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学用相长丨专业引领,技术赋能,做伤口护理的贴心守护者

0
分享至

作者:天津市河东区向阳楼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李倩


深秋郑州,梧桐金黄。第十九届中国社区卫生服务发展论坛如期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基层卫生工作者齐聚一堂,交流经验、共话发展。作为一名基层伤口护理人员,我满怀期待步入会场,与同行们共同见证这场属于社区卫生的盛会。


政策引领:把准方向,坚定前行信念


全国政协副主席、致公党中央主席蒋作君同志在论坛中指出,要“以推进‘医疗卫生强基工程’为核心使命,聚力破解基层卫生的关键难题,完善健康‘守门人’制度”。这番话掷地有声,彰显了国家层面对基层卫生的高度重视。国家卫健委也多次强调“做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我们日常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令我印象深刻的是,2025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将重点向“一老一小”及慢性病人群倾斜。这一导向与我们中心持续推进的慢性伤口管理、家庭医生签约等工作高度契合。政策如灯塔,照亮前路,也让我更加坚定基层护理工作的价值与使命。

经验共享:数字赋能,激发服务新思路


论坛期间,我参观了郑州市高新区枫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中原区桐柏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深受启发。他们通过健康数据与家庭医生系统的深度融合,实现档案“一键调取”与风险预警,真正做到了数据驱动服务。这也为我打开了新思路:伤口护理同样可以数字化。例如系统记录愈合进度、换药频率等,为制定个性化护理方案提供依据。在“医防融合”“慢病管理精细化”等专题中,“家庭医生+专科护士”的服务模式也让我看到伤口护理与全周期健康管理结合的广阔空间。

反思差距:对标先进,找准提升路径


与各地同行交流,让我在肯定自身成长的同时,也清醒看到差距。从只会基础操作的护士,到能独立处理慢性创面的治疗师;从建立标准化流程,到引入湿性愈合技术—每一步探索都与“医防融合”理念同频共振。但对标先进社区,我们在数据应用的深度、多学科协作的紧密程度上仍有不足。面对复杂伤口,常感力不从心。这些差距,正是我们未来需要着力突破的方向。

笃行实干:转化收获,书写基层新篇


论坛虽落幕,行动正启程。我将所思所感转化为清晰的行动计划:一是推动数据赋能,探索构建智能伤口管理系统,让护理有“数”可依;二是深化上下联动,建立顺畅的远程会诊与转诊机制,为复杂伤口患者筑牢后盾;三是落实“医防融合”,在每一次护理中传递健康理念,实现从“治已病”到“防未病”的延伸。

基层卫生是连接千家万户健康的纽带,而我们,正是这条纽带上最贴近患者的守护者。每一个伤口的愈合,不仅关乎身体的康复,更关乎尊严与希望。前路在肩,我将与同事们一道,把论坛收获转化为服务效能,以专业与温度,在社区伤口护理的道路上坚定前行,不负信任,不负初心。

(协会家庭医生联合工作委员会供稿)

校审:朱红剑、郑艳玲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中国社区卫生协会 incentive-icons
中国社区卫生协会
传播中国社区卫生服务正能量
2112文章数 1076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