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最近,广东汕尾、揭阳、肇庆三地相继发布公告,推进部分镇街合并,减少行政管理层级,节约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做强镇街经济。
不过,这也不是什么新鲜事,前几年东北那边动静更大,甚至有些地方街道改回镇、市辖区变成县——跟很多人往城市挤的潮流反着来。
只是不少人感到疑惑,为什么广东这样的人口流入大省,也开始做镇街合并呢?
![]()
.01
经济第一大省广东,为何也要合并镇街?
前几天,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任高国力公开表示,少部分城市由于产业结构单一等问题,出现了要素流失,这类城市也可以称之为“收缩型城市”。从城市发展趋势来看,今后这类城市会面临撤并或整合的可能。
![]()
而且,通常出现下面几种情况的城市,才可能被撤并或整合:
①资源枯竭:比如石油资源丰富的甘肃玉门、林木资源富足的黑龙江伊春都因资源枯竭而收缩。
②产业变迁:城市转型慢,或者污染企业搬走,就业机会减少,人口就会外流,就会引发收缩,就像成渝地区的乐山、自贡。
③偏远城市:如果位置偏远、环境不宜居,既不靠港口,又不靠大城市群,缺乏资源或产业支撑,比如甘肃定西、黑龙江 富锦等。
4、大城市周边:由于大城市的虹吸作用,以及城市群、都市圈之间的“抱团”竞争,使得大城市周边中小城市的人口往区域中心城市流动的趋势愈发明显。比如成都周边的都江堰等。
![]()
综上来看,人口持续流出,产业变迁,资源枯竭的城市地区才有可能面临撤并。
但一直以来,广东都给人一种“人口持续增加”的印象啊。
数据显示,2024年广东多个城市始终保持着人口正流入趋势,比如,东莞市人口净流入226万人,惠州市147万人,中山市134万人,珠海市93万人……
而且根据“七普人口”数据显示,广东的省外流入人口达到2962万人。
![]()
那么,广东产业好,人口持续净流入,为啥也会出现撤并镇街的情况呢?
关键就在于:虽然整体人口在增长,但个别地方人口却在变少。而且这次调整的,大多是粤东西北或珠三角外围的镇街,它们有几个共同点:地盘小、户籍人口少,而且好多人的户口在这、人却常年在外打工。
人不在,却还得养着一套管理机构,这不是浪费吗?所以合并之后,不仅能省下一笔开支,还能把资源整合起来,统一规划。
不过说到这个,其实20多年前广东就搞过一轮乡镇合并,那时候是为了把镇街经济做大。效果挺明显,后来全国百强镇里广东占了四十个,千亿大镇也不少见。
如今虽然情况不同,但目标其实都一致——都为了更强更高效地发展,配合广东现在力推的“百千万工程”。
![]()
.02
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可能不远了。
连广东这样的人口大省都开始行动了,那些人口外流、自然增长为负的地区,估计很快也会跟上。
其实信号早就有了。上面早就发过文件,明确提出要根据常住人口变化来调整公共服务,甚至优化行政区划设置。
说白了,人少了,养不起那么多机构和人员,该合并就得合并,该调整就得调整。
根据吴康教授团队统计,在已公布数据的县区中,2010–2020年间,全国差不多1500个县区人口在减少,里面大多数都是县和县级市。
更值得注意的是,有近三分之一人口降幅超过10%,有些甚至超过20%——这些主要分布在东北、西部和中部地区。
![]()
关键是,这还只是五年前的数据。最近几年全国人口增长放缓,各地“抢人”越来越激烈,未来人口收缩的地区只会更多。
.03
撤区设县、撤街设镇,谁是先行者?
其实早在2019年,黑龙江伊春市就一口气把15个市辖区合并成4县4区,减少了11个区;还有一些街道直接改回镇,这也就是常说的“撤街设镇”。
当时有人议论这是“逆城市化”。但想一想,人都走了,还硬撑着街道的架子,财政压力大、管理效率低,反而更难发展。
退一步讲,镇和县其实有更大自主权,规划和财政更能自己做主,对人口流出的地方来说,未必是坏事。
不过目前来看,绝大多数地区还远没到“逆城市化”那一步,但合并调整、优化结构,可能是大家迟早要面对的事。
说白了,如果把城市比作人,也不能一直“长胖”不是?有时候也是需要“瘦身”,这样健康才能长久。你说是不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