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ERK/MAPK信号通路的持续激活是多种癌症发生与耐药的重要根源。作为该通路下游的核心激酶,ERK1/2被视作有望克服癌症治疗耐药性的潜在靶点。作为全球医药创新的赋能者,药明康德一直在支持包括ERK1/2抑制剂在内的新型肿瘤疗法研发,用“一体化、端到端”的CRDMO服务持续助力全球合作伙伴的创新药研发。本文将介绍ERK1/2抑制剂的作用机制与相关进展。
全球范围内,癌症仍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每年造成数百万人死亡。随着分子靶向治疗的兴起,肿瘤治疗进入了精准医学时代。靶向药物显著改善了部分患者的预后,但其疗效也常受耐药性限制,疾病复发与进展问题仍亟待解决。
ERK1/2作为ERK/MAPK信号通路的下游核心激酶,在细胞增殖、分化、生存及迁移等关键生命过程中发挥枢纽作用。
正常情况下,这条通路通过RAS-RAF-MEK-ERK级联反应,将外界生长信号传递至细胞核,实现转录调控。但在多种恶性肿瘤中,因RAS或BRAF基因突变,该通路处于异常持续激活状态,驱动肿瘤细胞的无限增殖与侵袭,成为癌症发生与进展的重要分子基础。
基于这一机制,靶向ERK/MAPK通路已成为抗癌研究的重点方向。BRAF和MEK抑制剂在部分肿瘤中取得显著疗效,但在临床上,也时常出现通过ERK1/2再激活的获得性耐药现象,导致疗效下降甚至治疗失败。因此,直接抑制通路末端的ERK1/2被认为是一种更有效的干预方式。
![]()
图片来源:123RF
近年来,已有多种ERK1/2抑制剂候选药物进入临床阶段,不过疗效有限或毒性较高等问题导致部分试验因此被迫提前终止。当前,开发兼具优良类药特性与安全性的全新ERK1/2抑制剂,已成为肿瘤靶向治疗领域的迫切需求。
近期,一项研究报道了一类高选择性的ERK1/2抑制剂,其先导化合物在纳摩尔级浓度下可显著抑制ERK1/2活性,并有效阻断携带BRAF或RAS突变的多种癌细胞增殖。经系统筛选,其中一个化合物在ADMET性质与药代动力学参数方面表现出理想的类药特征,被确定为进一步开发的候选分子。
体外研究显示,候选化合物可在低浓度下显著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克隆形成及迁移侵袭能力,并诱导G1期阻滞和细胞凋亡。此外,研究还验证了作用机制的精准性以及靶点选择性。在一种突变黑色素瘤小鼠模型中,候选化合物口服给药后肿瘤抑制率超过80%,疗效优于活性对照药物,并且安全性与耐受性良好。
总体来看,该化合物兼具ERK通路抑制活性、抗肿瘤效应与选择性,为ERK靶向药物的优化与临床转化提供了新的可能性。根据研究公开信息,药明康德为该研究提供了赋能。
未来,随着更多高选择性分子的问世,ERK通路靶向治疗有望为多种耐药性肿瘤带来新的治疗契机。
欢迎转发到朋友圈,谢绝转载到其他平台。如有开设白名单需求,请在“学术经纬”公众号主页回复“转载”获取转载须知。其他合作需求,请联系wuxi_media@wuxiapptec.com。
免责声明:本文仅作信息交流之目的,文中观点不代表药明康德立场,亦不代表药明康德支持或反对文中观点。本文也不是治疗方案推荐。如需获得治疗方案指导,请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