓到野猪吃得满嘴流油 赛事方回应

头条要闻

张家界荒野求生选手抓到野猪吃得满嘴流油 赛事方回应

体育要闻

马刺绞赢火箭,不靠文班亚马?

娱乐要闻

古二再度放料!秦雯王家卫吐槽出现新人物

财经要闻

小马、文远回港上市 但自动驾驶还没赢家

科技要闻

美股“AI八巨头”单周市值损失8000亿美元

汽车要闻

特斯拉Model Y后驱长续航版上线:28.85 万元

态度原创

时尚
数码
家居
本地
游戏

五十多岁的女性秋季别瞎打扮,这3个技巧实用还时髦,快收藏

数码要闻

荣耀亲选耳夹式耳机2 Pro曝光:金线充电盒加持,支持空间音频

家居要闻

现代自由 功能美学居所

本地新闻

这届干饭人,已经把博物馆吃成了食堂

给游戏女主P上大雷后,却发现还是越丑越好卖?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