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4日,渭南市“十四五”发展成就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首场韩城市专场举行。记者 王美娜 摄
陕西网讯(记者 王美娜)11月4日,渭南市“十四五”发展成就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首场韩城市专场举行。韩城市委副书记、市长周新强以“向新、求智、逐绿”为核心,介绍了韩城市“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显著成效。韩城市委常委、副市长雷进飞,韩城市财政局局长孙振勃,韩城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宁波分别回答记者提问。
“十四五”是韩城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转型升级的关键五年。韩城市紧扣“建设黄河沿岸区域性中心城市”目标,聚力打造“五区”,抢抓“一县一策”政策机遇,以“三个年”活动和“八场硬仗”为抓手,实施“高质量发展十大行动”,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基本完成,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
发布会上,韩城市委常委、副市长雷进飞回答记者提问。
记者:《陕西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将韩城列为了“一群一圈四极六城多镇”的“六城”之一,充分体现对韩城发展的重视。请问,“十四五”以来,韩城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取得了哪些成效?
雷进飞:“十四五”以来,在省委、省政府和渭南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新一届市委、市政府锚定“建设黄河沿岸区域性中心城市”总目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坚持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融汇贯通、一脉相承、循序渐进推动“五个坚持”到“五区打造”,再到“五个更加注重”,旗帜鲜明唱响“韩城经济光明论”,“十四五”确定的各项主要目标任务基本完成,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综合实力实现“大提升”。坚持把稳增长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和头等大事,统筹落实存量政策和增量政策,精准调度挖潜增效,市场主体即将突破4万户(39647户),较“十三五”末净增5085户;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46131元和19157元,年均增长5.3%、7.6%;三次产业结构比重由“十三五”末的8.0:68.4:23.6优化至8.7:36.4:54.9,生产总值年均增长2.9%,人均GDP超7万元(73660元),经济规模稳居渭南前列,经济综合实力跃居“西部百强县市”第39位,较“十三五”末提升9个位次。
现代服务业取得“大突破”。坚持把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稳增长、调结构的重要抓手,强化规划引领,完善政策支撑,高起点编制完成《韩城市商业体系建设规划(2023-2030)》,先后出台了《支持户外经济和夜间经济恢复发展12条措施》《进一步恢复和扩大消费促进消费增长若干措施》等多项政策措施,深入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5.5%,限上企业零售额年均增长6.7%,累计培育发展限上贸易单位50余户,“准限上企业库”创新做法受到省商务厅推广表扬。电商产业异军突起,电子商务交易额突破15.5亿元。成功获批省级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城市,创建11家省级医养结合服务中心,引进万达影院、海底捞、星巴克、大买家等城市首进品牌60余个,全市服务业市场主体发展至3.4万户,服务业增加值突破150亿元,年均增长4.5%,占GDP比重由“十三五”末的23.6%跃升至2024年底的54.9%,服务业正在逐步成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和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载体。
外贸经济完成“大翻番”。紧扣“稳外贸创试点”中心任务,建立外贸企业“一对一”联系帮扶机制,持续优化外贸主体结构,不断扩大外贸“朋友圈”,外贸进出口总额连续五年高速增长(年均增长54.7%),外贸总体规模呈现“几何式”倍增态势,促进外贸稳定和创新发展工作获省政府督查激励通报,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特色农产品)成功通过商务部考核认定。“十四五”期间,韩城累计组织全市外贸企业参加各类国际展会活动40余次,推动花椒锅巴远销欧美,凯信瓷砖出口哈萨克斯坦,华禹通泰物流运输车出口中亚,大红袍花椒颗粒直销台湾地区;新增海关备案企业75家,备案企业总数突破200家,贸易国别由“十三五”末的5个增至2024年底的20余个,覆盖东盟、欧盟、中亚、南美等重点区域,主要贸易产品丰富为铁矿砂、瓷砖、石油沥青、颗粒花椒、黑胡椒油、民族服装等,外贸进出口总额由“十三五”末的8000万暴增至2024年的4.14亿元,累计完成了12.3亿元,总体规模翻了两番多,至“十四五”末有望突破15亿元大关,实现了“小体量”向“大规模”,“单一商品”向“多元产业”,“传统贸易”向“新业态融合”的历史性跨越。
记者:韩城作为黄河沿岸的工业重镇,请问韩城在保护和利用好生态资源,推进全市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果?
雷进飞:“十四五”以来,韩城牢固树立和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紧扣改善区域环境质量这一目标,坚持“精细管理、工艺技改、结构调整”三措并举,全面推动韩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实现根本性好转、整体性提升。
总体呈现出“天蓝、水绿、土净、生态优”四大亮点:
亮点一:韩城的天更蓝了。坚持综合施策,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严格按照“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要求,全面优化调整能源、供热、运输结构,新能源发电装机总容量达到750兆瓦,年发绿电10.1亿度;投资6.27亿元的清洁供暖余热利用长输供热全面投运,每年可节约标煤10.5万吨;累计淘汰完成225辆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柴油货车和62家重点企业门禁系统安装,运距500公里以上铁路运输率达91.3%;深入开展重点行业绩效升级行动,5.5米焦炉焦化企业全部完成干法熄焦改造,龙钢公司成为西北首家钢铁行业环保绩效A级企业,环保绩效B级以上企业达到4家。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化学需氧量、氨氮累计减排4834吨、4921吨、730吨、76吨,提前完成省上下达的“十四五”减排任务。最为可喜的是,“十四五”期间,韩城市连续四年全面完成省考优良天数、PM2.5浓度和重污染天数三项指标任务,优良天数由“十三五”期间的平均203天提升至“十四五”期间的266天,环境空气质量改善幅度稳居关中63个县市区第一方阵。
亮点二:韩城的水更绿了。坚持标本兼治,全面打好碧水保卫战。累计实施治理凿开河、芝水河等7条黄河支流河道25公里,黄河干流58个排污口全部完成整治,全市218个规模以上非农取水户实现在线计量监测全覆盖,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设备配套率达到100%,焦化、化工、钢铁、发电、洗煤企业全部实现废水循环利用零排放,水生态治理显著提升。积极推进城镇环保基础设施提质增效,累计建成城镇污水处理厂9座,总设计处理能力达到5.69万立方米每天,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97.21%。扎实开展龙门地区水污染治理专项行动,龙门地区雨天黑水入黄问题得到明显改善。最为可喜的是,“十四五”期间,黄河龙门国考断面水质连续4年达到Ⅱ类标准,澽水河芝川国考断面水质连续4年达到Ⅲ类以上标准(2023-2024年达到Ⅱ类水体标准),地表水Ⅲ类水体以上比例为100%,城市黑臭水体动态清零,水环境质量稳中向好。
亮点三:韩城的土更净了。坚持预防为主,奋力打好净土保卫战。严格建设用地准入管理,全市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100%,医疗废物无害化处置率达到100%,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91.9%,一般工业固废利用率达到78.1%,累计清运固废约132.72万方,全市耕地土壤环境质量总体良好、工业用地土壤安全可控。
亮点四:韩城的生态更优了。坚持严格管理,坚决守住生态保护红线。高标准整改完成中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119个,科学划定“桥山”保护区域,扎实开展北部山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有序实施沿黄防护林提质增效、小流域治理、矿山治理、“三北”防护林、天保工程和采煤沉陷区生态修复,累计实施退耕还湿19800亩,人工恢复湿地3560亩,完成营造林24.25万亩,修复废弃露天矿山140余公顷。
![]()
11月4日,渭南市“十四五”发展成就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首场韩城市专场举行。记者 王美娜 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